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其中既有曾经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以来,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迅速兴起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增添了浓厚氛围.地处西北黄土高原的甘肃省,在自然地理环境上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陕北黄土高坡相同相似,这里的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积极性、主动性更高,学习的覆盖面更广,目前在全省已兴起学习热潮.近日,我们学习时报记者组一行前往甘肃进行调查采访.其间,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梁言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3.
正利用参加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的机会,抛开"私心杂念",认真研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七年知青经历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更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是树立  相似文献   

4.
正翻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就迫不及待一口气读完。该书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固然与其所讲述的主角密不可分,也与其选题、视角、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有特色、有创意相关。这部书讲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上半期习近平到延安延川县乡村插队的故事,以访谈稿——记者与当年那些与习近平一起吃住劳动、打过交道的乡亲、知青和干部等进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分别采用知青的视角、村民的视角、干部的视角,聚焦于"知青习近平"、"农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深情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历练时光,再现了总书记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让党员干部从故事中领略领袖风范,在回望历史中坚信未来。组工干部作为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干部队伍,更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汲取精神力量,加强自身建设,永葆纯真底色,建设"铁军队伍",打造"铁板部门"。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有一段关于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读书学习的描述让人动容:习近平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晚饭就点一盏煤油灯看书,由于离得太近,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习近平每天都要看书到大半夜,困得不行了才睡觉。"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可以升华思想、净化灵魂、振奋精神。学习是求新求变的起点,是一切  相似文献   

7.
正忆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多是酷爱读书。他的读法很有特点,不仅博览群书,深入钻研,秉持"横有多长、竖就有多高"的读书理念,而且好读书但不唯书,注重将读书与实干结合起来。"横有多长"体现了视野开阔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博览群书。在当年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不仅通读了大量  相似文献   

8.
正合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坚毅勇敢、质朴纯真、好学深思的青年习近平形象一次又一次震撼了我的心灵。"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艰苦、插队时间最长",贫瘠的黄土高原,梁家河七年的艰苦岁月,将一个也曾"迷惘、彷徨"的十五岁少年历练成了一个"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的"好后生"。十五岁的习近平带着"黑帮  相似文献   

9.
正"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这是梁家河人民对习近平的评价。捧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巨大的人格魅力、崇高的为民情怀,让人感慨不已。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对于这个问题,有正面的回答,也有反面的求证,但结果不论怎样,习近平的知青岁月再一次昭示:共产党人就是应该成为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人。岁月洗尽铅华,洗不去人们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调研,回到47年前插队的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他亲切地喊着父老乡亲的名字,走家串户嘘寒问暖,同大家深情回忆当年的生产生活,一起展望全面小康的美好前景,自己掏钱给每户人家送去年货,一举一动都流露出与百姓的鱼水情深,令人深受感动、深受教育。立根原在群众中。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改进作风新常态,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像总书记那样,始终把群众放在  相似文献   

11.
正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有这样一幅习近平知青时代的照片:在习近平和他的知青战友雷榕生中间,站着一位身穿白衣、头扎白羊肚毛巾、满面微笑的矮个老人,习近平的右臂和这位老人的左臂紧紧地挽在一起。这位老人,就是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杨步浩。他与毛泽东和朱德结下了半生情缘,又是习近平知青时代的良师益友。从贫苦农民到劳动英雄1905年,杨步浩出生在陕西横山县一个长工家庭。他刚刚懂事就给地主家干活儿,但纵然累断筋骨,依旧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1928年到1930年,陕西等西北  相似文献   

12.
<正>青年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走好青年阶段的道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人的一生成长极其重要。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经历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度过的七年艰苦知青岁月,领略他从风华少年成长为人民领袖走过的人生历程,体会他扎根中国最基层的农村经受的种种生活磨练,感悟他爱学习、能吃苦、存仁心、  相似文献   

13.
正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我重温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所谓温故而知新。第一次阅读多是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再读时对书中的思想和情怀有了新认识、新理解、新启发,常学常新,常悟常新。重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是对我热爱人民和服务人民的再教育再要求,没有"天生伟大",真切看到人民领袖确实来自人民,人民领袖确实为了人民。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思想感情觉悟的出发点,也是探寻习近平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执政风格有目共睹,那就是勤勉务实、着力基层。这与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和从政之后的基层历练是分不开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认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不难发现,今天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诸多思想和理念,都能够在总书记青年时代的基层生活中找到"根"和"源"。对党员干部而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殊  相似文献   

15.
正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总书记青年时期经历的点点滴滴,有一种跨越历史、直击人心的触动与震撼。《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土地深深的情感,对人民真挚朴实的感情,坚定的理想信念,对自我严格的要求,对社会的责任,在历练和成长中形成的人格魅力、意志品质和精神境界令人感佩。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智慧、仁德与勇敢。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真正的仁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2月,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该书由北京早年下乡插队的知青侯隽组织撰写。曾经担任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秘书赵炜、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主任廖心文和原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的负责人顾洪章等人担任此书的顾问。该书通过对知青历史的回顾、知青亲身经历的回忆和知青的切身感受,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展现了整个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过程。当然,通过此书,众多的读者更可以看到当年  相似文献   

17.
近日,随着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下简称《岁月》)一书的公开出版和发行,习近平总书记那些鲜为人知的"饿其体肤、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成长往事生动呈现在公众面前.总书记的这段知青岁月,刚好处在他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他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和建立的重要时期.对于应该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岁月》一书给了我们最好诠释.结合此书中总书记的青年奋斗历程,再来理解和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青年发出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会给我们以更多启示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经济思想逐渐发展为全面、系统、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追根溯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与中国时代发展进程、个人成长历程密不可分。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价值观形成、思想成熟、了解民情的重要阶段,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可以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产生的原点,是其经济思想实践探索的起点,是其经济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17):21-22
1969年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时,习近平是那批知青中最小的,还不到15岁。在那里,农民们用习惯性的价值标准评价这个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首先,他是个好劳力——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其次,他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相似文献   

20.
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经问世,即在甘肃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一股学习的热潮在陇原城乡迅速兴起.甘肃省委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林铎明确要求以省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名义发文,并在市州调研期间亲自审改签发学习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党政机关到高等院校,从工厂到农村,从军营到商场,所到之处,我们深深感受到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浓浓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