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志学  易训芳 《前沿》2012,(16):13-15
一战期间,法国女多男少的现实、华工对配偶的需求促使不少华工与法国妇女结为夫妻,而法国政府错误的婚姻政策及急功近利的遣返华工政策又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北洋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的伦理秩序及与法国的外交关系,采取了限制华工婚姻的措施,但受制于其法律制度的自相矛盾而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八桂侨刊》2011,(4):57-57
在法国西北部索姆省(sommel的诺莱特(nolette)村,有一个占地一公顷的华工墓地,这里长眠着482位一战期间魂断西天、献身法国的中国劳工。墓地内青松苍翠,鲜花盛开,排列整齐的白色墓碑向人们默默地展示着人类历史上一个用血汗和生命谱写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金晶 《八桂侨刊》2006,(4):7-41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期间,积极参与中美华工交涉。面对美国的排华事件,他多次上奏清政府、致电总理衙门和驻美公使要求保护在美华人。中美商订的关于清政府自禁华工赴美问题的新约基本成形后,他力陈条约的弊端,劝请清政府拒绝批准。随后,美国单方面订立了严重危害华人利益的新法令,张之洞又多方筹谋,试图挽救危机。张之洞主张通过外交等合法途径解决美国华工问题,尽管难有成效,但其维护华侨利益的主观愿望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1917年11月15日,13名在比利时从事战勤服务的华工遇袭身亡,而后被掩埋在了布思本村附近。本文综合史料的零星记载,还原了布思本事件的大致轮廓;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13名华工的籍贯所在,进而将其死亡、埋葬的情况送达到了他们的后人或乡亲。我们希望,这项工作可以完成历史遗留的任务,以此遥慰亡者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5.
许巍 《青年论坛》2010,(3):37-41
为庆祝五四运动90周年,从2008年开始学术界掀起了五四运动的研究热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概括起来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五四内涵与精神的诠释;五四人物、群体、社团、刊物及思想的深挖掘;五四意义与作用的解读;五四争论与反思的再探讨。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对1年多来的五四研究成果进行考察,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庄妍  王元林 《八桂侨刊》2021,(1):56-61,84
十九世纪中叶以降,巴拿马因修筑铁路、开凿运河的需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贩运大批廉价壮丁抵巴。旅巴侨胞为巴拿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牺牲与贡献。早期巴拿马却歧视、驱赶华民,排华浪潮因政府参与主导而愈演愈烈。清政府面对旅巴保工护侨的态度渐趋积极,通过外交磋商、设领事馆等措施以改善侨胞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刘敏 《八桂侨刊》2010,(1):16-21
虽然从明朝就推行海禁,但仍禁而不绝,因其数量极少,统治者对此也疏于查验。大规模的华工出洋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为自己打开了劳动力供应的大门,在沿海通商口岸肆意掠卖华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的逼迫下,清政府只得签订条约,以约法的形式正式将外国人在华招工出洋合法化,华工出洋的程序得以进一步完善。本文拟从清政府对华工出洋所持的态度及所实施的政策出发,对各个历史阶段的华工出洋的程序逐一描述,从而厘清华工出洋从无序逐渐走向合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广州五四运动是全国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首先是参加群体广泛,活动组织化、纪律化;其次是政民关系由合作向对抗嬗变;再次是斗争措施具体明确且各有侧重;四是"外联内动"是运动深入拓展的保障;最后是响应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形成上述特征的根源是,革命传统浓烈,城市地域政治化程度高是群众来源广泛及活动呈现规律特征的重要原因;军政府弹压运动是政民关系嬗变的根源;经济务实态度是斗争措施明确具体且各有侧重的缘由;缺乏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造成"外联内动"成为运动发展的动力;烈士故乡、同乡情谊、爱国热情等因素助力运动的深入发展。探究五四运动在地方开展时的特征及其原因,可见异于全国五四运动"森林"与"树木"的独特所在,且能还原历史本相;简析"历史土壤"与运动特征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土壤决定特征"和"特征反映土壤"双重关系的内在脉理。  相似文献   

9.
1904~1906年,根据中英签订的《保工章程》,清政府向南非输出劳工6.3万余人,为南非的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为南非社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华工问题一度成为南非、英国媒体的关注热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各个政党相互倾轧的砝码。文章将华工问题置于20世纪初英国和南非关系变化这个大背景下,阐述华工为南非经济所做的贡献,对华工在南非的艰辛劳动给予充分的肯定;还通过当时媒体报道再现了华工在南非所遭受的非人待遇,从广度和深度上探析华工为何成为南非和英国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以及华工为南非自治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在参战要求一再被拒后,改而采取“招工出洋、以工代兵、暗事参加”的变通方式曲线参战,向协约国输出30万劳工。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介入并积极参与操作,主动进行的劳工输出,也是为了国家政治、外交需要而进行的一次劳工输出,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这些赴欧华工成为一个政治参与性比较强的劳工群体,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斗争性。  相似文献   

11.
论五四文化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揭开崭新一页的五四运动至今已九十年了。我们隆重纪念它,认真研究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五四的历史意义在思想认识上能有一种新的提升,人人发扬光大五四精神,借助这种纪念,这种研究来推进当前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说到五四精神,人们会从多方面去分析,去总结,比如,爱国、民主、科学、进步,奋斗,等等。可以说,这是大家谈得特别多的有关五四精神的内涵。笔者对五四精神所涵盖的这些方面,并无异议。这里,只想就学界研究五四精神中,谈得较少的一方面,即五四文化创新精神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有些人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中有不少贬词。毋庸讳言,作为一种广泛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过程中有许多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然而,作为一种空前的新文化运动,它在历史上所起的划时代的思想解放作用,特别是个性解放思潮及其历史价值是不应该否定的。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一百年里,五四运动的启蒙作用在政治、文化、历史等不同领域都得到了深度研究,但在中国美学的现代性问题上,相关研究主要见于零散的个体人物美学思想分析,缺乏整体性的学科探究。五四运动对中国美学的现代性启蒙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科独立的理性意识启蒙,对作为审美价值新根据的个体自由意识启蒙以及美学意识形态的现代性力量之启蒙。这三层意义开启了中国美学不同于欧洲美学的现代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女性经济角色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在新的历史文化情境下,中国女性的经济角色出现了现代转型,这主要从新的角色期待与新的角色扮演两个层面展开。在角色期待方面,先进时人围绕“经济独立”与“女性就业”展开深入的阐释。在角色扮演方面,五四时期女性就业出现了新面貌,贯穿其中的争取职业平等的斗争尤其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5.
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前后,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派和以杜亚泉、章士钊、梁启超、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围绕东西方文化孰优孰劣、差异何在、能否调和,以及中国文化向何处去,展开了一场论战。这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论争的继续,是知识分子将国家出路与文化问题综合起来加以思考,进而寻求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而掀起的论争。这场论战发生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带有许多新的特点,它对后来中国文化的走向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一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使激进主义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了有利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中国文化朝激进主义的方…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其中以张东荪、陈望道、施存统、俞秀松、邵力子、沈定一等为代表的浙籍知识分子群体,通过撰写文章、翻译社会主义理论作品,创办、主持、参与一批大量刊载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文章的刊物,极大地促进了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在思想界主导地位的确立,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与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立斌 《桂海论丛》2004,20(5):76-77
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传统,必须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是十分重视民主建设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民主政治建设以提高执政能力,更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条件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被接受是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理论的科学性是内在依据、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是动力源泉、大众传媒是主要载体、先进知识分子队伍是推动传播的主体力量.认真回顾和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原因和条件,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五四"昭示出的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规律性要素,突出体现为:只有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先进力量,才能最终成为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力;任何时候面对落后的东西都需要有破旧立新的勇气和能力;真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志士仁人总会适时涌现;文化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策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