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国际私法中有关无国籍的问题国籍是自然人作为某一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该国的一种法律身份,即国民资格。某人具有某国国籍,即受该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同时享有该国国民特有的权利和承担特定的义务。在国际私法上,要确定某一法律关系是否属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以及当冲突规范指定适用当事  相似文献   

2.
浅析“有效国籍”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该原则的背景──国籍及其复杂性 根据《布莱克氏法律词典》,国籍即“一个人基于隶属某个国家的事实而具有的身份或资格”。①它与公民资格或国民资格相对应,都用来确定个人与国家之间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只不过后者用于国内法,而前者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国际法上。毫无疑问,国家有权以自己的法律决定谁是它的国民,因此国籍得失问题原则上属于国内管辖事项,即一国的内政问题。国籍的取得莫出五类,一者为出生取得,二者为归化取得(广义),②另有因回复(或恢复)、吞并、割让三种次要方式而取得国籍。③与此同时,国籍的丧失…  相似文献   

3.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与该国有着永久的法律联系,无论他在何地,都要服从该国的管辖,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当他在国外时,如果他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可以得到该国的外交保护。有关国籍问题,通常由各国国内立法加以规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有单行的国籍法,也有些国家在宪法和其他法律(如民法等)中规定有关国籍问题的条款。国籍  相似文献   

4.
澳门国际私法初探(下)黄进郭华成五、国际私法与其它法律的关系(一)国际私法与国际公法在两者关系上有不同的看法:荷兰的胡伯认为国际私法来自国际公法;意大利的孟西尼则认为万民法的基本原则是私法的国籍原则;德国的齐特尔曼(Zitelmann)则认为国际私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口流动日益增多,而如何确定来往与不同国家之间的自然人(个人)的国籍,不仅涉及到国家和本国国民的权益,而且涉及到一国与别国的关系。一、确定自然人国籍的国际意义国籍是指一个自然人(个人)具有的某一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资格,是连结自然人(个人)和国家的法律纽带。国家授予自然人(个人)以国籍,使  相似文献   

6.
公民一般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依据宪法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公民这个概念与人民的概念不同,它是从法律的角度说的,表明国家确认居民的法律地位,表明居民应受到我国法律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殖过程已经进入到了可以利用生殖技术,代替自然生殖过程的阶段。由此,就带来了一系列有关非自然生殖的法律问题,其中非自然生殖方式生育的婴儿的国籍问题也就很自然的提了出来。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国籍的取得可分为因出生取得和因入籍取得两种。因出生取得国籍,各国所采取的原则不同,有的采取血统主义原则,有的采取出生地主义原则,有的兼采上述两种原则,即混合原则。因入籍而取得国籍,即自愿申请并经批准而取得该国国籍。广义的入籍还包括婚姻、收养、准婚生等事实而依有关国家法律规定取得该国国籍。  相似文献   

8.
国籍是自然人隶属于一个国家的法律资格与身份,也是国际法学领域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承认或容许双重国籍,但笔者基于国情,从多方面论证後认为中国仍应坚持“一人一籍”原则;只有在此原则指导下,改革并完善现行的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才能满足新时代华人华侨的要求,切实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9.
公共秩序制度是国际私法上的一项一般制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目前国际私法上得到各国立法和司法以及国际条约最广泛肯定的一项一段制度。公共秩序问题也是澳门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公共秩序的概念。“公共秩序”一词有时用于指一种法律状态,有时用于指一种法律制度,即公共秩序制度。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公共秩序存在于许多法律领域或部门,如民法和国际公法均讨论公共秩序问题,故它并不是国际私法上特有的一项制度。(一)公共秩序的名称。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被称为“公共秩序”(orderpublic或pub…  相似文献   

10.
在人生的旅途中,法律、法规时刻伴随着你的成长。关于年龄与法律、法规的关系,现行法律、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 一、出生与法律资格在我国,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取得了相应的法律资格。这种资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国籍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明确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一个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礼让说学者认为一国法院之所以在一定条件下适用外国法,是基于国家主权观念出于礼让的考虑。这样的观点将国际私法中的国际公法因素发展到极致。国际私法属于广义的国际法体系,其理论起点是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并非国家主权。但在国际私法趋同化的背景下,国际公法因素仍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国际私法的对象和国际私法应包括哪几种规范,这两个问题,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国际私法的对象是指国际私法这个法律部门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即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简称涉外民法关系,也就是在民法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权利与义务)这三个要素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为外国的因素,例如: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是外国公民或外国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或财产位于外国境内;据以产生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等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也愈加频繁,不同国家之间对于同一国际民商事法律问题适用的法律各不相同,由此法律冲突问题不可避免的存在。从国际私法的角度如何评定法律冲突的内涵,造成法律冲突的原因究竟为何,又该怎样解决已经出现的法律冲突,都是当今法学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私法领域的一个固有的规范,法律冲突的每个方面都值得深思。文章对于法律冲突的认识,主要是从概念辨析、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三个角度出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济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国际私法的问世已有两三百年了,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们之间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性质和任务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一 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是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具有密切联系的姊妹法。 第一,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主体基本相同。因为都是以国家、自然人、经济组织为其主体,并具有不同的国籍的。 第二,遵循的原则基本相同。都是以国际公法的“尊重和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原则”为其主要原则。目的是为了解决主权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身关系法律适用是国际私法婚姻家庭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人身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整个国际私法婚姻家庭立法水平的提高。德国《民法施行法》在国际私法领域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第14条关于人身关系法律适用的规定堪称国际婚姻家庭法律适用的中心条款,其对国籍、惯常居所地、最密切联系原则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运用都具有独到之处,而该法条的结构也颇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国籍”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个自然人具有某一国家的成员资格,即为取得该国国籍。取得国籍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他对国家应尽义务,另一方面是国家对他的保护。目前,世界各国的国籍取得采取下列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公民”概念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公民”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人身关系方面的法律上的必然表现和反映。凡涉及到有关“公民”的问题,如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意识、公民素质、公民行为、公民结构,乃至于公民与国家关系、国家与公民关系等等,无一不对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公民”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意义重大,有必要首先对“公民”这一概念予以探讨。目前,国内各种辞书、教科书对“公民”概念的解释,值得商榷。《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称:“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法学词典(增订本)》称:“公民,通常指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宪  相似文献   

18.
张磊 《法律适用》2012,(8):83-88
在当今世界,国籍是个人在法律上最重要的身份依据之一。在一个国家内,有本国人与外国人之分。区别本国人与外国人的依据是个人的国籍。在大多数国家,本国人与外国人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并且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之间在待遇标准上也往往会存的差别,例如有些国家的公民在一国可享受某种优惠,但来自其他国家的公民在该国则无法享受同样待遇。在国际场合,国  相似文献   

19.
确定法人的国籍问题,是国际私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各国学者对此主张纷纭,颇有争议;各国法律所采用的主张也各不相同,互有矛盾。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广泛展开,特别是在对各国日趋频繁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中,必然会涉及到确定法人的国籍问题。本文拟就此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刘振奎 《内蒙古检察》2004,(2):19-19,45
公民,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人。人权,起初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而指出来的一个口号。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侵犯人权的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胜利成果,所以说我国的人权具有真实性、平等性和广泛性。本文仅从驻所检察的角度来简述我国公民人权是如何受到法律充分保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