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云南人大》2009,(10):I0007-I0008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完成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在促进服务业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带动就业和增加群众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一,实现“产业承接”向“产业引领”转变。大连的产业集聚要把大连产业发展放在全球产业体系中进行布局和谋划,既依托现有基础又要避免路径依赖,立足自主创新.向产业价值链的两端扩展,最终形成以大连为利润核心.产业链条向全球扩散的新的全球产业价值链条,真正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成为世界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3.
索引     
张天霖 《小康》2009,(5):11-11
纵观世界经济历史,每一次金融危机袭来,都会对各国经济结构进行重新调整,都有带动经济繁荣复苏的支柱产业出现,成为“新引擎”,引领国家走出困境。从国际历史经验来看,把经济从危机带出、走向复苏的龙头产业,往往并非是既有产业的复兴,而只有那些能够引发多数民众新需求的新兴产业,才有可能通过迅速扩张的需求、密切的上下游产业联系等方式,推动投资、就业、收入、消费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4.
黄锦朝 《今日浙江》2008,(24):26-27
改革开放30年来,金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浙江特点、金华特色的“三农”发展之路,促进了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跨越,农民生活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进而向全面小康的跨越。总体上看,金华农村经济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面临着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特征的经济转型。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工资成本约束以及世界经济发展驱动机制转变的共同特点等方面提出了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路径的必然选择;依据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十余年的数据,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进出口、新增就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等方面,具体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驱动作用;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找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四低”问题;最后,从培育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多元化投入体系、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体系等六大体系,探讨了基于高技术产业的转型驱动措施。  相似文献   

6.
《政策》2010,(2):30-30
2010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持“一个中心”(即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两个重点”(即培育基础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实现“三个转变”(即单纯农业生产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产品生产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变、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推进“四个创新”(即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仍然很低。本文通过“索洛余值”分析,提出促进我国人均经济增长的三方面途径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周遐光 《江西政报》2006,(19):46-47
广丰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国定贫困县,由“一支烟”经济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短短几年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迅速成为江西省经济强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崭新机遇,广丰县要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改变“一支烟”支撑县域经济大厦的单一经济格局,必须进行新探索,寻找新动力。结合实际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激活“五力”。  相似文献   

9.
何明 《今日广西》2008,(24):24-25
广西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73年桂林市正式对外开放,开启了真正意义的广西旅游业。1979年~1990年。广西旅游业由“接待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武汉都市圈制造业产业同构的演变趋势及其经济影响,本文运用产业相似系数、区位分工指数和区位熵三大指标对都市圈的制造业产业同构水平进行了评估,并采用动态份额-偏离模型对产业同构的合意性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至2020年间,武汉都市圈产业同构格局总体呈现从“散块状”向“伞骨状”演化的基本特征。这一演化趋势整体是合意的,但部分地区因产业结构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合意性不足或非合意,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没有将承接产业转移与本地产业基础有机融合。为推动都市圈非合意性产业同构合意化,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有必要以“都市圈产业地图”为指导,推动一般制造业由内向外有序转移,支柱产业链条向前向后有效延伸,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抱团发展,从而形成差异化定位、有序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龙炳煌 《中国发展》2011,14(4):88-89
设计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充分发湖北省设计产业优势,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促进湖北省工程设计产业优先发展,着力打造千亿设计产业,应作为“十二五”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应作为湖北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应作为湖北省解决大学生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引擎。  相似文献   

12.
20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的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经济形态向经济优势的集中化发展,如研发经济、产业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等;经济布局从“两头在外、中间在内”开始向“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经济结构转移。所谓“两头”,就是研发与市场;“中间”,就是加工、制造。形态、布局的变化在中国的经济型都市间产生巨大的经济推动力。一、北京在全国及全球的城市坐标一直以来,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被公认为是全国所有城市的首善之都。其政治、信息、文化、科研资源丰厚,得天独厚。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被全球发达国家经济学人士称之为“21世…  相似文献   

13.
冯翀 《协商论坛》2013,(9):55-55
当前,两峡旅游止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建设“旅游钙县”为目标,按照“大融合、大提升、大推介”的思路,深度挖掘旅游业的综合优势和发展后劲,激发发展活力,实现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驾齐驱转变、从散点布局向聚集发展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旅游要素产业发展向多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在加快发展中推动转变、在加快转变中更好发展,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西峡逐步打造成国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4.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卫军 《今日浙江》2008,(19):52-53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创意产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如美国把创意产业定义为“版权产业”,日本称之为“内容产业”,而在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则结合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把创意产业称为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当今时代,面对“新经济、互联网”、“高通胀、高物价”的挑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辟增长新蓝海,对于杭州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由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巩固实体经济是避免经济“硬着陆”的关键,要高度重视如何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防范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北斗三号全球开通与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机遇,面向太空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的重大需求,以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完善北斗应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充分发挥北斗产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梅 《人民论坛》2023,(18):64-67
数字劳动者作为一个独特的职业群体,已成为支撑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随着数字职业的不断演进和持续涌现,我国数字劳动者职业分类体系在细化与新生中重构。从数字职业结构看,当前我国数字劳动者呈现出三次产业全覆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广分布、第二及第四至第六大类全涉及、不同职业对技能水平与专业化程度要求有差异、传统职业与新兴职业并存、新兴职业流动性特征凸显等典型特点。与其他职业群体相比,数字劳动者的职业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大致沿着“技能改进”,或“技术创新”“技术融合”“素质提升”等路径跃升,并日益呈现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旅游业发展情况时,很多人都不免惊讶,旅游业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率,竞蛰伏着如此巨大的后劲,它拉动各方面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着实难以小觑。从全球角度看,在世界经济陷入低潮时,它率先反弹、逆势上扬,有着强劲的上升空间,称它“朝阳产业”完全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9.
许林 《现代领导》2014,(11):30-30
提振云南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在县域、关键在园区、潜力在民营。云南省委主要领导指示:“打好园区、县域和民营经济‘三大战役’,打造云南特色经济,以产业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子涵 《今日民族》2013,(10):23-26
当下,发展绿色经济是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主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结合云南省实际对发展绿色经济的解读。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范畴中,生物产业的地位居显要位置。值得关注的是,在被誉为“中国最南端春城”的屏边苗族自治县,近年来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建设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的重大机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升产业整体规模为目标,坚持走“规划引领、产业集聚、园区支撑、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贸易、现代中药和生物创新服务产业,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物流、行政、居住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和省内生物物流、贸易、文化和科技先进的外向型生物科技产业新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