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现行捕诉分离制度存在弊端,捕诉合一制度是检察机关进行内部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实行捕诉合一制度可能带来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在实践中推行的侦捕诉一体化工作机制,是刑事诉讼“互相配合”原则的具体体现.捕权上提改革开展后,给该机制的运作带来诸如办案时间紧张、不捕率上升等问题.检察机关应积极应对捕权上提,整合控诉犯罪资源、采取措施,完善侦捕诉一体化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捕诉工作协调监督机制反映了检察机关内部侦查监督部门与公诉部门的一种分工协调关系。加强捕诉协调监督机制建设是检察机关业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捕诉衔接,促进捕诉协调,形成捕诉互补办案机制,是提高刑事办案质量及诉讼效率、发挥检察机关在诉讼监督方面整体效能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捕诉引导侦查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诉引导侦查机制是在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检察机关为适应新的庭审方式,保证案件质量,提高办案效率,加强与侦查机关联系的有益尝试.但在具体实践中,捕诉引导侦查缺乏法律上的明确规定,各地的具体做法也存在许多不足,有必要对捕诉引导侦查的理论基础及机制构建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在中世纪宗教裁判所的异端审判中,教会法官、纠问官动用刑讯手段并非为了得出一个有罪判决而迫使被告做出有罪供述。实际情况是,一方面,从神学上来讲,旨在让被告获得上帝谅解、灵魂得以救赎,从教会法与世俗法的角度来讲,为了被告免受世俗当局的死刑处罚;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教会法官、纠问官自己灵魂安全。  相似文献   

6.
侦查构造是指侦查阶段各程序主体间的法律地位、相互关系以及侦查程序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地位和侦查程序与其它程序的关系。侦查构造中存在以控诉和辩护为核心的两类要素。我国的侦查构造在内部构造上表现为侦控双方对立但不对抗;控辩地位不平等;权力集中于侦查机关。外部构造上表现为以侦查为中心和侦诉上的顺承关系。对我国侦查构造的基本评价是:在侦查目的上,以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为主要目的;在类型上属纠问式的侦查构造;侦查阶段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很不充分。  相似文献   

7.
在"探索捕诉合一"的精神下,检察机关的批捕与公诉关系进入了再调整的新阶段。相比捕诉分离,捕诉合一会带来提前介入强化、控辩协商前移、公诉自行逮捕的机遇,也会引发讯问实效降低、未决羁押增多、辩护难度增大的挑战。捕诉合一属于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和内部职能的调整,应当遵循法治规律,抓住内在的机遇、直面存在的挑战、化解潜在的隐忧。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一轮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捕诉合一"模式作为一项检察机关内部司法职权的调整,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度关切。学理界大多学者担心采用"捕诉合一"的办案模式之后,会否定逮捕的独立价值,混淆逮捕与起诉的条件从而导致逮捕权的滥用,同时由于主体的合一会在客观上减少一层内部监督,从而增加错案的可能性。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其在司法实践层面提升办案效率、推进两法衔接、助力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价值。应立足理论与实践回应"捕诉合一"办案模式的诸多质疑,从而总结归纳出"捕诉合一"模式在我国的完善进路。  相似文献   

9.
在检察系统内设机构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检察院将侦查监督与公诉两部门合并为刑事检察部(处、科),捕诉关系回归以往的"捕诉合一"模式。尽管国内一些学者对此做法并不赞同,但在"试点即意味推广"的司改语境中,全面推广"捕诉合一"模式已是定局。然而,"捕诉合一"模式可能带来非法证据排除更为罕见、证明标准区分更为困难、侦辩权力(利)更为失衡、批捕追诉化更为明显的隐忧。为此,应当从重新审查关涉定罪量刑的三类证据、提高批捕案件的质量、完善值班律师制度、改变检察官绩效考评的权重、强化检察官的内外部监督五个方面作出回应。此外,从长远来看,应当以"捕诉合一"模式的实效为标准,在考量西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检警一体化"或者"批捕权回归法院"两种未来方案。  相似文献   

10.
自侦部门“侦、捕、诉”工作配合制约办案模式是提高自侦侦查水平的途径之一。其要点在于:转变观念,形成“侦、捕、诉”合力;加强合作,建立新的办案模式;树立侦审合作办案的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合法,保证诉讼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试行的职务犯罪批捕权上提一级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下级检察机关怠于行使侦查监督职责,侦、捕、诉衔接不畅影响案件质量,承担错案责任主体不明确,上级检察机关的不捕决定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因此,上下级检察机关要健全机制履行侦查监督职责,建立上下畅通、左右联动的侦、捕、诉衔接机制保证案件质量,要完善考核标准,厘清错案责任,要对上级检察机关的不捕决定实行备案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逮捕的三个条件,但因种种原因,检察机关在行使逮捕权时,存在机械把握证据条件、松泛掌握罪责条件及忽视社会危险性条件等问题,从而导致批捕率及捕后缓刑率过高。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检察机关在实务工作中,区分不同案件,结合理论与实践,准确分析理解何为"有证据证明有罪事实",严格掌握是否"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重视判断是否"不逮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从而全面提高批捕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刑拘转捕率是衡量执法机关是否严格依法办案和打击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江西省公安厅早就提出刑拘转捕率不得低于80%。界定这一指标的意义在于:一是防止滥用强制措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而出现大抓大放的现象;二是防止不严格依法办案,出现对刑拘人员低调降格处理的现象;三是促进办案民警执法水平的提高,加大打击力度。但实际中,多数执法部门刑拘转捕率远低于这一指标,多年来在40-60%的低位状态徘徊。因此,我们对刑拘转捕率低及产生的危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最近,笔者在对某县刑拘情况调查发现,该县2002年度共刑拘3…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使超期羁押这一司法顽症得到初步遏制.但是,当前纠防超期羁押工作仍面临"前纠后超"、隐性超期羁押突出等问题.这需要公检法机关进一步更新理念,加大纠防超期羁押工作合力;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在纠防超期羁押工作中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加强纠防超期羁押长效机制建设;完善羁押法律制度,堵塞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15.
最高检推行"捕诉合一"办案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即为解决当前检察系统内部存在的案多人少矛盾。而这一矛盾被激化的直接原因在于员额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后,检察系统内办案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且办案工作量还有了大量的增加。尽管"捕诉合一"改革有助于解决当前检察院办案压力骤增的压力,但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宜作为一项长久之计。当前应强化外部监督措施,并改良其他制度以削弱检察院对"捕诉合一"办案模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刑事审判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不同的诉讼阶段 ,针对不同的情形也就应当有不同种类的判决。现行刑事法律仅规定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两种形式的判决 ,这是不符合诉讼实践的 ;有关司法解释中规定的“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和“终止审理”的含义令人质疑。建议在我国刑事判决中 ,应增加包括免诉判决、驳回起诉判决等几种新的判决形式。  相似文献   

17.
捕、诉、防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性 ,上海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捕、诉、防一体化的办案模式和工作机制 ,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捕、诉、防一体化工作机制的深入开展亟需法律法规的健全、机制的理顺 ,同时要和审判改革、检察改革相统一 ,也需要有一批专业的稳定队伍  相似文献   

18.
为防止无辜被告人被定罪,美国有罪答辩制度不仅要求被告人做有罪答辩应出于自愿、理智、明知,而且要求有罪答辩必须具备事实基础,但对事实基础的审查无需采用对抗制方式,其证明程度也无需达到审判定罪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有罪答辩制度为尽量平衡公正价值与效率价值所作出的努力。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将法院的判决建立在被告人认罪的基础之上。为保证有罪判决的正确性,需要建立相应的确保被告人认罪真实性的保障机制,包括区分被告人认罪审查程序和量刑程序、在自愿性和明知性要求之外增加被告人认罪需具备事实基础的要求、对认罪事实基础的审查需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心证程度、赋予被告人撤回认罪或者提起上诉的权利等。  相似文献   

19.
徇私舞弊型犯罪共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徇私舞弊型犯罪的“徇私”是动机性的主观要件 ,而非客观要件 ,其认定应采用司法推定的方法 ;作为徇私舞弊型犯罪前提的前提罪或原案必须事实上确属有罪或应移交的刑事案件 ,其认定以有证据证明为准 ,不以法院的有罪判决为准 ;徇私舞弊型犯罪中所涉及的受贿罪问题 ,应实行数罪并罚 ;刑事立法上应取消把“徇私”作为本类犯罪的主观要件、把“舞弊”作为客观行为要件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完善捕诉联动机制,有利于加强检察机关内部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的联系,形成合力,增强了检察人员的责任性,客观上保证了办案质量,提高诉讼效率: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提高检察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打击犯罪,从而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