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园》2013,(6):29-29
<正>法新社日前介绍了东南亚各国对南沙群岛的占领情况。报道称,越南占领或控制的南沙群岛岛屿和礁石最多,高达20多个。菲律宾占领了8个南沙岛礁,包括第二大岛中业岛,菲律宾派军队驻扎该岛,岛上也有平民居住。马来西亚至少占着3座南沙岛礁,并在弹丸礁建了海军岗哨和潜水景区。  相似文献   

2.
正赤瓜礁海战,中国完胜1975年越南统一之前,越共曾明确表示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的外国学者都认为,南沙是中国领土的一个强力证据就是越南政府曾经公开承认了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然而,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统一之后很快改变了立场,开始侵占南沙的一些岛礁。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  相似文献   

3.
南海问题主要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台湾地区等六国七方就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和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划分产生的争端。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此我们不仅有史可考,更有法可依,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  相似文献   

4.
目前,针对中国在南沙群岛范围内进行的填海造岛行动,周边国家反响强烈。一些国家对中国大肆抨击,意图抹黑中国是一个不遵守国际法的野蛮国家。事实上,这些指责正是出于对国际法的无知。南沙群岛海域自古就属于中国版图,中国在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一切海洋权利都是基于主权的。按照陆地统治海洋原则,中国对南沙群岛当然享有主权。结合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人工岛礁的规定,中国在南沙群岛范围内进行的岛礁建设行为完全符合国际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5.
各国对南海的侵占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论坛》2004,(8):24-25
赵南 对南沙群岛的侵略始于南越西贡政权。1956年至1971年,西贡政权多次派舰入侵南沙群岛,并发表对南沙拥有主权的声明。1975年2月14日发表白皮书,声称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1975年5月,越南报纸刊登越南全国地图,把中国南  相似文献   

6.
正南海渐成为中美关系的头号问题,似乎中美地缘政治竞争正通过南海问题展现出来,彼此开始从战略层面评估对方意图。这使得双方战略互信进一步受到损害,对抗情绪在两国社会蔓延。南海问题的本源是围绕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权益之争,是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部分东南亚国家间的争议。南海问题一直是局部和可控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经过八九天的海上航行,1月19日,我随海南省人民政府南沙巡视慰问团登上了南沙群岛的永署礁。 这是这次难忘的南沙巡视慰问活动的最后一站。自1月11日早晨离开海口市马村港,我们乘坐着万吨巨轮——海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5号”,在七八级风浪中,穿越了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直至祖国海疆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沿途慰问了驻守在南海深处的几个岛礁上的海军官兵。由于有些岛礁较小,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1,(24):34-34
南海问题主要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台湾地区等六国七方就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和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划分产生的争端。  相似文献   

9.
卢明辉 《学理论》2009,(29):15-16
20世纪50年代,南海成为两极对峙的前沿阵地,南越、菲律宾在美国的支持下,肆无忌惮地侵占我南海岛礁,恶化我海洋政治环境。中国政府根据当时国际斗争形势以及海军实力,多次进行主权宣示行动,加强内政建设,彰显了捍卫海域主权之决心。  相似文献   

10.
当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南海大肆行动之际,中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资源最密集的南沙海域,却没有打出一口井,只能在南海望油兴叹。 由于技术能力和资金原因,东南亚各国的南海油气开发基本由国际大石油巨头主导,各国采取SC(产量分成合同)合作开发模式。即:资源国以资源出资,外国公司负责勘探开发并承担风险,收回成本后,双方按比例分成。  相似文献   

11.
正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千百年来就为中国所有,千百年来也无争议。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南海被探明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一些国家开始觊觎南海,70年代发展为直接侵占南海岛礁。而当时站在决策前沿、坚决维护南海主权并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策略的人,正是邓小平。"不打一仗,不足以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2.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日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许利平 《党政论坛》2011,(16):37-37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目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2,(12):28-28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日前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称:中国南海战略远胜菲律宾。全文如下——稍早菲律宾军舰在中沙群岛黄岩岛周边海域抓扣中国渔船、渔民,被闻讯赶到的中国海监船救下。13日,中国渔船全部撤离该海域。菲律宾军舰及其他船只共20余艘仍然滞留在该海域,与中方形成对峙局面。今后中、菲两国在该海域的主权争端将迈入长期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原本较平静的南海风起云涌,南海沿岸国家纷纷对南沙提出主权要求,南海问题涉及五国六方,可最大挑战是越南。越南对华实力的非对称性,必然需要借助域外势力,全球霸权美国无疑是越最理想的"离岸平衡手"。中国的邻国,具有重要地缘战略地位的越南,显然是美国进行遏制和防范正在崛起中国的最佳棋子。南海局势变得扑朔迷离,通过中越美三边的国家利益关系来分析中、美、越三边互动关系,来把握南海局势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人民主权原则在越南宪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对国家制度的原则性规范,原则性是宪法规范的特点。人民主权原则,就是在人民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国家是人民的共同体,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人民主权原则在越南宪法中的体现及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认识和现实中,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在越南宪法中只是宣言;宪法中没有具体规定人民实现监督的权力;国会还没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立宪权还未真正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4,(10):34-34
MH370航班的失联,令中国、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美国以及整个南海海域跨国海空搜救的短与长,一股脑儿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4)
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分析与预测世界战略形势和相关国家政治行为的一门科学,该理论最大的现实性意义在于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越南、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依靠国土邻近之便开始占领南海诸岛屿,并对所占岛屿周边海域进行了能源开发。本论文以南海争端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研究南海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从而探究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日,越南和美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达成了一项油气初步勘探合作协议,而勘探地点恰位于南海中越争议海域。越南在未同我国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勘探南海海域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海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对于所拥有的南海区域巨量的资源和面对的复杂局势而言,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开发整体水平较低,多层管理,基础设施薄弱等。中国政府以南海资源面临的挑战以及应考虑的因素出发,对南海资源开发进行了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对策研究。中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共识,允许部分国家参与南海资源开发,获得相关国家承认中国的主权主张,以经济利益换取国家主权,南海海域的开发合作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国必须拥有主导权。中国政府南海资源开发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出发,结合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区分,努力主导和控制南海局势的发展方向,妥善处理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