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上撰文,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关于农业的战略地位问题。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在勾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二是关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邓小平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实事求是地了解了中国农村问题,他推行包产到户绝不是要摒弃毛泽东一贯追求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仅是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同时也是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对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给农业大县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一、农业大县的必然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四年改革开放实践发展和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从我们浠水这个农业大县的情况看,长时间实行计划经济,几十年一贯制地抓粮食生产,重视产量忽视质量,抓生产不抓流通,抓产出不抓加工转化,一切依赖统购包销,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上形成了抓经济就是抓  相似文献   

3.
张朔人 《新东方》2009,(11):27-31
民国时期,华侨资本趁着海南几次所谓政府行为的开发,不断地涌人这片“处女地”,将南洋的物种及经营理念向海南移植。这种资本与荒地的结合,采用集约式的农场经营方式,推动了海南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毫无疑问,这对海南告别单一的农业经济,走上发展高效的热作经济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应该理性地对待这时段的华侨资本。从学理上来看,  相似文献   

4.
王波 《前沿》2014,(5):214-216
马寅初是民国时期杰出的经济学家,他不仅能够汲取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新的经济理论,更能学以致用,在财税和金融方面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见解。与同时代的经济学家相比,他更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他的许多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琼 《思想战线》2001,27(5):128-132
在自然经济时代,农业作为"本业"历受统治阶级的青睐,从而产生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农业思想.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历代官员在治滇过程中都形成了各不同的农业思想.其中,在清代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治滇的农业思想,尤其具有代表性.这不仅是整个封建社会重农意识在他身上的体现,也是云南农业生产极端落后且急需发展的状况在其思想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廖义军 《湖湘论坛》2006,19(5):21-22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并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思想的领导人。他的这一思想是在总结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立足我国工业与农业关系的实际提出来的。这一思想萌芽于国民经济恢复期,形成于国民经济调整期,坚持于“文革”中,对今天的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而毛泽东同志的农业经济理论,又是构成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国民经济的改造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农业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不仅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而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农业经济理论。毛泽  相似文献   

8.
彭红碧  杨峰 《前沿》2010,(15):91-94
农业国内支持是一国政府向农业提供的投入补贴政策的集合,《农业协定》中的相关规定是其国际准则。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业国内支持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历史的考察,其主要问题是从属于经济发展战略、脱离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和政府作用不充分;解决的办法是从确立农业国内支持的战略地位、提高农业国内支持水平和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三个方面构建满足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的农业国内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述了周恩来重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农业,他提出农业是一切国民经济的基础,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等思想,并制定了发展农业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关于农村建设,他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关于农民,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强调要通过落实农民的经济利益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认真研究周恩来重农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和解决现阶段的"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的农业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十多年来,以这一理论作为筑建农村改革和建设的行动纲领,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重大决策,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理论对于指导我国跨世纪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工作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农业为基础的思想确定了跨世纪农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农业当作安定天下的产业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大事,对农业的基础地位作了…  相似文献   

11.
易伟新 《求索》2011,(5):136-138
人本管理思想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光甫是民国时期金融界、商业界的风云人物和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创办的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在这些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其人本管理思想得到了一以贯之的体现,十分重视选才、育才、用才和留才,而这正是企业在艰苦环境下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体现了对人尊重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师资雄厚,以培养和积累西学素养为要旨,注重英文经典的广泛阅读和严格的写作训练,并强调英语的实际应用。民国时期自主、开放的办学思想和通才教育理念是当时大学英语教学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民国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为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盲聋哑特殊教育——这一教育百花园中的奇葩,正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与热情支持,这个长期被忽视的特殊领域的研究也正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这里主要论述了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的理论来源,各级政府对盲聋哑特殊教育的支持及法规,西方传教士开创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创立发展的意义与局限等。  相似文献   

14.
<正>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向,应当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质量,稳定增加产量。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如果九十年代要出什么问题的话,这个问题就是农业问题。农业一旦出了问题,三年、五年也难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而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笔者认为,当前要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质量,稳定增加产量,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道路。要在保持粮食、棉花稳定增长的同时发展适销对路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基于对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在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开创了一条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的道路,从而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勒了这条道路的具体发展阶段,为其提供了经济根据和可操作程序。研究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道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基础地位的认识,有助于对中国改革、稳定与发展大局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经济法律体系及其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经济法律体系及其作用初探石柏林近来年,随着人们对民国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民国经济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如何摆脱资料堆砌的传统研究方法,从新的角度进行一些开拓却还做得不够。本文拟从经济法体系的角度对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可持续发展思想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在全球传播,而针对常规农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领域的延伸,是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基于超循环经济的我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超循环经济农业生态化是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产物。基于超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化模式形成与推广运用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它需要我们立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情,着眼于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高度,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转变传统观念,拓展发展思路,脚踏实地从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制度体系、技术体系与经济体系的构建,尽快实现农业生态化,使农业的发展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收获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陈云经济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是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解释重大战略和策略问题的经验全书;是筹划、准备和实施重大战略转变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指导中国经济建设的宝贵思想财富。本文从陈云同志以农业为基础的综合平衡理论、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的思想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出发,对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做了全面的回顾,以示对陈云同志的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南方农业地区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各民族经济(主要指农业生产)上发展的不平衡。分析各民族农业生产发展的差异,了解这一地区民族问题的历史类型及其现实表现,找到这一地区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必将对农业大国的我国发展、强大和各民族的进步、繁荣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