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4年以来,上海市围绕信用信息记录、信用产品使用、失信主体惩戒三个关键环节,继续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诚信体系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诚信体系建设有了“规矩”上海在信用立法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系列地方法规,使征信机构管理、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政府信息公开等初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04年2月,《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出台,规范了个人信用征信行为;5月,《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出台,促进了政府部门信息的公开。《上海市规范和促进企业信用征信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围绕信用信息记录、信用产品使用、失信主体惩戒三个关键环节,上海现已初步建成针对个人和企业的两个信用联合征信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一种诚信经济。缺乏诚信不仅会使社会公德丧失,而且会大大提高市场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据统计,由于在经济交往中缺乏诚信,我国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亿  相似文献   

3.
《天津政报》2014,(19):5-11
现将《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行为,改进市场监管方式,促进市场主体诚信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4号)等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推进"诚信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商业信用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指出应采取"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点面结合"的原则,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商业信用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并从直接主体企业、间接主体机构、政府、市场经济和信用文化四个维度分析了相关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初具雏形。据市信息委主任范希平介绍,今年以来上海围绕信用信息记录、信用产品使用、失信主体惩戒三个关键环节,继续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诚信体系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在信用立法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地方法规。今  相似文献   

6.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当前,全社会大力提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通过创建文明行业、开展“共铸诚信”等活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们铁路运输企业要以此为契机,注重塑造诚信形象,开展“诚信列车”、“诚信岗位”、争当“诚信职工”等诚信文化活动,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落实到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之中。一、加强宣传,深化推进诚信铁路建设的认识诚信建设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所以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到铁路进行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7.
《群众》2020,(18)
正江苏省科技信用监管师范创建行动方案实施《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办法》,把科研项目信用建设纳入组织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覆盖相关单位、人员、专家等主体。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及科研诚信审核制。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苏办[2019]31号)文件要求,探索建设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制度,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将科研诚信状况作为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各类评价的重要指标。加强科研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将具备良好科研信用状况作为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人才项目等必备深化条件,对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责任人或单位采取联合惩戒措施。研究拟定科研诚信信息归集办法,明确信息类别、管理流程,推动系统互通互联共享机制,健全科研信用权利保护和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政务诚信是企业、社会诚信的基石和表率 政府是国家信用的代表,没有诚信政府,就不会有诚信的社会。政务诚信乃治国理政之本,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惟政务诚信是瞻。政府遵守承诺,企业才会履行契约,民众才会“不令而行”;政务没有公信力,信用体系缺少支撑环境,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便举步维艰,民众、企业难免“虽令不从”。  相似文献   

9.
《山西政报》2007,(19):24-30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191号),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强调提出的“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重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国内企业普遍存在忽视和弱化诚信创建与管理,常有“敢借敢用敢不还”的现象。有的企业甚至借改制之名行逃逸债务之实,严重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及其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创建与管理就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袁忠  王岩松 《电子政务》2008,(11):101-103
对当前哈尔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进行研究,虽然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信用信息资源分散管理等问题.因此,应以信息化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机制,整合信用信息资源,由政府相关部门对信用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2.
荆门市着力打造信用城市品牌,以政府信用、金融信用、企业信用、中介机构信用为主体,全力推进“共铸诚信”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切实加强以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为重点的经济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龙共公司先后被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典型经济交流会组委会授予“重视安全管理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被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首届中国企业诚信建设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企业诚信建设示范单位”称号。2006年,龙共公司又恰似一匹黑马闯入了第七届全国创业之星行列。  相似文献   

14.
范永康 《世纪行》2012,(5):33-33
一、构建诚信平台,奠定依法监督 诚信平台是指以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为前提,以信用信息开放为基础,以独立、公正且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机构为中介,以健全市场诚信监管和有效的惩戒机制为保障,实现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为目标的制度、机制和技术的有机集合体。  相似文献   

15.
何永梅 《新东方》2005,(11):51-53
“一个民族不能缺乏信用观念,一个国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个社会不能缺乏信用体系,一个企业不能缺乏信用管理”,这是北京某个诚信论坛打出的口号,这个组织的参与者正逐年加倍地增长。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黑幕频频曝光,投资者与消费者屡屡上当受骗,使得社会公众对信用建设的呼声越来越大。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如何加强诚信建设也成了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江苏省21家有关省级部门信用信息联动监管应用的需求调研分析,阐述了省级部门对信用信息联动监管应用需求呈现普遍性、广泛性、及时性、多元性等主要特征;分析部门实施信用信息联动监管应用仍存在的认识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质与量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水平制约等问题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开展信用信息联动监管应用工作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津政令第24号《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11月13日经市人民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市长黄兴国2015年11月20日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市场主体诚信自律,规范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强化市场主体信用约束,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扩大社会监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  相似文献   

18.
《图文条码网络信用管理专用章和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是一套以各职能部门信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信用印章为切入点,将印章管理、信用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以解决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身份的确认、信用档案建设、个体信息与管理网络连接的问题及今后解决个人信用管理、信用等级评估为主要目标的全程信用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就是以图文条码信用管理专用章的网络化管理为基础,建立起全社会的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企业信用评估和企业信用社会监督机制等信用管理信息系统。整个系统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图文条码网络信用管理专用章系统》…  相似文献   

19.
《图文条码网络信用管理专用章和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是一套以各职能部门信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信用印章为切入点,将印章管理、信用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以解决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身份的确认、信用档案建设、个体信息与管理网络连接的问题及今后解决个人信用管理、信用等级评估为主要目标的全程信用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就是以图文条码信用管理专用章的网络化管理为基础,建立起全社会的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企业信用评估和企业信用社会监督机制等信用管理信息系统。整个系统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图文条码网络信用管理专用章系统》…  相似文献   

20.
<正>晋政发[2015]2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6月12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和使用行为,实现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推进诚信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4号)等有关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