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化是影响民族团结的核心因素。以文化认同增进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是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发展先进文化,增进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强化国家文化认知,增进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2.
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是开展文化统战促进政党关系的重要手段。在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发展中应重视运用文化的力量开展文化统战工作,以文化认同增进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化是调节当代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文化认同来调适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是发展;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民族团结的关键内容是提升民族文化适应力;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民族团结的发展方向是增强文化认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从民族团结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各民族实现自我发展以及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等方面阐明了新时代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坚持政治权利平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增进文化认同等在民族团结方面的成就与经验。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增强"五个认同"铸牢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台独"分裂势力,台湾民众和大陆的文化认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进而导致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模糊。因此,海峡两岸必须批驳"文化台独",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达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兵团是增进民族团结中流砥柱。基于屯垦戍边的特殊性,兵团形成了边疆区域性、非政府特殊组织实体的增进民族团结职能作用机制,即兵团模式。兵团认同是兵团模式的核心,是实现民族国家认同、社会主义认同的中介。兵团内形成和谐的民族关系,同时推进新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与完善均是兵团模式的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7.
统战文化是统一战线的灵魂和血脉。加强统战文化建设是当前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认识统战文化的精神实质,有效发挥统战文化独特优势,以多党合作文化推动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同心奋斗,以民族团结文化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宗教和顺文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信义文化促进新的社会阶层健康发展,以同根文化增进海内外同胞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随着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相互交融与作用,文化已经成为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历史文化资源的功能,是通过潜移默化,把具有传承性的根本精神植入到人的心中。"三山国王"是粤东民众及其海内同胞、海外侨胞的保护神。三山国王神文化,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有形或无形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成果。其文化底蕴的永恒性和穿越时空的渗透力,增进了华夏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传承和弘扬三山国王文化价值进行粗浅探求。  相似文献   

9.
新疆高校应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在以往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文化认同教育人手,使学生明确新疆各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在水乳交融和休戚与共中共同发展的,既要热爱本民族文化,更要热爱中华文化和祖国民族大家庭。强化国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无论属于哪一个民族,首先是中国的公民。任何一个民族的公民都要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才能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不允许有特权民族和公民的存在。高校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文化认同教育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效果,促进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的建设,维护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前提在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好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血脉;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增强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为开展好民族地区的文化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民族地区文化统战工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但也要借力于包含宗教文明建设在内的多元民族文化建设。宗教文明建设在抵御外来宗教文化渗透,巩固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海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强民族团结,促成建立统一战线最广泛联盟;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包括物质状态的红色资源和精神状态的红色精神。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团结广大统战成员和人民群众,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社会主义学院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要始终坚持“社院姓社”,立足红色文化的功能发挥,聚焦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在凝聚政治共识、增进文化认同、加强民族团结、提供咨政参考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提升社院工作对统战工作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3.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人口较少民族文化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针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积极解决。要发挥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提高知名度,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文化权是少数民族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在当今社会它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保护与少数民族平等权、发展权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甘肃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创造了丰富多样、与众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文化遗产,将关系到这些民族的存亡与发展,将有助于增强这些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和文化同一化过程中的竞争力,可促进少数民族成员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维护,同时对于连接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传承并弘扬这些民族的文化,乃至促进我省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统战既是一种开辟统战工作新局面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也是一种开展统战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新世纪新阶段文化统战的基本任务是以文化认同推进统一战线成员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文化统战工作必须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运用文化的力量开展统战工作,着力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导功能,民族文化的精神凝聚功能,大众文化的社会感化功能,乡土文化的情感联络功能,逐步增强统一战线成员的政治认同感、国家认同感和中华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进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双向互促共进的内在逻辑。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沃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西孕育了具有岭南西部特色的历史文化,如“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文化、“开放包容”的民族交融文化、“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文化和“多元共生”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构成了涵养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因。广西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过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充分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厚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础,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不断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团结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我国处于深度社会转型的阶段更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团结教育目的是形成并巩固国家认同。根据认同的基本理论,认同形成过程即是传播过程,是主体的求同与求异的张力中获得的自我归属确认,是在现实的社会互动中建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其意义在于国家认同的过程性生成;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纽带,化解民族分裂张力;民族团结教育只有置于新媒体的共时性场域,才能在现实的互动过程中建构国家认同,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民族节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与政党的精神和灵魂。加强参政党文化建设,必须不断增进参政党的价值认同。参政党的价值认同应体现普适性与人文性、价值差异与价值共识、进步性与广泛性、历史与未来等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弘扬民间文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促进各民族团结、保护不同民族文化多样性、不断满足各少数民族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同时也存在文化发展战略定位不准、资金投入不够、理论创新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队伍素质欠缺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民族团结和民族认同等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