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5)
说起我与《南风窗》的相识,真是一段有“缘”的故事。去年底,我在厂内订了11份杂志,当时并没有订阅《南风窗》,而是另一份青年刊物,却因写错了邮政代号而成了《南风窗》。拿到《南风窗》,我感觉从来没有一本杂志能像《南风窗》那样令我看后心动。我是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细细地品读,深深沉醉在刊物之中。没想到这一“错”竟“错”出了这么一本了不起的杂志  相似文献   

2.
在越秀宾馆,我们敲开了三一六号房间。听说我们是《南风窗》的记者,于老很高兴地笑了起来。我们这才发现,他手上正拿着几本《南风窗》杂志。‘《南风窗》办得好!发行量很大。就是这个刊名嫌小气了一点,“窗”嘛,进进出出总是不太方便的,若成了“南大门”就好了,来来往往多方便呀!’于老一开口便妙趣横生。于老是专程到广州参加‘文化发展战略’研讨活动的。他说,刚才正在思考着怎样为一周岁的《南风窗》杂志题辞呢。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8)
是否成立一个“读书会”我是在1990年开始订阅《南风窗》的,当时在书店中买了一本书名为《赢的策略》的书,这本书给我以很大启迪。后来发现这本书是南风窗杂志社编的。于是去买了本《南风窗》杂志来看,这一看,便订阅至今。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1998,(1)
崭新的一年,崭新的《南风窗》。更好的印刷质量和更精美的纸张,让我们付出了更多的金钱和精力,但您一定会发现,今年订阅《南风窗》,并没有花更多的钱。不减价而上档次,行家们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们就不怕亏?”说句实在话,我们怕的。有哪一个办杂志的人,不是在苦苦经营,不怕亏本呢?然而,十几年来,我们的一大批忠实的读者,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们,用他们的心和情谊。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把杂志办得好一点、更好一点。于是,我们决定冒险。我们知道,只有真正提高杂志质量,才能更广泛地吸引读者,把《南风窗》办成一份全国精品大刊,这才是我们最后的目标。在新的一年里,“城事故事热线”仍将为她的读者继续建立“热心读者档案”,您只需在1998年2月份之前将1998年订阅《南风窗》的订单寄来“城市故事热线”,我们将为您寄上一份纪念品。如要加入“热心读者”的朋友,请注明。  相似文献   

5.
办刊之师     
《南风窗》1985,(9)
要“杂而有味”读完了第二期《南风窗》,我以为最值得自豪的,是登载了《告“御状”的香港女骗子》,它长了我们的志气。一段时期以来,有些人仿佛认为月亮也是外国的才圆,“香港风”自然是香风,而缺点错误则只有自家才有,象《女骗子》这样的文章很少读到。《南风窗》杂志,显得杂而有味,人们爱看。在我周围办事的,把这本杂志传来传去。前几天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1997,(10)
《南风窗》杂志在今年8月号发表了总编辑秦朔致读者的一封信,信中希望读者能帮他当一回“总编辑”,为《南风窗》“找题目”,出谋划策。姚先生是四川成都人,目前在深圳承包着四川一间企业。看到8月号的这封信,他第一时间把电话挂到了本刊编辑部。姚先生说,特区的业余生活虽然丰富,但他却什么爱好都没有,他不打麻将,不唱卡拉0K,更不好保龄球什么的,做生意之余,他唯一爱好的,就是买书和看书,目前,他的个人藏书超过10万册。姚先生说《南风窗》是他每月必读的一本杂志,他最喜欢我们的“独家策划”,建议我们可以做一些有国际影响的题目,比如柬埔寨最新局势等等。他还向我们推荐了一套影响世界未来的书籍,并热心地告诉我们这些书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得到。另外他还希望我们继续做一做中国的贫富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普遍被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姚先生说,如今的生意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加入进”读书一族”的行列,他希望能与本刊多些交流和沟通,互相聊一聊读书心得,互相受益。于是,在放下电话之前,我们约定。以后每月至少通一次电话。还有许多读者和姚先生一样,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的信息和建议。“城市故事热线”代表《南风窗》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大家。金秋十月,又到了征订季节。今年,“城市故事”将继续为我们的热心读者赠送带有《南风窗》特色的纪念品。同时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我们还将在我们的热心读者当中开展“读书”活动,为大家介绍一些好书。只要您将1998年订阅《南风窗》的订单复印件寄来我社“城市故事”,写明回邮地址、姓名和邮编,我们便会将您的名字编入我们电脑里的读者名单中,并在节日为您寄去我们的祝福。如果您无法在当地邮局订到明年的《南风窗》,亦可将订费寄来杂志社直接订购。至今为止,“城市故事”已经拥有过千名热心读者。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鼓励,获益良多。而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有更多的热心读者,与我们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1985年4月,《南风窗》在广州诞生。当时的广州,刚刚和其他14个城市一起,被确定为特区之后的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时事政治类综合月刊,《南风窗》秉持“让从零开始的人说话”的宗旨,贴近人民,敢抓难点、热点、敏感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被誉为“刊林奇葩”,在海内外均享有一定影响。1988年,中国记者协会、中国新闻学会还在北京专门举行了《南风窗》办刊实践研讨会。 进入90年代中期,《南风窗》以创办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新闻分析杂志为目标,以“聚焦政经,相约成功”为办刊宗旨。改版后的《南风窗》,以透视时事经济热点、传播进步观念为己任,以公正、深入、理性、前瞻的姿态对时政、财经、社会热点进行深度分析,体现社会正义,反映百姓呼声,强调专业分析和独家报道。  相似文献   

8.
回阿蓝的话     
贵刊今年第五期上,阿蓝就登广告一事作了一次“答读者”。文末,阿蓝问读者:“未知大家对阿蓝的这种解释是否满意?”回阿蓝的话:不满意! 阿蓝说:“本刊是自负盈亏的,国家完全没有补贴。”对此,我们作为读者对《南风窗》全体工作人员深表敬意!阿蓝又说,杂志登些广告是“尽可能不再增加读者的负担”。对此,读者当然会感激的! 但倘若以此为由,连封面都做广告,读者是绝不会欢迎的!读者之所以喜欢、热爱《南风窗》是因为《南风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一纸风行20年,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南风窗》不仅深受读者的拥戴,也得到众多广告客户的长期青睐。凌视传媒作为《南风窗》的全国广告总代理,使我们有机会站在更近处来观察《南风窗》,体会这份传奇杂志的独特魅力,并在实际的广告经营中不断发掘并验证《南风窗》的广告价值。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南风窗》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广告载体,是著名品牌传播形象的至高点。  相似文献   

10.
一批造型别致、色彩鲜明的水磨石凳出现在珠江北岸沿江路一带,与那浓浓的榕荫相辉映,给珠江之畔增添了不少魅力。在每一组彩色石凳的流线型靠背上,都标着“南风窗杂志发起承办”的字样。有人交口称赞:“《南风窗》为市民做了一件好事!”有人却心生疑团:“办杂志的去搞石凳,这算是哪门子事儿?”是啊,一份杂志与建造石凳,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并非突发的突发奇想 1986年夏天的一天中午,广州市委大院里,拿着午饭的《南风窗》杂志社的编辑、记者们又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1)
我的希望《南风窗》是众多杂志中少见的高品位的杂志,但我还是有几点希望,主要如下: 1、希望加大发行区域,如番禺、东莞、花都等地可适当加大发行量,让这些小地方的读者更方便买到《南风窗》,不要让那些“不知所谓”的乱七八糟的杂志拉低了读者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千里外知己,亲密如空气”,4月18日,南风窗全社28人,引吭高歌《一呼百应》,热诚欢迎省市领导和读者嘉宾共同欢度别开生面的“南风窗之夜”。市委书记朱森林、副书记邬梦兆、市顾委副主任黄菘华、副市长石安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丁希凌及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厅、市委研究室、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到会祝贺,与400多读者共度欢乐之夜。朱森林书记致词:《南风窗》杂志满5岁了,5年的历程是不容易走过的。这5年当中,《南风窗》杂志发表了一批很好的文章,在沟通党政负责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由此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爱护。杂志发行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读者不仅在广东,还有国内其它地方,还有海外。可见《南  相似文献   

13.
本刊推出1994年“南国开眼界”和“澳门幸运游”活动之后,全国各地读者反响强烈。不少读者来信询问“幸运游”活动筹备得如何了。这里我们可以告诉大家,筹备工作一切顺利。“幸运游”活动是由澳门基金会、广州市青联、《南风窗》、《广州青年报》四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开眼界、看未来”系列活动的一个组成那份。10月14日至19日,本刊社长曹淳亮、副总编辑谭启泰带领三名编辑,应澳门基金会之邀,先期赴澳门进行了6天采访和考察活动。他们搜集了大量有关澳门的知识资料,并将采访内容精炼为一篇篇千字短文。这些资料和短文将从1994年1月号开始,在《南风窗》杂志上陆续刊登,以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1987,(10)
《南风窗》杂志致力于宣传开放、改革,广东是全国开放、改革先走一步的地区。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了解广东,《南风窗》特举办到广东开眼界活动。凡全年订阅《南风窗》的热心读者,均有可能获得免费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开眼界的机会。具体办法如下; 一、在1988年1月号至12月号《南风窗》的12期杂志里,不定期地设《南风窗》读者意见表,凡每次均能认真填写《南风窗》读者意见表及寄回本社的,有机会参加此项活动,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8,(4)
渴望文化“养料” 我是一个来广州打工的青年,更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我很乐意分享《南风窗》对成长、成熟、成功的追求精神。 当我拿到1998年新版《南风窗》的时候,它精美的印刷和精彩的“独家策划”都令我眼前一亮,不过,当我读完整本杂志时,心里却感到一些遗憾。因为我没有看到诸如“成长课堂”“先锋人语”这些好栏目。  相似文献   

16.
红绸飞舞,鼓声震天,今年9月10日,第三届国际秧歌(民间舞蹈)节在沈阳揭幕,北海道的大鼓,夏威夷的草裙,爱尔兰的长笛,俄罗斯的舞靴……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舞蹈高手,云集辽沈一较高低。就在正式大赛开始的那一天,不少沈阳人惊喜地发现,还有三个来自南国广东的红衣女郎,潇洒自如、谈笑风生地闯进了沈阳市的“南京路”。闪现在马路的交通护栏上,活跃在街边的报纸、广告栏中。“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订《南风窗》,到南国游,到澳门游!”——千言万语,深情厚谊,尽在红衣女郎的回头一笑中。这充满青春活力、南国魅力的彩色海报,一时问真是风采迷人。《南风窗》!《南风窗》!梦里萦回的老读者来了,新鲜  相似文献   

17.
玻璃屋     
《1992:南风窗的“精品年”》(见本刊1991年10月号)与读者谋面后,热心读者的来信纷至沓来,阿蓝在感受到热心读者的挚诚之情外,更感到肩头的压力好沉好沉。精品年,我们要超越自己。广西北海市农业银行的黄国桂读者来信指出杂志中出现的一些错字、病句、校对错误,来信最后说:“说实话,过去发现《南风窗》有错字、病句,总觉得‘在所难免’、‘情有可原’。读过《1992:南风窗的“精品年”》后,为推动《南风窗》向精、尖、高发展,跃上新台  相似文献   

18.
夏天的时候,在我们杂志社的半年总结会上.关于“1998年《南风窗》的形象”问题,曾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论。甲方认为:《南风窗》的印刷、用纸、包装、设计在国内同类杂志中属于上品,没有太大的改进必要。读者也没有就此提出过什么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下大雨的傍晚,《南风窗》的几位编辑到广州天河的百福广场吃饭。就在我们下出租车、准备抱头冲进酒店时,两位陌生的年轻人在车门前撑起了伞。他们把我们送进酒店,然后说想要跟我们认识认识。这两位我们原来以为是酒店服务员的年轻人,就是寿险推销员。我们己经记不得他们的名字,但他们说的一句话却令我们一直难忘:“《南风窗》真的很不错。”为了那一刻的感动,我们决定要写写“保险人”。在广州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大力协助下,本刊两位记者分别采访了两位优秀的寿险推销员。他们,真的很不错!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1997,(9)
我们为今年订阅《南风窗》的“城市故事”的读者又寄去了一批礼品。去年10月,我们在“城市故事热线”中告诉读者朋友,如果你订阅了1997年的《南风窗》,并将订单复印件寄给“城市故事”,我们将为你寄上一份小小的礼品,以纪念我们的相识相知。也有没有订单的读者,他们来信问能不能加入到“城市故事”的读者队伍中来,我们当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1997年上半年,我们的读者名单里增加了500多位新朋友。我们通信,通电话,共同为把这个小小的栏目办得更好而努力。远在他乡的雷刚读者希望我们为他在中山大学读书的朋友在20岁生日的时候送上一束玫瑰花,而在海南工作的李学山读者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们,希望每一个《南风窗》的工作人员都能为他签上名。这一切一切,虽说繁杂而琐碎,但我们还是尽力去做。当我将读者的心意告诉我的同事的时候,从社长总编到每一个编辑到广告员和发行员,全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找一支好笔,认认真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社长吴迅还特地在自己的柜子里找出一张《南风窗》的祝福卡,叮嘱编辑一并为读者朋友寄去。有不少过去陌生的读者已成了《南风窗》的老朋友,他们不但认识了这本杂志,还认识了杂志社的工作人员,有的读者知道了杂志社的生日,在4月到来的时候,“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来自全国的许许多多的生日卡。得到的回报令我们感动不已。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心,相隔得并不遥远。相识,已是一种缘;相知,更是难能可贵。下个月,又到明年刊物的征订季节了,“城市故事”将一如既往,为每一个读者奉献她的真诚和祝福,真诚地欢迎您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