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统计,刑事案件被害人中,女青年的比重较大,特别是强奸、抢劫、流氓、凶杀等案件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女青年。为此,一方面公检法机关要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尽可能地减少犯罪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教育女青年勇敢地同犯罪侵害作斗争,一旦遇到歹徒作恶,心不慌,腿不软,果敢镇定,敢斗善斗,直至挫败歹徒的罪恶阴谋。教育女青年勇敢地同犯罪侵害作斗争其  相似文献   

2.
农村女青年的文化生活,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分析农村女青年文化生活现状,研究其活动规律,探讨其对策,这对于开发农村女青年智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笔者在湖北黄冈南部平原、北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地带的五个代表村,对319名(汉族)女青年的文化生活现状、特征、爱好与要求,进行了调查。本文试就以上问题,谈点一孔之见。一、当代农村女青年文化生活的现状在三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百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妇女在“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的束缚下,地位低人一等。斯大林说:“一切被压迫者中最受压迫的是劳动妇女。”(《斯大林会集》第七卷第四三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妇女获得翻身解  相似文献   

3.
14岁至28岁的女青年。既有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的一般特点,又有着不同于男青年的特殊点。由于社会、历史、教育等原因,女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知识女青年最叛逆 延安革命队伍里有知识、有文化的革命女青年,大都走过一条叛逆者的道路.她们首先是背叛自己出身的中产阶级家庭,投身抗战救亡的革命行列,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后,继而更背叛自己曾经出生并成长着的那个阶级和社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这给她们首先带来的是一种离家出走、人身解放的无限畅快感.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各国青少年犯罪人数急剧上升,尤其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青少年犯罪此例甚至超过了成年人,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西方法学家们普遍认为,青少年的犯罪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及其家庭,而且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和发展,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因此,各国法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以及专门从事犯罪研究的工作者近年来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力图寻求其犯罪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当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  相似文献   

6.
温建辉 《理论探索》2012,(1):133-136
目前关于犯罪本质的认识主要包括法律本质观、政治本质观和社会危害性本质观。关于犯罪本质观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犯罪本质不宜由其他现象来界定,不宜由社会危害性来界定,也不宜用关系属性来界定。关于犯罪的本质,应该从三个层面把握:犯罪的本质是一种不见容于社会的心理态度,犯罪的本质属于心理的"自我"层次,具体犯罪的本质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3)
犯罪行为及其本质特征具有主客观统一性,因而,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不可能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不是社会危害性的限定因素,而是犯罪的独立特征,它从根本上揭示了犯罪与刑罚的内在联系,对解决犯罪构成、排除犯罪是由、共犯等犯罪论基本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应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陈晓晨 《团结》2006,(4):45-4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青少年犯罪还经常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1.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满14岁的儿童的恶性犯罪也屡屡出现,令人震惊。从青少年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长久存在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地危害了社会治安,破坏了家庭稳定和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要防治家庭暴力犯罪,必须分析家庭暴力犯罪的构成要件,科学界定家庭暴力犯罪的概念,探析家庭暴力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法律、道德、社会救济等诸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对家庭暴力犯罪进行防治,从而达到维护家庭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犯罪是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其犯罪原因中教育背景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农民工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使其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与其犯罪具有较强的关联。治理农民工犯罪必须多方面解决其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加剧,近年来个体恐怖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将个体恐怖犯罪列为单独罪名,并缺乏对这一犯罪的界定,这导致该犯罪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制.以制造社会恐怖为目的,是个体恐怖犯罪的本质.其成立要件包括:犯罪主体方面,犯罪人具有相对剥夺感,并将被剥夺感归结为他人或者社会,犯罪人通过自身努力难以改变不平衡心态;犯罪动机方面,犯罪人出于不平衡心态、报复社会或者基于其他缘由而实施恐怖活动;犯罪对象方面,其侵害的对象无特定目标,针对的是整个社会,具有不加选择、滥杀无辜的特点;犯罪手段方面,具有手段的残忍性.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理应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社会综合预防体系,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二月四日,除夕之夜,安徽省马鞍山市发生了一起强奸女青年的暴行。在我们的社会里,主犯张远根这样的败类,好比是阴暗角落里一只小老鼠。但值得人们思考的是,这只小老鼠为什么竟能旁若无人地为所欲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二月四日晚八时许,未满十八周岁的街道临时工张远根伙同另一个“痞子”,到马鞍山市工人剧场“钓鱼”(即拦路污辱女性),在金泉路上,遇到两位女青年。张犯急步上前,冲撞其中  相似文献   

14.
朱诚亮 《学理论》2009,(31):140-14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了初步结论,要遏制住青少年犯罪蔓延扩展的趋势,必须形成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立体网络,建立预防为先、齐抓共管的社会系统屏障。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探讨,过去更多地归结于社会的、环境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家庭因素在青少年犯罪诸因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残缺、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大诱因。本文试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盗窃旅客财物犯罪一直是铁路辖区的主要犯罪类型,是铁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财、物的社会流动性呈现常态化,随之而来的是犯罪日趋职业化、智能化,流窜作案、结伙作案、地域性职业犯罪特征更加明显。铁路公安机关应加快情报研判的专业化建设,强化刑事技术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打击盗窃旅客财物犯罪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2)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消极的社会因素不断增多,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以至于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现象日渐凸显,并呈现犯罪形式团伙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成员低龄化和犯罪手段高智化、成熟化等特点,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有的专家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在70年代末、80年代出现还只是-个潜在的社会问题,但近20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了严重化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越发严重之势.笔者将社会生态学与犯罪学加以整合,提出了社会生态论.基于此理论,笔者认为农民工犯罪是在社会生态转入过程中不适应的结果,同时社会生态的失衡也诱发了农民工犯罪.农民工既是社会生态适应的失败者,也是社会生态失衡的受害人.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困扰社会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预防进行了很多有益的讨论和研究,但对未成年人共同犯罪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未成年人共同犯罪与未成年人单独犯罪有很大的区别,如犯罪目的容易实现、犯罪参与人的贪婪欲望强、危害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等,给社会、家庭带来更加不安定的因素和隐患。从多年来我们办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来看,共同犯罪案件占了极大的比例,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