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正民国金融家胡笔江的人生跨越了清朝、北洋和民国等多个时代,从一个钱庄学徒攀升至现代中国金融上层,生前风光,死时也备极哀荣。但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似乎又忘记了他,今天重温他的人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鲁迅说的"中间链条"或历史的"传承"现象。胡笔江出身于江苏扬州一个钱庄庄员家庭,受过几年的私塾教育,写得一手漂亮的颜体字。少年胡笔江在钱庄当学徒时,一次李鸿章的子侄到江南游玩,由胡笔江陪同。胡的伶俐和书法  相似文献   

2.
赵亚兴 《奋斗》2006,(1):63-63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辛弃疾在他的一阙词中满怀悲愤的一句语.或许他一生坎坷,壮志难酬,有个儿子又常惹他生气。才发出这般多少有些凄苦的感叹吧。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样的人生,自然难以让人快乐。不过。似乎也有例外,同样面对“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客观存在,民国元老于佑任淡泊名利,荣辱自安。写出这样一首勉励自己的对联:“不问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对呀,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剩下的一二,自然是如意之事,“常想一二”。 那结果不就是“如意”吗?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官国”,官国的遗产很容易被继承,特权思想一代又一代遗传下来,从古代一直到民国都是如此,具有很深厚的历史土壤。中国共产党及其创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告别“官国”的历史起点,其代表人物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官国”传统决裂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提及林长民,在当下一般人眼里显得极为陌生,纵使今日还有人知道林长民这个名号,多半也无外乎因他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父亲,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岳父。而林长民的生平好似过往的烟云,湮没在历史尘埃中鲜有问津。可是在百年前,意气风发的林长民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他曾在晚清和民国政治舞台上,凭借耿介、执拗与担当,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那个纷乱的时代增添了一抹鲜明的亮色。  相似文献   

5.
以“民国”视角重新结构中国现代文学,最积极的意义在于在文学史研究中加入了“空间”的维度.“民国空间”与既往研究中出现的“文化社会学”及“外部研究”相比,区别在于打破了“历史决定论”思维并改变了对“文学”的理解.以新文学发生的“语言空间”为例,近代语言变革的最根本的动因是要突破语言表达的困境,而促进新文学繁荣的因素不仅仅在于使用了“白话文”或“现代汉语”,而是“活文字”观念的兴起解放了作家的语言压力.通过“民国空间”,“人的文学”可以切实落实到文学史研究当中.  相似文献   

6.
宋美龄从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起至1948年,除抗日战争8年外,每年夏天,有时甚至春节,常在“美庐”度过。她对庐山情有独钟,在庐山她演绎了自己的一段人生轨迹——有政治上的失意,也有人生的温馨,令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风雨,人生的磨难,化入诗意,庄严而又沉重。诗人李瑛作为共和国的歌者,化激情为灵感,他的作品渗透了自己的生命体验,他的诗乃是“一个老人/含着激动的泪光/歌唱”。  相似文献   

8.
赵其波 《党课》2013,(12):11-14
出身于平民家庭的他,无论从长相到气质再到经历都实在太普通,但这位思想保守的“普通”人却赢得了伊朗广大穷人的心。作为伊朗历史上首任“平民总统”,他就是“反西方斗士”内贾德,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充满争议的强硬角色。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铁匠之子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9.
戴着一副冷冰冰的手铐,面对四壁水泥高墙,王善武怎么也难以相信眼前这个真实的自我:身为人民的“父母官”,竟然是一个落入法网的囚犯,一个受贿巨额钱财的赃官! 王善武曾经使简阳人骄傲过。从历史上的民国到1993年的八十多年中,他是第一个当选为简阳县县长的简阳人。1994年5月简阳撤县建市,他又当上了第一任市长。曾几何时,“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等一连串桂冠都那么荣耀地戴在他的头上.他成了全市140万人民寄予希望的“父母官”,然而,谁会想到,这  相似文献   

10.
1992年,中国第一个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在武汉大学校园诞生。14年来,“中心”创办人万鄂湘一直把它视为自己人生中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尽管万鄂湘在44岁时即成为当时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46岁时又当选为最年轻的民革中央副主席.但在他的心底,“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才是他最重要的人生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庐山自1928年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后,民国要员大都在庐山购置了别墅。历史的背影虽渐行渐远,这批受到精心保护的别墅却安然无恙,向后人讲述着当年主人的故事。别墅虽好,难消少帅愁张学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在庐山住的别墅也很有特色。张学良1934年夏季来  相似文献   

12.
卞敏 《唯实》2014,(4):84-86
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境界名垂青史。他生于苏州,死于徐州,曾在江苏多地为官,与江苏结下了不解之缘。范仲淹为官江苏,多所建树,历史影响深远,后人永久铭记他的功德。  相似文献   

13.
论选择     
选择,即挑选和抉择。选择意味着择优,意味着淘汰,意味着鉴别和取舍。选择决定人生。人生的旅程,除开生死由不得自己,其余均可选择。学业,事业,婚姻,决定生命的价值。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果蔬市场上津津有味的讨价还价,决定生活的味道。政治风云人物的选择,不仅决定自己的人生,也改变历史的进程。孙中山不忍列强入侵、国家衰败、民生凋敝,用毕生精力推行三民主义与国民革命,留下不朽的历史烙印。袁世凯老谋深算,手握重兵,是晚清重臣,面对汹涌澎湃的辛亥革命浪潮,在清朝与民国之间选择民国,在民主与专制之间选择专制,在救国与卖国之间选择卖国,在总统和皇帝之间选择皇帝,最终机关算尽,在众叛亲离之中闷闷不乐地死去。人生的轨迹由选择构成,正确的人生源于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陈景明 《广东党史》2003,(4):19-19,18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已跨人“古稀”之列。回忆我的人生旅程,先后经历了两次较大的瘟疫。两次的大瘟疫,恰好相隔60年。一次是民国32年(1943年)粤东潮汕地区的霍乱,一次是今年,先是广  相似文献   

15.
因一句无心讲出的话而被疑为“中美合作所特务”,他遭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一个在劳改中几乎精神崩溃的“犯人”变成为著名的公安预审员。回望人生的悲喜剧,他高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相似文献   

16.
吴少平教授的“人生发展轨迹”本刊记者胡素娟泰戈尔有句名言:人在他的历史中表现不出他自己,他在历史的奋斗中露出头角。为祖国改革开放的建设事业执着奋斗,正是吴少平教授所以能在首都经济管理理论界崭露头角的源泉。年方42岁的首都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少平...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民国初期历史的研究,今年比往年显得活跃,大致还有如下进展: (一)余意明在《人文杂志》提出:“辛亥革命应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分界线”。他认为: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对北洋军阀的卖国投降有所打击,但并未改变这种现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提出的“民国文学”设想,是近年来学术的一大动向,也引发了一些质疑.这恰恰是中国学术迈向成熟的一种正常现象,所以,很有必要以这些争论和质疑为契机,对因“民国文学”产生的种种分歧和疑问作出认真分析和回应,以将讨论的问题引向深入.所追问的问题有三:提出“民国文学”而不是继续简单沿用“现代文学”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民国”何谓?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概念,所谓“民国文学”究竟可以推进文学研究的什么,即“民国文学”何为?最后,对于正在倡导文学的“民国机制”而言,这样的研究方式究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一生是笃志嗜学、嗜书如命的一生。孜孜不倦地读书,使他的人生之树常青,宛如开不败的生命之花。这一特质在凡人和伟人的世界中同样鲜明,助推了毛泽东一代天骄的人生高度。纵观党的历史乃至中国历史,能够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当首推毛泽东同志。他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创新的意识、高超的领导艺术、博大的胸怀、清廉的品行、卓越的功绩,概源于他自觉从书本上学来的,从实践中得来的。  相似文献   

20.
华夏在线     
《党的建设》2012,(10):43-43
9月6日,有百年历史的亚洲最大火柴厂——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破产,生产线将进博物馆。该厂始建于1912年,时任民国代总统冯国璋以四万元现洋入股,改写了国人使用“洋火”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