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6月9日,南联盟和北约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警部队撤出科索沃安排的协议。10日,南联盟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轰炸。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政治解决南联盟科索沃危机的决议,中国投了弃权票。12日,俄罗斯及北约部队先后进入科索沃。78天以后,留下的是废墟、地雷、上百万的难民,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日子依旧不太平。6月16日,美国总统特使.副国务卿皮克林来京向中国政府报告美对袭击中国使馆事件的调查结果:一起由美国政府一些部门的一系列失误所导致的“悲剧性误炸”事件。我方表示:难以令人信服,不能接受。江泽民在中央扶贫…  相似文献   

2.
3月25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13个国家悍然出兵,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空袭,在巴尔干地区燃起战火。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北约轰炸南联盟要实现的目标是:迫使南联盟停止在科索沃的一切军事行动,南从科索沃撤出军队、警察和各种武装,同意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无条件允许难民和流离失所者返回科索沃,南为接受朗布伊埃协议提供可靠的“信誉保证”。北约此举严重破坏了巴尔干乃至欧洲的和平与稳定,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5月8日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造成我使馆人员的重大伤亡和馆舍的严重破坏,这是对我主权…  相似文献   

3.
□6月3日,南联盟总统、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决定接受俄、美、欧提出的和平协议; □6月9日,北约同南军代表签署关于南军警撤出科索沃安排的协议; □6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西方七国和俄罗斯共同提出的科索沃问题决议,翌日,以维和为名的俄罗斯和北约部队开始进入科索沃; □6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科索沃和平重建计划; □6月20日,南军警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正式停止对南轰炸……  相似文献   

4.
被野蛮践踏的南联盟人民的人权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动用了它最先进的武器向南联盟进行了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最猛烈的空袭。北约这个全球最庞大的军事集团为何对一东南欧小国大打出手?克林顿们辩称:“在21世纪的门槛上,欧洲不能容忍其内部的一场人道主义灾难。”要防止在科索沃发生一场“大屠杀”。那么炸弹是否把美国和北约的“善意”带给了南斯拉夫,是否为科索沃阿族人谋到了福祉?据不完全统计,死于北约空袭的南联盟无辜平民超过了2000人,是南军队阵亡人数的4倍,6000多平民受伤,1000多个经济设施被毁…  相似文献   

5.
在科索沃阿族和谈代表表示愿意在科索沃和平协议上签字后,美国于3月15日再次对南联盟发出威胁,以迫使南联盟同意北约部队进驻南联盟科索沃省。美国总统克林顿说,如果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不让步,那么他除了面对北约的空中打击外“别无选择”。美再次对南联盟发出威胁@王璟云  相似文献   

6.
4月23日至25日,北约19国在华盛顿举行了为期3天的首脑会议,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讨论科索沃形势和审定北约新战略。会议经过激烈争吵,最后通过并发表了《华盛顿宣言》、《关于科索沃的17点声明》和《联盟战略概念》3个文件。同冷战时期北约奉行的战略相比,同1991年制定的战略相比,这次通过的新战略具有明显的“干预性”和“扩张性”。北约轰炸南联盟和中国驻南大使馆表明,它现在已由战后的一个防御性军事联盟转变为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的政治、军事集团了。  相似文献   

7.
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北约对南联盟动武,自3月24日以来,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到底北约的行动是否具有合法性。众说纷纭。 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为本刊独家撰写专文认为——  相似文献   

8.
8月22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支持的利比亚反对派攻占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时代结束,利比亚战事进入尾声。利比亚战争是近十几年来北约对外进行的第五场地区性局部战争。从1994年起,北约先后进行了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  相似文献   

9.
问:去年的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科索沃问题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78天的轰炸。时隔一年后,中国政府如何看待20世纪末发生的这一重大事件?我国政府在科索沃问题上的政策是否有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25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用科索沃问题,贸然开动战争机器,企图以“集体意志”的方式,来压服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这是北约成立50年来第一次不避艰险侵略一个主权国家,也是北约第一次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军事打击。它既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对其他主权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武力侵犯的规定,也打破了自身有关不得使用武力在防区外干预他国事务的限制,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综观科索沃危机的演变和发展,有许多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一、科索沃危机表明,将一国内油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马桶效应     
马加力 《时事报告》2009,(12):65-66
有两个版本的“马桶效应”。一则源于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科索沃战争。在科索沃战争中,面对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南斯拉夫人顽强抵抗,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誓死守卫贝尔格莱德市。让人没想到的是,南斯拉夫后来从坚强到妥协,对北约作出了让步。这一突然转变曾让外界百思不得其解,而贝尔格莱德市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分析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因为马桶抽不上水!连续多日在户外或以“非常手段”解决“日常问题”,让习惯了现代文明的精英市民尊严尽失,  相似文献   

12.
5月9日下午,台盟中央、全国台联联合召开座谈会,在京台胞60余人参加与会者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回驻南斯拉夫人使馆所犯下的血腥罪行,一致表示f极大的愤慨和最强烈的谴——NO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杨国庆主持。台盟中央名誉主席蔡子民在发言中严正指出:我国一直主张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坚持不懈地申张正义,谴责北约侵犯南联盟,谴责北约摧毁南联盟人量民用设施、炸地炸伤大量无辜平民。于是,以美国为目的北约,恼羞成怒,在北约轰炸南联盟45大之后,竟然不顾维也…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3月25日就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空中打击发表声明。声明全文如下:3月25日,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出动空中军事力量,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空中打击,造成严重破坏和伤亡,巴尔干地区局势急剧恶化,中国政府对此深感忧虑。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的内政,应该由南当事各方自行解决。各国应该尊重南斯拉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各方为政治解决危机做出了积极努力,科索沃问题的和谈曾取得一定进展。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反对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13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就科索沃问题达成协议,终于使南联盟避免了北约的军事打击,并使持续了近9个月之久的科索沃危机出现了和平的曙光。然而,仅仅事隔两个多月,12月24日,南联盟部队与阿族分裂分子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在科索沃北部社耶沃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同时科索沃解放军宣布结束它从Ic月份开始实施的单方面停火。危机根源错综复杂历史上,塞族人就一直将科索沃视作其民族和文化发祥的“圣地”,认为阿族人是在塞族人被迫外迁时乘机迁入的。而阿族人则认为,其祖光早于塞族人在科索…  相似文献   

15.
问:北约对南联盟采取军事行动后,在该地区出现了难民潮,请问对此有何评论?答:中国一贯主张通过谈判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认为使用武力只能加剧民族矛盾和地区动荡,使事态进一步复杂化。北约采取军事行动后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终于停止了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但科索沃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加复杂。人们从对战局的关注也开始转入这场战争对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经济形势影响的思考。为及时、正确引导广大读者正确认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向,我们特约请有关方面专家撰写了三篇这方面的报告稿,在本栏目展中hi党_6月10日,八国与南联盟签署和平协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连续狂轰滥炸78天后,终于很不情愿地放下了大棒。当战争硝烟渐渐散去后,满目疮症的家园将会重建,青草会长满掩埋众多无辜生灵的坟荧。时间也许能…  相似文献   

17.
1999年3月24日夜,当地时间20点。一猛烈的爆炸声惊醒了科索沃宁静的天空。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开始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北约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对南联盟进行野蛮的武力干涉,巴尔干这个昔日的“火药桶”大有一触即作之势,国际社会对此感到十分震惊和忧虑,对北约的这一侵略行径纷纷予以强烈谴责,然而,尽管国际舆论大哗,抗议声浪四起,和平的呼声响彻全球,但北约仍不罢休,一意孤行,非要把南联盟作屈服为止。尽管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的空袭行动并没有像北约事先所想象的那样迅速地达到…  相似文献   

18.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中俄关系稳步发展 ,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是对中、俄实施“接触加遏制”政策的美国所不愿看到的。然而 ,正是因为美国对中国和俄罗斯推行的遏制政策 ,如北约东扩、美日安保同盟、科索沃危机 ,促进了中俄发展密切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最后10年发生了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科索沃、危机、南斯拉夫分裂、东南亚金融危机、欧洲统一、北约东扩、美日安全同盟再定义等全球性事件,这些事件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结束.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将呈现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欣欣向荣的局面,世界和平仍可确保.  相似文献   

20.
在经历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连续78天的狂轰滥炸之后,由于南斯拉夫人民的顽强抵抗以及国际社会主持正义力量的共同努力,科索沃问题又重新回到了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有关科索沃和平计划的决议。尽管这项决议是各方斗争、妥协的产物,而且科索沃问题也远未得到解决,但它终于使世界上一个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对一个只有10万平方公里领士、1200万人民的小国进行的一场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停息了下来。硝烟正在散尽,但它给人们留下的警醒却是深刻的。透过这场发生在巴尔干半岛历时2个多月的局部战争,的确使我们看到了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