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和贸易问题的争论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运用到贸易引力模型,利用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包括人均GDP、贸易距离等基本变量的贸易引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人民币对东盟6国的加权汇率这一变量,得到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然后运用得到的模型来评价在人民币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东盟各国贸易量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2003年底“第二项东盟协调一致协议”的签署,东南亚地区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基于经济、安全和社会文化等三大“支柱”的共同体。但是,东盟的议事日程一直是高度自愿性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新加坡和泰国利益的促动而在实行东盟经济一体化方面也取得了某些进展。这种明显的“政策差异”可以被视为战略上的不明确,这将使不同的成员国得以根据自身的能力,要么通过差别性一体化的双重步骤,要么通过创造性免税的概念来参与一体化。当前关于人的安全和“发展”含义的争论,是可以用来加强东盟活力的两个相关方面。还有待于…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来,东盟在内部进行了组织结构、政治机制、经济关系、安全机制等各方面关系的调整,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这些调整是在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东盟实力大大加强之际发生的,东盟关系的调整对整个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地区安全等方面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东盟内部关系的调整 1.扩大成员国,实施大东盟战略。扩大东盟的计划并不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的,早在1976年8月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时,与会国就提出要成立东南亚地区共同体,对赞成东盟原则和宗旨的“所有东南亚国家”开放。然而,由于东盟与印支的意识形态严重对立,这一计划一直束之高阁。冷战结束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都实行对外开放,于是扩大东盟又开始提上议事  相似文献   

4.
陆建人 《亚非纵横》2016,(4):87-101,125
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以来,东盟对华关系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东盟整体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日趋强硬;二是东盟和中国的政治互信出现倒退;三是东盟在经济上力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三个变化已经影响到双方关系的发展和提升。文章分析了引起这三个变化的经济原因,提出了改善中国-东盟关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盟成员国之间最近所发生的公开冲突使人觉得该组织已陷入了混乱。东盟早先显然未能对地区性经济危机和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的烟雾作出有效的反应,这是导致发生这些冲突的原因。东盟在1997年接纳缅甸和柬埔寨因发生军事政变而延迟进入东盟,同样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尽管人们对东盟的许多批评都表明他们对该组织的性质和起源知之甚少,但在过去的两年期间,东  相似文献   

6.
缅甸与东盟经济关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7月23日,缅甸加入东盟,这是缅甸对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缅甸开始融入东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对于缅甸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缅甸加入东盟后,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合作,双方的经济合作成就尤为突出。一、东盟对缅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缅甸加入东盟后,即确立了与东盟加强联系和合作、借东盟国家的投资和技术发展缅甸经济的外交策略。缅甸入盟以来,东盟对缅甸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东盟成员国对缅甸的直接投资在缅甸吸引的外资中占据主导地位缅甸军政府上台…  相似文献   

7.
虽然东南亚国家联盟一直厚着脸皮向主要资本主义强国企求经济援助,然而,某些东盟成员国却拒绝苏联提供的某些可能引起许多麻烦的贷款。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话来说,这多少是由于东盟已经陷入资本主义的经济框框;而且看来它们还担心这样做会引起中国的疑虑。  相似文献   

8.
李文良 《国际安全研究》2013,(2):136-153,159,160
冷战时期,东盟将美苏角力、分离主义等视为威胁东南亚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孱弱的东南亚各国为了化解威胁,一方面积极推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步伐,另一方面努力探索东盟安全机制的构建。1967年东盟正式成立后,东盟先后签署和发布了《曼谷宣言》、《吉隆坡宣言》、《巴厘协议》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协议和宣言就东盟安全机制的决策机构、运行原则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界定,东盟安全机制初露端倪。在其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东盟安全机制框架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多元安全决策主体体制的确立、安全运行原则的恪守以及争端处置程序的设定等方面。尽管此机制框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在化解东南亚国家安全问题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性保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需要警醒的是,东盟安全机制所彰显出的大国平衡性、制约中国的针对性和多边主义转型的时代性,对中国周边特别是南海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及时做出战略性应对。  相似文献   

9.
1997年5月31日东盟7国外长在吉隆坡经过磋商一致决定:将于7月吸收缅甸、老挝、柬埔寨为东盟成员,并声称“这纯粹是出于东盟内部利益”。在7月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上,缅甸正式被接纳为东盟成员。缅甸加入东盟,对它稳定国内局势,改善国际形象以及发展经济等方面都十分有利。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美国没有制定对东盟的整体战略。在与东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上,它主要重视老东盟国家,而不大重视东盟新成员国。这对美国与东盟的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与挑战,奥巴马着手调整对东盟政策。  相似文献   

11.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在分析日本和东盟的外交关系时,大多从经济、政治或军事方面人手,而对于双方的文化关系,以及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的论述还相对缺乏。本文主要分析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全面了解日本的东盟外交战略,并探讨其对日本和东盟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盟与中国的贸易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0年11月的东盟+3首脑会议上,中国提议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针对该提案,东盟回答如果是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整个东亚的自由贸易协定,便予以考虑。中国在同意该回答的基础上,提议先行就东盟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东盟接受了这一提议。2001年,东盟与中国之间决定进行有关自由贸易协定的合作研究。2002年,中国向东盟提出了3点建议。即:早期收获商品的设定、包括对湄公河流域开发的资金方面的合作、对东盟内不发达国家考虑延期偿付等。东盟认为这些建议表明了中国的积极性,表示了欢迎。本文将对东盟中国贸易的现状加以归纳,并对…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与东盟合作已走过了10年历程,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与东盟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阐述了过去10年来在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动下,广西与东盟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的主要业绩和发展特点,并对今后进一步促进广西与东盟携手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提出了努力方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75年和1992年是东盟区域安全合作发展的两个分水岭。东盟在成立之初,并未考虑要成为一个军事同盟,成员国之间也基本上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合作。1975年的巴厘首脑会议通过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东盟在区域安全合作方面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此后,东盟成员国内部开始加强双边和三边的安全会作,但是这种合作仍然是在东盟这个机构之外进行的。1992年的新加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其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11月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宣布在10年内建成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它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东盟和中国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政治和安全上的意义。但是,由于东盟和中国还存在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各国对此的承受力不同。因此,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困难。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是一个成功的第三世界地区性组织,对于这一点,几乎没有一个观察家会表示怀疑。的确,在这个习惯于冲突和破坏性混乱的世界里,东盟不仅能生存下来,而且实际上提高了其国际地位和增强了对其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汶莱)的约束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迹。东盟已向东南亚的非共产党国家提供了地区安全的保证,因为东盟的建立意味着印度尼西亚愿意维持领土的现状。鉴于1967年8月东盟成立时,其成员国共同认识到冲突将威胁到成员国政府的安全,东盟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被看成是地区内部冲突的明智结束。为了减少地区内部冲突的毁灭性后果,东盟各国领人便设计出一种进行对话和定期协商的机制,以此作为“对抗后”时代地区安全的基础。东盟成员国在维持领土现状方面意见是一致的,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现状与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9.11”事件突出表明,当今世界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全球化的趋势,各国在安全上的共同利益增多,相互依存加深,加强对话与合作成为寻求共同安全的重要途径。尽管传统安全仍是许多国家关注的主要内容,但非传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①本文以非传统安全为例,论述了中国东盟在这方面合作的背景、现状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海仲裁案结果宣布后,引起有关各方的强烈反响。东盟各国作为南海周边国家和南海问题的最主要攸关方,对此的反应尤其值得注意。由于东盟各成员国的利益和立场不同,它们所做出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东盟组织由于采取的是"协商一致"的决策原则,在达成共同立场方面有较大困难,表现在包括仲裁案在内的南海问题上就是,搁置或遮盖内部分歧,就能够达成一致的地方形成共同立场。东盟方面对待仲裁结果的政策走向既有对中国比较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运营商在东盟电信市场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若 《东南亚纵横》2009,(11):103-107
本文主要从东盟电信市场发展状况和中国电信运营商自身两个方面,对中国电信运营商在东盟营销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从中国电信运营商的角度进行了SWOT分析和相关的营销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明华 《东南亚》2001,(1):7-13
20世纪 90年代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双方的努力 ,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 ,为未来双方关系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但应该看到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 ,影响双方关系发展的一些消极因素并未完全消除 ,在未来双方关系发展中仍难免会遇到一些干扰和阻力。一过去十年 ,中国与东盟在发展双方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 ,主要表现在 :1 .对话机制不断健全90年代前 ,中国与东盟组织间并未建立正式联系 ,双方关系主要是在中国与单个成员国间开展 ,中国与东盟整体关系的发展明显滞后。中国与东盟组织间未能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