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三经济犯罪与非罪的界限,是非常复杂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打击经济犯罪的斗争中,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区分经济案件中罪与非罪的界限。准确地认定经济犯罪,可使经济犯罪受到应有惩处;可使合法的经济活动受到法律保护。这对于搞活经济,保障正常的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中指出:打击经济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要划清工作失误同违法犯罪的界限,划清经济上的不正之风同经济犯罪的界限,划清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投机诈骗同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改革中由于某些制度、办法不完善而发生的问题的界限。在判定罪责时,要划清个人  相似文献   

2.
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学研究之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学研究之前瞻李培泽一、引言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学研究,一直是刑法学界颇为关注的热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更使这一问题的研究获得了大发展的历史契机。如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划清经济活动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都需要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 经济犯罪的法定归类不同于经济犯罪的理论分类。研究经济犯罪理论分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经济犯罪内在要素的探讨,划清经济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的界限。例如,根据经济犯罪理论分类的研究成果,我们知道经济犯罪与财产性犯罪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规定的诈骗罪,实际上并非都是经济犯罪,唯有那些发生在商品生产、流通领域中的经济诈欺行为,才符合经济犯罪的本质特征,故属于经济犯罪。然而,经济犯罪的法定归类则是指经济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分类与排列,它不直接涉及经济犯罪与  相似文献   

4.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要从认清腐朽思想文化的表现及其危害、从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从两种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等方便划清两者的界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5.
划清投机倒把行为的犯罪与违法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对外实行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同打击经济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是并行不悖的。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正是为了保证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的顺利地健康地进行。归根结蒂,是为了保护生产力,促进四化建设的发展。当前在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搞活经济的进程中划清正当经营与投机倒把行为,投机倒把行为与投机倒把罪的界限,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犯罪,在司法认定中,应注意其客观方面要件,如“利用职务便利”、“盈利业务”、“为亲友经营管理”等的认定以及本罪与相关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开放、搞活、改革的新形势下,人们正在以崭新的观念来看待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的功与过、是与非、轻与重,传统的观念要经受现实的检验,在办案中需逐步实现从产品经济法律观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法律观的转变。当前,要注意分清以下六个方面的思想界限。一、成份论与唯成份论我国刑法是一部很好的刑法。但是,它毕竟颁布在八年以前,根据当时的主导思想,刑法的任务就是保护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全主义经济。我们通常把经济犯罪形象地比喻为挖社会主义墙脚。当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经济犯罪的罪与非罪界限的紧迫性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推广和逐步建立,经济犯罪也日益增多.由于它发生在经济领域,受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转换的影响就更为直接、强烈,因此,较之其他类型的犯罪,呈现出复杂性、隐蔽性、可变性和贪婪性的特点.司法人员在处理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形成和发展,迫切需要一整套相应的法律体系来加以规范指导,也迫切要求执法人员在处理经济犯罪案件的工作中要解放思想,更新和强化执法观念,树立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行为的法律评价标准,准确地打击经济犯罪,有效地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更好地发挥政法王作的服务与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证了商品经济与经济犯罪之间、发展商品经济与打击经济犯罪之间的关系问题。作者指出:(1)我国当前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并不决定经济犯罪的存在与蔓延,恰恰相反,它是最终减少、消灭犯罪的积极推动力量;(2)当前经济犯罪的存在与蔓延,是对我国商品经济健康发展的极大破坏。因此,我们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同时,必须坚决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1.
经济违法是发生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违反经济法律、经济法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达到应受惩罚程度的行为。经济犯罪则是依照刑事法律实施了严重违反其他经济法律、经济法规具有刑事可罚性的行为。经济犯罪的案件往往很复杂,既有政策和时间的界限,也有其自身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所以研究经济犯罪,必须了解和把握经济情况的发展变化,必须注意研究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法律的影响,从而准确区分一般的经济违法行为与经济犯罪,即准确界定经济犯罪与非罪。经济违法与经济犯罪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行为人违反有关经济法规的行为,笼统…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犯罪与非罪的认定钟尔璞一、经济犯罪与非罪的界限(一)认定经济犯罪的标准认定经济犯罪的标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存在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主张:(1)“生产力标准说:”这种主张认为,认定经济犯罪应当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早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封建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并对这种反动思潮进行了批判。当前,探讨这一思潮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对于肃清封建主义的流毒和影响,划清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加速四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要注意发现和移送经济犯罪案件,其中关键是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界限,谈点个人办案体会,以作交流.(一)拖欠货款与诈骗货款.拖欠货款是经济合同违约行为,由民事法规调整.诈骗货款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系触犯刑律的行为,应按刑事法规给予惩处.拖欠货款与诈骗货款,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即都不按约支付货款或供货,但其实质是不同的.区分两者的界限是:一看是否有转移他人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当前有关经济法规中能否规定经济犯罪行为及其刑事责任的争议中,从另一新的角度提出编纂经济刑法典的问题,以求共同探讨。一、有关经济犯罪的立法方式及其利弊国内外立法实践,对违反经济法规构成经济犯罪的行为的立法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在刑法典中以章节形式规定经济犯罪的罪名和刑罚。如我国现行刑法第七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1968年修订的意大刊刑法典第八章“关于工商经济的犯罪”、1971年施行的加拿大刑法典第七章至第十章、现行西德刑法典第二十二章至第二十五章,等等。这种在刑法典中规定经济犯罪和刑罚的方式是世界各国的立法通例。第二,对刑法典进行修改、补充或就某类经济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岳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在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中,注意划清由于生产责任制不够完善所发生的问题同犯罪的界限,改判前以贪污罪逮捕判刑的平江县恩溪公社二联大队加工厂出纳吴乐文无罪,予以释放。被告人吴乐文和其他人员的合法收入,原作贪污赃款上缴的,均发还本人。 平江县恩溪公社二联大队,一九七八年办了一个生产木材包装箱及其他木材加工的小  相似文献   

17.
经济犯罪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社会风险在经济领域中的集中体现。公众视野中的经济犯罪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经济领域的刑事犯罪,体现出了市场经济以及风险社会的典型特征。建立经济犯罪治理的原则,将经济犯罪划分为“已罪犯”、“违法犯”和“潜在犯”进行分类治理,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否定了传统的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的经济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犯罪的数量与类型也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如何建立商品经济的经济犯罪观?如何认识商品经济与经济犯罪之间的关系?如何分析商品经济的消极因素对经济犯罪产生的影响?这些问题对于当前惩治与预防经济犯罪,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拟对这些问题略抒己见,就正于刑法学界。  相似文献   

19.
刘守芬 《中外法学》1990,(6):14-18,42
<正>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刑事案件的定性和量刑问題。一、如何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早在八十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指示:"打击经济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一定要掌握政策,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划清  相似文献   

20.
“红三教”是活动于江苏省的反动会道门之一,早在1958年、1964年已多次予以打击取缔。近年来,其残存的骨干分子继续进行复辟活动,还有一些新的成员参加进去。自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以来,继续打击取缔,在工作中,注意掌握划清以下一些政策界限: 一、严格区分“红三教”的复辟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界限“红三教”的犯罪活动常与封建迷信活动混淆不清,特别是“红三教”用邪术治病,不少形式并非“红三教”所特有,有的与民间传统的迷信治病方法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