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执政党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能力是指执政党对与所倡导的主导意识形态不一致的思想和观点的识别能力、引导能力、处置能力和监控能力等。执政党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能力既取决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性质,同时也反映执政党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和行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表现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管理的自信、开放和坦然的态度,形成了"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引领社会思潮,凝结社会共识,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原则和说理教育、正面宣传、网上斗争、舆论引导等方法,表现出相对高超的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软"性管理能力和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也需要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多样性、开放性与批判性、先进性与广泛性、政治性与学术性、思想内容与手段形式等关系,进一步提升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软权力表现为社会成员对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以及法律、制度、政策等的自觉认可和遵从。目前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软权力的主要原因是:权力异化损伤了执政党的公信力;利益分化降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文化多元化削弱了主流文化的吸引力;政府社会管理低效化消减了执政理念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与以往社会不一样的风险社会时代。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可避免地走进了风险社会时代,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潜藏着风险。从来源上看,我国的意识形态风险源主要集中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意识形态引导难度的加大及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等方面。这些风险源的生成,又与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较弱、网络新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双面性等因素密不可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提升我国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关注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民生视角,同时,要利用大数据来引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政党自主性是现代化进程中政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命题。政党自主性是指政党基于其意识形态偏好拥有自主的愿望和自主的能力。政党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政党对国家政权的自主性、政党对社会的自主性以及政党的组织和意识形态自主性。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自主性建设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执政党的自主性建设,有利于实现执政党的政治功能并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社会,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正在发生一些改变。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主要从意识形态、执政行为、执政绩效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较广泛的报道、评论和描述。从它们的报道内容、报道信源、报道方式、报道立场和报道态度等方面看,它们一方面保持着一些旧有的偏见和立场,另一方面也有了一些微妙变化。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建设中国共产党国际话语体系,坚定树立和维护党执政的国际优良形象。  相似文献   

6.
执政党意识形态创新能力指的是执政党不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变迁与发展、创造与革新的能力。提升这种能力是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应对各种挑战与冲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提升执政党意识形态创新能力要从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自建构能力、整合创新能力、话语影响力、宣传教育感召力、意识形态管理能力、对话能力以及充分发挥政治精英和专家学者的作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正遭遇到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和认同的双重危局。新媒体以其速度快、交互性、超文本的多媒体协同传播形式可能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动力,也会带来主流意识形态的遮蔽,解构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根基。从理念和实践层面加快顶层设计,善待新媒体,善管新媒体,优化新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路径、内容和载体,提升媒体治理能力,探求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共产党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应对策略,以此夯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思想舆论根基,进而实现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8.
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及其谣言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经济全球化的思想文化交融、改革转型期的社会阶层分化、信息传播模式的新技术增益,是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谣言产生的客观因素。源于中介的刺激—反应机制的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怨恨,成为网络意识形态之战的重要内在动力和心理机制,是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谣言产生的主观因素。在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怨恨及其谣言具有差序性,文章分析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差序怨恨"和非主流意识形态谣言的"差序类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谣言治理采取的差序治理原则,从而有效地化解意识形态怨恨,防止意识形态谣言无限度地传播。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思想主张和基本意图,是其执政活动的理论形态和理论支撑,是其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价值判断标准,是政党政策制定和开展工作的基本理念。执政党意识形态,既要体现党的执政使命、遵循执政的基本规律,也要符合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展现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应遵循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政党体制相辅相成、与社会意识形态相容相通、与人的认知发展相契合、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参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角色和责任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使然、多党合作的制度要求以及完整有序的组织保障等方面,其扮演的角色是支持者、建设者、维护者与捍卫者,能为意识形态领域提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其发挥积极作用的路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政党结合自身思想政治建设,抓住意识形态领域的关键发挥作用;夯实参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引导和支持参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参政党充分发挥在平衡国际国内舆论中的积极作用;拓宽参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渠道;强化民主党派个人责任担当,唱响发挥正能量作用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形形色色的文化观念、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不断涌现,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科学认识和理性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探索创新非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机制是有效管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和关键,对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廉洁文化与党的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洁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科学成果,是正确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有其严格的科学理论、科学精神、科学内涵、科学方法,经得起历史的沉淀和检验。廉洁文化是衡量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次从执政规律的高度提出了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文化上的自觉,充分反映了执政党在执政理念上走向清醒,在执政能力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党内和谐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同样存在着影响党内团结、制约民主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不和谐因素。党内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党必须从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设廉洁执政党、构建党群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加强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工作等方面来解决问题,以便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概念,但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前和执政以后,他高度重视执政党的能力建设,对如何提高执政党的能力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有益的探索,构成了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在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扰动下,我国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内涵不清、思维模糊、主体缺失等特点。解决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型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界限、型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架构、型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考量标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执政经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剖析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前的局部执政,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30年从自在执政到自觉执政转变的两大阶段,党的主要执政经验是:必须重视民心、民主、民生;必须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必须处理好执政党与政权、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社会(人民群众)、执政党与法律等重大关系;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在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扰动下,我国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内涵不清、思维模糊、主体缺失等特点。解决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型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界限、型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架构、型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考量标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党的执政形象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总体评价和认定,它体现着党的宗旨和性质,直接影响着群众对执政党的认识和态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始终与改革开放同步,凸现出理性务实、公开公正、和平民主、以人为本的形象。由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搏,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的思想旗帜和宗旨纲领,执政党是贯彻意识形态的物质手段和必要组织。和其他地方相比,西藏既是民族地区,又是边疆地区,还是贫困省份。西藏农村社会的稳定是西藏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稳藏先稳心,西藏自治区农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就成为一个不能回避,也不能绕过的问题。为了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就必须牢牢把握西藏农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执政党治党理政的基本维度、执政党治党理政的能力要素研究、执政党治党理政的三维空间研究三个方面,构建执政党治党理政的理论分析新范式.执政党“治党”的基本维度:通过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组织凝聚、党内民主、防治腐败、制度规范以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执政党“理政”的基本维度:确立执政理念、夯实执政基础、选择执政方式、调动执政资源、优化执政环境、把握执政规律,以谋求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党的价值追求.执政党是在党情、国情、世情的内外环境的互动中,提高自身的主导力、平衡力、整合力、适应力和自组织力,它们构成了执政党治党理政的能力要素.对执政党治党理政的研究不能局限在政党一维空间中,要在政党、国家、社会构成的三维空间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是一个具有内在规律的政治过程.通过构建执政党治党理政的理论分析范式,为中国共产党治党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