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7年3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6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责难,却对自身的人权问题避而不谈。为了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美国的人权纪录,推进国际人权事业,我们特发表《200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相似文献   

2.
蒋睿  于游 《党史博采》2009,(12):27-28
2009年,我国发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二00九-二0一0年)》(以下简称《人权计划》)。通过我国与西方主要国家人权和宪政发展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必须按照人权计划的要求,通过大力实施人权计划,不断完善宪政建设才能实现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2):31-31
目前,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题为《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我国在促进与保障公民各项基本人权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们党和我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加强人权的法律保障,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不断将人权的内容具体化、法律化,以使全体人民切实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到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人权法律保障体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人权进一步得到维护,我国的人权法律保障和人权实现的程度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加强人权法律保障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主张人权是指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的要求所享有的,并受一定国度一…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人权观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它以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为思想渊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底蕴,根植于党的百年奋斗,形成于新时代十年来的伟大变革,是中国共产党接力探索、持续推进中国人权事业的理论结晶,是建立在中国人权发展实践基础之上的思想精华。当代中国人权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尊重和保障人权、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为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引领下,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权基础,丰富了人类人权文明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李云龙 《前线》2022,(6):39-43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举起“争民主、争人权”的旗帜,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权的历史性飞跃,赋予人权崭新的社会主义内容,确立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发展经验完善人权话语。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创新人权话语,构建起以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人民是人权发展的中心和主体,人权发展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法治是人权的根本保障,全球人权治理需要各国平等参与和相互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魏飒 《学习月刊》2014,(2):80-81
2012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这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了有计划、持续、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争取真正的人权;社会主义人权是全面的、绝大多数人的人权;用法治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以及促进人权,必须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反对别国借人权干涉我国内政。邓小平人权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主要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促进了我国人权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以邓小平人权思想为指导,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人权的白皮书等。  相似文献   

9.
韩振峰 《求实》2000,(1):2-3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些国家以“世界人权卫士”自居,极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战略,把人权问题作为处理国际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关系,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的一种重要手段。面对西方国家的这种假人权、真霸权的恶劣行径,邓小平同志从当代国际局势和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明确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确立了尊重人权、捍卫主权、反对霸权的基本原则。邓小平关于国权重于人权思想的提出,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深刻揭露,它为我们正确进行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提…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深化了我国对人权及妇女人权问题的认识,推动了我国妇女人权的不断发展。今后,要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进一步保障我国妇女人权。  相似文献   

11.
环境人权是为了应对环境危机、消除环境问题对人及自然界的生存甚至生命健康的侵害而提出的,它不同于传统人权的地方在于将代表不同价值观的环境保护和人权有效关联,人权依赖于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也依赖于现行人权的行使,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寻求实现和维系人类生命的最高质量。然而,现实中环境人权的实质是一种基本权利,政府由于其固有的扩张性以及权力寻租往往在决策时以牺牲人类同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上的发展,从而侵犯了环境人权,因此政府决策通常成为环境人权实现的极大阻碍。  相似文献   

12.
陆嫦娥 《世纪桥》2008,(6):34-35
刑事诉讼作为一种国家追究犯罪的活动,它有两个并驾齐驱的目的:一是惩罚犯罪,第二个就是保护人权。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后,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权的保护力度。但是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亟待确立,贯彻真正、完善的无罪推定原则,实现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人权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概念,经历了“天赋人权”、“法定人权”和空想社会主义人权,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人权。人权是处于一定生产方式中的一部分人或大部分人有资格享有自己所必须的权利。双向性、阶级性、普遍性和从属性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的权利,是指人应当享有的体现人类尊严的权利,它表达的是自由平等的人类愿望和价值观,它是包括公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以及民族自决权等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体。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权问题渐渐浮出水面,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热点之一,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一些西方国家自诩为“人权卫士”,凭借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上的强权,对其它国家指手划脚,妄加评判,把人权问题搞得十分混乱。  相似文献   

15.
人权的实现,人权保障水平的提高,包括许多因素,也有许多工作要做,而这其中,完善法制,厉行法治,极为重要。所以,人权与法制的关系,就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罗玉中和万其刚等合著的《人权与法制》一书,在人权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是一本全面系统评述当代中国人权与法制的学术专著。第一,它有利于人权理论研究的发展。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分三章系统地梳理了西方思想家有关人权的学说,这三章分别是:西方人权观的萌芽、西方人权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人权入宪",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时隔8年,全国人大修改《刑事诉讼法》,再次明确"人权入法",将"尊重和保护人权"明确写入《刑事诉讼法》,使"人权入宪"得以深化和具体化。刑事诉讼制度关系公民的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人权入法"既有利于更加充分体现我国司法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也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权思想发展创新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形成轨迹。促进中国化人权事业的发展,要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客观地认识与评判西方人权理论,保证公民政治参与权的享有与行使;  相似文献   

18.
陈久长 《湘潮》2008,(11):37-39
从1990年至1994年,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连续4次在目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就“中国人权状况”炮制反华提案,一次次均被我国和多数主持正义的友好国家所击败。但是,美国不甘罢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人权思想探论李安增刘煜人权,是人类长期关注和思考的政治和法权问题之一。毛泽东关于人权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言论,构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人权观。在当前形势下,对这份极为宝贵的政治遗产加以研析和探讨,对促进社会主义人权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人权事业,无疑具有重...  相似文献   

20.
罗莉 《理论与当代》2009,(12):36-38
2009年4月我国第一次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严禁刑讯逼供、严禁非法羁押、保障被羁押人的人身权利的规定,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漫长的法文化传统中,一直盛行重打击犯罪、轻保障人权的观念,而现代法治的要求则是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的融洽与和谐。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刑事人权保障事业虽取得了世人瞩日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