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萧钢构案"在我国证券法律制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从本案发生到最终结案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反映了我国在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方面的缺陷,促使我们从刑法的视角对内幕交易罪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根据"杭萧钢构案"中存在的几个争议问题,对内幕交易罪的犯罪构成进行分析.并介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制度,以期明确有关罪与非罪的若干重要概念及其范围.  相似文献   

2.
"村官"腐败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官"腐败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从法理学角度分析"村官"腐败的特点,探求"村官"腐败的法律制度原因,提出建立和完善以乡镇政权的外在监督机制为主体的内外约束体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村官"腐败.  相似文献   

3.
如何深化公安教育改革是当前全国公安工作的重大议题之一,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治保证.文章认为,其关键有二从整体上说,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从个体上说,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公安民警.所谓高素质,其基本方向是政治建警,其根本内涵是"又红又专",其成才之道是教育和法律.这一切的理论来源正是邓小平的"四有"新人观.  相似文献   

4.
"五一口号"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元规则",因应"五一口号"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语境中关注国家全部领域的多边谈判机制,其基础是协商.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既具有主体在利益最大化前提下自愿长期合作发现公共利益的手段正义共识的面相,又具有就消灭紧迫危险或抑制重大危机、保障生存权、争取平等发展权达成共识并制度化的目的正义共识面相;这种共识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基础.《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合作共识定型化的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征,对于加深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伟大意义,对于加强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国正大力推进"两新"团组织建设,"两新"组织团员的身份意识是团组织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以"两新"组织发展较为充分的广州为例,对已录入系统的21056名团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两新"组织团员身份意识总体呈强化趋势,但在团章学习、团歌、团徽等标志体现、落实"三会两制一课"、主动亮身份等方面尚存薄弱环节,建议在梳理业态清单、强化培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组织活力等方面强化共青团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赵玉凤 《工会论坛》2002,8(6):35-35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要从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  相似文献   

8.
对"官本位"意识的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本位"意识属封建思想意识,但核心问题是通过官场可以获取超额利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与生产力落后和制度不健全有密切关系.遏制"官本位"意识可以通过政治思想工作,但根本出路在制度建设.农村浓厚的"官本位"意识与乡土社会的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法家法律观和"法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本文分析了法家对法律的概念、本质、起源、作用等基本法学理论的独到见解,以及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论基础和推行"法治"的方法,剖析了法家的"法治"绝非真正意义的法治,它和儒家的礼治都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统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性"贿赂有性贿赂、业绩贿赂、著作贿赂、替代行为贿赂、舆论贿赂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其社会危害性和持续性远远超过了财物贿赂,容易成为滋生腐败、权力变质的温床.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以"非财物"形式为内容的贿赂犯罪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刑法应加强和完善有关贪污贿赂犯罪方面的立法工作,将"非物质性"贿赂犯罪内容法定化,从而防止一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生活作风"、"道德品质"问题为由,利用党纪、政纪处分来规避法律的惩处.  相似文献   

11.
从《东盟宪章》看"东盟方式"的变革与延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13届东盟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东盟宪章>,宣告东盟组织具有法律人格地位,正式赋予东盟作为国际谈判和处理国际事务主体的法律地位."东盟方式"是影响<东盟宪章>制定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东盟方式"越来越限制东盟的发展,东盟日益显得效率低下,行动迟缓,无力应对地区问题,在民主、人权等国际社会关注的事项上也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是举步维艰.这些都要求东盟对其"东盟方式"进行变革.另一方面,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任何激进的超国家机构建设都有可能招致成员国的抵制,造成东盟的分裂,因此,为了维护东盟内部的政治团结,"东盟方式"仍将是东盟运作的基本模式.<东盟宪章>就是在对"东盟方式"变革的张力与延续的惯性下制订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通过戒除时"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从地点和身份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法律可以为我国长期存在的"法律功效"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释.由于中国存在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同的地点,而不同的地点蕴含着不同的身份认同.忽视地点和身份差异的中国法律表现出较强的都市化倾向,它以城市为主要的规制主体,忽略农村的文化意义及其生活方式.追究这种都市化倾向的原因,其于我们对现代化和都市化...  相似文献   

14.
自春秋末期开始,周朝原有的社会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诸侯势力逐渐壮大,相互之间兵戈不绝.为在新的政治格局中谋得一席之地,各国纷纷改革旧制,变法图强.规范稳定的法制体系和合理有效的法律运作机制是各国法律改革的共同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商鞅的"改法为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探索."改法为律"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称谓的变更,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系统而有实效的法律运行模式,促进了新型君主集权专制政治的产生与运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墙"制度是英美等国综合性金融机构防范不同业务线之间利益冲突和内幕交易的一剂良方."中国墙"制度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只能减少内幕交易,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违法行为,还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合.我们不应当对"中国墙"制度过于苛刻,作为一种管制内幕交易的自律机制,它是成功的,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实现法制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目标,但怎么样实现法制的现代化却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提出"本土化",有学者提出"法律移植",这样的争论往往是在宏观的层面上来进行,都提出了支持己方的理论.针对这一情况只能在不同的法律部门和具体的法律规则之中分析和研究是否"本土化"还是"法律移植",才能找到实现法制现代化的途径,无限放大和泛化某一种学说和理论都不可取,对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颈瓶,到了该采取战略性决策去解决的时候了.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本文从客观上的制度壁垒和主观上农民的素质能力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以表明现存制度壁垒的打破和农民素质能力的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儒家一贯提倡"让",就原始儒家(孔孟荀)而论,儒家之提倡"让"并非一味地反对竞争,而是主张合理地竞争."礼"的本质在于"辞让",故以辞让保证竞争,实际上也就是通过个体的辞让以实现群体和谐.争而不失和谐,这是原始儒家的理想.但儒家之"让"在现代社会的适用不是无限度的,这要看它与现代的法律制度是否冲突,是否有利于维护现代社会的和谐秩序,那些与现代社会制度不吻合的所谓谦谦礼让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放、管、服"改革以来的制度创新,包括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逐步在泸州市和四川省推广运用起来。运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展开探讨,介绍其主要的成功做法及其成效:三张清单倒逼限时改革;政策法规保障顺利推行;协同平台提供法律服务;风险防控加强过程监管;容错机制提升办事效果。从实践效果上来看,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增强了多个部门间系统协作和联动;降低了企业开办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了人民群众办事的心理预期。新时代,新要求,法治建设背景下,拟从健全和完善违法追责机制、法律授权下不断调整优化清单、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法治实践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时代农村教师定向培养制度,"优师计划"在发挥重点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优势的同时,也要着力实现从"城市教育本位"到"乡村教育向度"的思维转换,以此型构出新时代乡村准优秀青年教师的地方政府—师范院校—基地学校协同育人模式,具体表现在"关系契约"与"自我体验"的互动中实现乡村准青年教师的身份建构,在国家意志与个人价值的耦合中生成乡村准青年教师的乡土情怀,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认的融合中做好乡村准青年教师的专业准备.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嵌入乡村教育知识模块,在实践教育中设立见习实习乡村基地学校,在专业发展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双导师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