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9年4月下旬,虽然南方早已到了春风荡漾、草长莺飞的季节,但由于日军的疯狂“扫荡”和蹂躏,此时的皖南到处硝烟弥漫,春天的气息被战火驱赶得荡然无存。日军自入侵皖南后,就占据了地形显要、物产丰富的横石潭和木石潭。横石潭和木石潭两地相隔不远,是皖南的咽喉之地,易守难攻。日军以此为据点,  相似文献   

2.
锐评     
《党课》2014,(6):54-55
日本鹿儿岛县南九州市的“知览特攻和平会馆”日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请书,希望将收藏的“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遗书、信件等333件物品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目击二十九军追杀日军王德山我是丰台区卢沟桥乡大井村人。“七七”卢沟桥事变那年我12岁,我亲眼目睹了29军士兵在大井树袭击日军的情景。“七七事变”时,大井村是丰台通往卢沟桥的要道,村里驻上了日军,在7月27日夜间突然撤走了,听说南苑那边仗打得很激烈。2...  相似文献   

4.
虎头要塞,是日军为推行“北边振兴”计划,以苏联为“假想敌人”,于1930年至1939年在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县虎头镇所修建的军事要塞,无论是规模还是兵力配备,都是前所未有的,被日军称其为东方的“马其带防线”。但是,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英勇的苏联红军以大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从8月9日持续到8月26日,历时18天,终于摧毁了日军的这个“地下要塞”,全歼了日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攻占虎头,获得了全胜。虎头要塞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南起边莲子山,北至虎…  相似文献   

5.
“公关”岂能变“攻官”□廖移海时下,社会公共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如今,在一些地方“公关”行为已经变了调,走了样,把“公关”变成了“攻官”。比如,有的人自身工作做得不好,但是为了评上先进或是得到提升,于是便采取“攻官”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1939年7月,日寇对晋东南地区发动了第二次九路围攻。这次围攻日军称之为“一号作战”。 “一号作战”是华北日军第二期“肃正”作战的重点,投入的兵力有49个步兵大队、16个炮兵大队,大约6万人。  相似文献   

7.
厂窖惨案     
厂窖镇原属汉寿县辖,1955年划归南县。1943年5月9日至11日。日军在这里制造了一起“南京大屠杀式”的大血案:3天时间,3000多名日军屠杀我无辜同胞3万余人。其中本地居民7000多人。附近地区居民6000多人。外地难民12000多人,国民党溃兵5000余人。还摧残致伤3000多人,烧毁房屋3000余问,焚烧船只2500多艘。至今留下白骨累累的“千人坑”遗址。日军践踏厂窖期间,还奸淫妇女达2000多人,从10来岁幼女到70岁老妇,无一幸免。“厂窖惨案”是日军残酷杀害我无辜同胞的一个典型罪证。为了教育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一惨痛历史,党和政府在厂窖镇建立了“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和“厂窖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  相似文献   

8.
1939年初。八路军一一五师部分主力部队在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率领下挺进山东.向在齐鲁大地上猖狂作恶的日军勇猛“亮剑”.连续粉碎了日伪军多次围攻“扫荡”,迅速打开了抗战局面。同年8月,一一五师在鲁西梁山地区全歼日军一支装备精良的“王牌”大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场战斗不仅让在中国战场“锻炼培养”的日本皇族少壮“精英”命丧黄泉.而且也创造了抗战史上八路军首次以同等兵力和劣势装备消灭目军成建制部队的“模范歼灭战”.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日本国内和日军高层.演绎了一幕我军在强敌面前“亮剑”的精彩夺目的战争活剧。  相似文献   

9.
1914年12月,美国B29型飞机轰炸上海日军的军事设施地“江南造船厂”,被日军高射炮击中,坠毁在浦东南汇县境内,飞行员脱勒特跳伞降落在周浦镇附近农村,被中共地下党营救,安置在一位老大娘家里。因言语不通,老大娘对飞行员做做手势,要他躺在床上,她用棉被将他蒙头盖上,伪装“生病发高烧”。紧接着日军派大批部队,对准目标挨家挨户的搜查。当搜索到隐藏飞行员的老大娘家里时,老大娘坐在门口嚎啕痛哭不止。翻译问老大娘:“你为啥哭?”她说:“我的儿子患伤寒症,发高烧几天,快要死了!”日军听到翻译说她的儿子患“传染病”,吓…  相似文献   

10.
肖占中 《党史博览》2000,(2):19-19,,23,
日本天皇亲赐侵华日军所谓“圣战英雄”的山炮,竟然参加了八路军,成为打击日寇的有力武器。这可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最有趣的讽刺。 1942年4月,侵华日军百余名军官到山西晋中南地区视察。日军对这次视察非常重视,为了确保军官视察团的安全,特派出精锐的第36师团高木联队武装护送。八路军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派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代司令员刘昌毅,率部队在日军必经之地设伏。 4月16日,日军军官视察团与其护送部队分乘十几辆汽车,每辆汽车上都飘着一面太阳旗,“浩浩荡荡”地沿榆(社)武(乡)公路向白庄方向开进。当日军的车队进入到八路军的伏击区域时,刘昌毅司令员一声令下“打!”,子弹、手榴弹一起飞向日军。顿时,枪声和手榴弹、地雷的爆炸声连  相似文献   

11.
同“九一八”事变一样,卢沟桥事变也是日军精心策划出来的。 1937年 7月 7日夜,驻北平丰台的日军以一名士兵 失踪”为由,要求进 “入宛平城搜查。随后,日军在交涉中改变了理由———在日军“军事演习”中,有中国士兵对日军进行所谓 “非法射击”,要求中国军队退出宛平城。改变的原因是,“失踪”的士兵归队了。这个无理要求在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日本侵略军突然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卢沟桥事变爆发。 当时的日军及战后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日本学者,都认为是中国军队打响了第一枪,造成了事变的发生。对此,一位中…  相似文献   

12.
1940年,正当日军凭借优势装备在中国大地上攻城掠地、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之时,在其统治的“王道乐土”——古城开封,发生了一件让日寇震惊的特大事件:日本侵华特务机关重要人物、“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和数名日军头目,于5月17日被人刺杀于该特务机关驻处——山陕甘会馆。这一事件震动了当时日本国内和日军上层,而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这次神秘刺杀事件背后是国共两方协同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敌军重重围困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由于百团大战的败绩被解职回国。代替他的是号称中国通的冈村宁茨。冈村宁茨深知八路军在华北如此厉害,主要是它有一个坚强的指挥机构———八路军总部。于是他对抗日根据地采取了不间断的“扫荡”,并制定了以摧毁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为目的的“C号作战计划”。1942年2月日军发动的“扫荡”被粉碎后,于5月倾巢出动,调集8万余兵力,对我抗日根据地再次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扫荡”。日军一面以声西击东的手段对太岳区进行“扫荡”,一面又以声东击西的手段开始对冀鲁豫边区和冀中平原进…  相似文献   

14.
(22)敌后军民 反“扫荡”斗争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停止了战略性进攻,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面对此种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的“扫荡”,在1939年和1940年的两年中,仅华北地区日军大规模的“扫荡”就有109次,使用兵力总计在50万人以上。1941年至1942年是敌后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在  相似文献   

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大帅府。在张学良卧室的保险柜里,日军发现了一张收据,上面写有“收到现大洋五十万元整”的字样,署名是“赤冢、鹤见”,日期是“一九二九年九月”。这张收据导致了日本政坛的一次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进而向华北进犯。而日军要实现其军事上占领华北的企图,必须突破素有"华北要塞"之称的山西防线,因此,山西成为日军在华北作战的重点区域。为抵抗日军的全面进犯,8月5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将全国划分为五大战区,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晋绥战事,指挥该区的作战部队。8月20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在太原成立。8月28日,在日军攻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举国悲愤。当时齐白石在北平卖画营生。一天,一个日本商人出高价想索取他的画,被他拒绝。后来他贴出字条:“齐白石画不卖给日本人。”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京。一天上午,两个日军军官带一个翻译找到齐白石,以买画为由,诱劝他加入日本籍。他一听就火了,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白石的名),就把他的脑袋拿去!”3人碰了一鼻子灰。为避免敌人找麻烦,齐白石写了一个告示贴在门下:“中外长官要买画,用代表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有不少老同志反映,有本书叫《侵华日俘大遣返》,内容大都是东拼西凑、甚至随意编造,其中写浙东新四军在日本投降期间组成有数百日军参加的“混合部队”,去攻打国民党部队的事。大家对这种无中生有的捏造非常愤慨。我托人找来此书看了,好家伙,这么大胆的捏造诬蔑我还很少见过。在该书封面的左上用写有“二十世纪纪实文学丛书”。出版社还是一家有点影响的济南出版社。在该书的96至98页里,作者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具体形象地描述了1945年“8月22回驻宁波日军配合新四军攻打当地国民党税警团的战斗”,说“新四军与日军组成的‘混…  相似文献   

19.
米耑 《湘潮》2012,(1):50-56
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是辽沈战役最先出场的首发阵容,也是抢占台安、截断廖耀湘兵团退路的奇兵,更是攻锦作战中独攻半城牺牲最烈的英雄部队。可是长期以来,在许多回忆录和影视作品中,八纵往往是“负面教材”,经常作为戏剧冲突和吸引眼球的“佐料”。  相似文献   

20.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10,(7):25-28,50
“满映”,全称“满洲映画株式会社”.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时期在长春建立的一家电影制片公司。1945年8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准备对东北的日军进行受降的同时,也考虑到如何接收“满映”的问题,并把接管“满映”列为接收长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