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一些学者在运用三分法对社会文明作进一步划分时,一般都认为,社会文明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两个基本方面之外,还应当对人类改造社会的进步成果相应概括出一个新的文明范畴,作为社会文明的第三个基本方面加以确认。并先后提出了“制度文明”、“政治文明”、“体制文明”这么三种范畴。笔者主张第一种提法,并就某些学者关于“政治文明”、“体制文明”范畴进行商榷,从中闻传一些制度文明的基本理论观点,论证制度文明是社会文明第三个基本方面唯一科学的称谓。(-)人们改造社会的成果是一个巨型系统,其中不仅仅是金东珠文章…  相似文献   

2.
“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千百年来,“文明”一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含义,蕴含了人们对光明前景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社会进步的向往等种忡含意。社会主义文明既是人类社会发展高级阶段上的新型文明,又是以往人类文明成果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要正确认识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律,就必须对文明概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古代文献中的文明概念我国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文献中,就多次出现过文明这个概念。如《尚书·舜典》中就有“睿哲文明”之语。《周易…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是继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进政治报告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讲话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和“战略任务”的高度,首次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湛丽 《学习月刊》2010,(22):12-13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就阐明了科学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功用”。科学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功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机制,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神农架林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方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地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出来,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政治纲领。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批判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和谐”是其核心价值观,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无法比拟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生态文明与企业利益是互利共生的,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七大中,胡锦涛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社会中,“文明”一词源自拉丁文”Civli”,意指人的开化状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这就是说,文明是相对于蒙昧状态和野蛮状态而言的、一般认为,文明是指脱离了蒙昧状态和野蛮状态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与之对应,政治文明是指人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家庭的质量关系着社舍的质量,家庭的文明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家庭的稳定和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家和万事兴”,这里所指的“家和”,即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环境和氛围。所谓“家庭伦理道德”,是指家庭成员相处之间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其基本要求是:平等、民主、文明、和睦、稳定。它对维系和调整家庭关系,保持家庭和谐,稳定整个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我国家庭伦理道德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乃至家庭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1.
陈中 《学习导报》2012,(23):46-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近年来,岳麓区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抓手,寓两型要求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走出了“产业结构合理、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8,(2):15-16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相似文献   

13.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新  黄石松 《世纪桥》2008,(12):26-27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社会文明正日益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新的、先进的文明形态,与其他三个文明呈平行关系,四个文明“四位一体”,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文明体系。因此,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明确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社会转型的方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一理论写人报告,而十八大报告更是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把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于总体布局的高度,体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5.
王中苏 《唯实》2013,(1):70-72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上,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6.
肖桂兰 《学习月刊》2014,(8):106-108
创建文明单位是提高国有企业知名度、提升其综合管理实力和整体文明素质、全面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建桥国家队品牌的理性选择,是实现企业兴旺、家庭幸福、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和践行“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支部生活》2012,(12):53-54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从而使我们党原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作为科学发展观组成部分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福建理论学习》2011,(8):F0004-F0004
福建省121地质大队在争当地勘先锋,服务跨越发展中,以地质找矿为龙头,全面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融入社会文明发展大环境,做传播文明、服务和谐的坚定实践者和表率者。2007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单位”,连续三届被福建省授予“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杨晶 《世纪桥》2008,(4):30-31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建设”与“四个文明”,以及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目标与要求。社会主义“建设”与“文明”关系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内在统一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