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承军 《党史博览》2021,(12):27-31
东北大学(简称"东大")学生是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军.在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之际,东大万余名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向正在临潼指挥"剿共"的蒋介石请愿.对于这段历史,当以东大学运领导人宋黎的回忆最为详尽.不过,在涉及学生组织与学校当局的关系、张学良校长与学运领导人的互动、不同派别学生之间的矛盾诸方面,其内容尚存与史实不符之处,需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福州临近解放前夕,省福中(全称是省立福州中学,即现在的福州一中)成为全市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中心之一,不少学生运动都发源于省福中,比如1947年的"3.25"抗暴运动,1948年的反对美帝扶植日本军国主义运动,1949年的反饥饿、反迫害运动,都是在省福中首先发动,而后带动全市学生掀起大规模的给予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的全市学生爱国民主运动.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三反"运动中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及"左"的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一次大规模群众性反腐败运动,是建国初期一系列群众运动的典型.运动中,党坚持群众路线,发展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取得反腐败斗争的重大胜利.斗争采取运动方式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局限性.重新回顾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是全国"四清"运动的主要源起地之一."四清"运动中的一些作法和"经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评法批儒"是"批林批孔"运动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如果说"批林批孔"运动是"文革"末期一次政治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动乱",那么"评法批儒"则是当代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次特殊时期的灾难.从学术史的视角审视这场打着学术旗号的所谓"学术"研究,尽管相关的研究不无涉及,然大都是点到为止,而且大多是在"批林批孔"题下作一般的述论.因此,对"评法批儒"运动的起源与变迁进行学术史的分析,一则可见这一特殊时期"学术"是如何被亵渎,二则可见学术研究共同体的学术操作如何失范.  相似文献   

7.
许新年  王东 《党史博采》2005,(11):12-13
增产节约运动历时非常长,成为党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和方针,是党的勤俭治国思想的重要表现.而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增产节约运动是开展的最集中、最突出、最有成效的时期.本文主要是对这一时期增产节约运动的成绩和缺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比较具体详实的分析,并探讨了党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因此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增产节约运动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党中央和国务院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批林批孔"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开展的一场政治运动."批林批孔",顾名思义,就是批林彪和孔丘的.可是,江青一伙却在"批林批孔"问题上只虚晃一枪,矛头直指周恩来.这是他们覆灭前一次疯狂的表演.  相似文献   

9.
1951年末至1952年上半年,中共承德市委及所辖各县委在党中央和热河省委的领导下展开了一场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这场运动,无论从当时的社会效应,还是从今天的视角去看,都是建国初期一次较为成功的清除腐败,净化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斗争.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总结成功经验,将有益于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有益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论"合力团"     
陈立旭 《求实》2001,4(1):15-16
本文认为"合力团"概念系由恩格斯的"合力"论延伸而来;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它的变化有自己的特点;它的运动也有特殊性;它的生命建立在运动与联系两个基点上;对它可以在特定角度、特定意义上认定;它具有特殊作用,考察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面红旗"各自提法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随后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俗称"三面红旗",到1962年底形成了"三面红旗"从提出到实施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死缓",即"死刑缓期执行",作为今天中国重要的刑名之一,是由毛泽东提出的. 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镇压反革命的运动.在运动中,有些地方出现了过火行为,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为了控制界限,制止这一倾向,毛泽东在1951年4月30日特意批示:"杀人不能太多,太多则丧失社会同情,也损失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群众的主流意识在其切身利益的要求和规定下,经过两个大的阶段,发生了两次大变化.即前期,由"文革"初对运动的消极观望,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后期,又由对运动的紧跟、热衷,转变为厌恶、抵制.民众主流意识的形成与转变,决定了人民群众在"文革"中的态度、作用和地位,也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历史进程.研究"文革"时期民众主流意识及其形成和演化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文革"的历史.同时,也会从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跃进"运动发生之国际因素论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0年代"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是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国际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此加以分析和研究,对正确认识"大跃进"的起因和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樊冬梅 《党的文献》2005,(4):110-115
"文革"时期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发生和延续,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当时的政治原因.它给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这场运动,应当从多方面进行客观的、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曾一度有过关于"娘打儿子"的是是非非的讨论,起源是有人以"娘打儿子"来教训历次政治运动中被"打"的"分子"们"正确对待"自己的遭遇,消除委屈情绪.其实,不少"儿子"根本就不认为打他们的是什么"娘"--血统上不用说了,打人者的心态和手段也与真正的娘大相径庭.打人者实际上是用封建礼教来粉饰"左"的一套.  相似文献   

17.
"文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场全民性的社会大运动."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则演绎了这场运动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剧.本文用群体心理学的视角,从群体的"人"、领袖的"人"和真正的"人"三方面分析"文革"中群体、领袖和个人之间的内在互动及相关原因,以便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解构"文革"时代,去感估"文革"一代.  相似文献   

18.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毛泽东为了"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决定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农村的运动,以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务、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简称"四清".  相似文献   

19.
"大跃进"期间的统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工作的生命和灵魂在于真实,然而在"大跃进"运动期间,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浮夸风盛行.牢记这段历史并从中记取教训,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问:近年来,关于"一二·九"学生运动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这是自发的学生运动,和共产党没有多少关系;也有人说当时的领导者是某某某.由于很多复杂的原因,人们并不知道你是当时的北平地下党主要领导人之一.您能不能先谈一谈"一二·九"运动前夕的北平地下党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