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情感风铃     
情感风铃·灯下细语(女警官专题)·我从警校毕业分到派出所工作8年了,从“警花”变成了“警嫂”,我知道美丽的微笑正被日益严肃的“公安脸”所取代,我也深知警察的天职需要我的微笑,但我很累、很累。我能像“蒙娜丽莎”那样永远地微笑吗?小敏微笑,因使命而崇高(...  相似文献   

2.
香玉     
香玉说他爹最爱听常香玉的戏,所以也给她起名叫香玉。香玉的爹是铁杆儿戏迷,不会吸烟不会打牌就爱听戏,一天到晚拎个收音机,专听戏曲节目。香玉小时候,常被爹背着去赶庙会。因为庙会上有大戏,爹赶庙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听戏,而且爹最爱听常派名剧,什么《拷红》、《花木兰》、《大祭桩》等,几乎连戏词儿都会背了。每听完一段儿,爹都要把这些地方演员与常香玉相比较,比较完后就不绝口地说差远啦,差远啦。所以,在香玉幼小的心灵里,“常香玉”这三个字早已扎根于灵魂深处了。香玉19岁那年来郑州打工,至今已5年了。5年间香玉就由一个乡间女孩儿成了…  相似文献   

3.
<正>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又被称为"神秘的微笑",因为当观者在欣赏画的过程中,有时觉得她笑容可掬,有时又觉得她并没有在笑。神经生物学家认为,与其说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与画家的绘画技巧有关,倒不如说它是观者眼球运动的结果。通常,人的脸部微笑主要反映在嘴巴和颧骨部位,达·芬奇却偏偏把这两个部位画得模模糊糊。当观者  相似文献   

4.
我至今在银屏上看常香玉精采的表演,听她优美的演唱,想着她“戏比天大“的遗言,我真地觉得这位豫剧大师并没有死,她仍然活着,她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相似文献   

5.
李姜颖 《今日广西》2007,(10):55-56
当一张长着憨豆先生的脸,抱着可爱小熊的蒙娜丽莎图片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台下听众一个个或展颜微笑,或开怀大笑……  相似文献   

6.
常香玉同志是我国著名豫剧大师。在7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她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常派艺术。她先后在《花木兰》、《白蛇传》、《拷红》、《破洪洲》、《五世请缨》和《朝阳沟》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常香玉同志对  相似文献   

7.
情感风铃     
情感风铃灯下细语(女警官专题)微笑,因使命而崇高(下)女警官小敏提出的在“很累,很累”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蒙娜丽莎”式的微笑的问题,由于篇幅所限,上期主持人只谈到如何对待生理疲劳,接下来再谈谈心理疲劳的对策。一个心理疲劳的人是很难露出真诚的微笑的,一旦...  相似文献   

8.
小香玉简历小香玉,原名陈百玲,1965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奶奶是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长辈的悉心教导和个人天生的艺术天赋,使她从小就显示出优秀的艺术才能:她11岁考入郑州市戏曲学校,15岁毕业分配到郑州市豫剧团工作,登台主演《木兰从军》,一举走红黄河两岸。1985年,小香玉考入河南大学艺术系继续深造,3年后毕业任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1988年,23岁的她参加全国“电视大奖赛”获青年组“最佳演员奖”。同年,在全国豫剧电视大赛上,她又一举夺得“香王杯艺术大赛”第一名。“小香玉”的名字从此在全国走红。1989年,24岁的小香玉调入太原市豫剧团任名誉团长。1992年,小香玉荣登全国戏曲“梅花奖”榜首,1993年被评为首届“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9.
杨明  曹绍杰 《当代广西》2013,(15):44-44
4月18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洞村油茶良种示范基地里,杨香玉拿着锄头正忙着锄草,虽然他已上了年纪,但是动作轻巧灵快,干净利落。"看着一株株油茶不断成长,让我管护更有信心了。"杨香玉满脸笑容地说,这10亩是他前年种下的第二块优质油茶高产基地。早在1989年,在自治区林科院和三江侗族自治县林业局的大力帮助下,杨香玉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方式     
《小康》2004,(8)
嘴巴是心灵的窗户 大家注意了:"忧郁的眼 神"这一说法并不符合科学事实 --因为人类的眼睛也许根本不 会传递表情。美国旧金山的两位 视觉神经学家Tyler和Kontsevich 通过对蒙娜丽莎肖像进行研 究,得出上述惊人发现。 为了搞清眼睛与嘴巴是否 在形成表情的过程中同时起了 作用,两位研究员将蒙娜丽莎 面孔的上部或下部分别用合成 的欢乐或悲伤的干扰图像进行 了替换,然后再让受测者分别 观看。结果显示:当覆盖住蒙 娜丽莎的眼睛后,受测者可以 看出画中的人物在微笑或蹙 额,而当遮盖住蒙娜丽莎的嘴 巴后,则看不出任何感情。 看来,以后得改说"嘴巴 是心灵的窗户了"。  相似文献   

11.
(一) 1982年除夕,我去于是之家里索要他的墨宝。在为我写字的同时,是之老师给陈老写了一纸书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联下附一小跋。时隔多年,我只记得起首的称谓“白尘吾师正腕”及联末的签款“后学是之”,其他的大都记不清了。北京人艺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一般到南京都要去看看陈老。最后一个看到陈老的,是于是之。1994年4月,是之老师携夫人路经南  相似文献   

12.
王兰萍 《黄埔》2010,(5):24-25
2010年6月25日,105岁高龄的陈锐霆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隆重举行。告别大厅布置得庄严肃穆,一副内嵌陈老将军名字的挽联深深地吸引了我:“开国将军光辉百年堪称世间奇锐,华东炮神戎马一生威比天上雷霆”,这副挽联高度概括了陈老传奇的一生和他对我军炮兵事业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学习微笑     
怀抱襁褓中的幼小,看着他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心中强烈地感觉到,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行为语言。有一首儿歌名叫《歌声与微笑》,童稚的声音唱道: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用心听一会儿,你会浑然不觉地露出微笑。或许你嗓音嘶哑、五音不全,不能完整地唱这支歌,但只要聆听它,你就不再吝惜脸上的微笑。  相似文献   

14.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段响彻华夏、回荡中原的豫剧唱词,让人们对艺术大师常香玉更加怀念,也很自然地把常香玉和她的故乡——巩义市联系在一起。巩义位于郑州市与洛阳市之间,南依嵩山,北临黄河,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连续14年综合实力名列全省县市之首。在这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市,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以其敢创业、敢拼搏的奋斗精神向人们演绎了一曲挑战自我的奋进之歌,她就是拥有5个加油站的巩义市洪利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桂双。1984年,杨桂双成为河南省发展集体和个体经济安置城镇青年就业的先进人物,这一下…  相似文献   

15.
日前,偶翻《毛泽东书信选集》,发现一封毛泽东于1959年4月24日,给周恩来写的关心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娱生活的书信,现抄录如下:总理:我在郑州看过一次戏,穆桂英挂帅,叫做《破洪州》,颇好,是一个改造过的戏,主角常香玉扮穆桂英。我看可以调这个班子来京为人大代表演一次。如你同意,请处理。《破洪州》剧本仍有缺点,待后可商量修改。  相似文献   

16.
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是中华民族流传久远的美谈。自《木兰诗》产生以后,千百年来,尽管女性处在被歧视的地位,人们总是不断地运用多种文艺形式,传颂着这位令人尊崇的巾帼英雄。50年代初,由陈宪章、王景中根据马少波同名剧作改编,由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主演的豫剧《花木兰》,成为1951年捐献“香玉剧社社会号”飞机时的主要演出剧目。  相似文献   

17.
王亚军是河南省话剧院的一名演员,曾先后主演了《共产党人》、《常香玉》、《下里巴人》、《冤家》等几十部影视作品。虽然扮演过多种不同的艺术角色。但最令王亚军兴奋的是能在《延安颂》中再次出演贺子珍。  相似文献   

18.
我曾在《政协天地》“史海钩沉”栏目发表“1949年,福州八一七前后”一文,文内提到福建近代名人陈培锟先生, 福州市政协香港委员陈坚毅先生致函编辑部,称系陈老之孙, 欲进一步详询有关陈老史料。现就所知, 简录如下,以追忆这位福建近代名人。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同事向我推荐深圳的大芬村。我在网上google了一下,那是一个很有名的画家村,据说世界上卖的油画超过一半都来自这个村子。我听到的传说是,最早有个叫黄江的香港人,在这里搞油画的加工出口,最终把一个小村子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油画生产地和交易平台。现在这个村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画家(画工、画匠、画师、画家、艺术家,我是后来才知道应该有这些不同的称呼)我一想到有人专门画蒙娜丽莎的眼睛,有人专门画她的嘴,各司其职的那种流水线式的操作模式,就觉得是一件挺逗的事儿,就很想去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从小就看着父亲建言献策奔波,政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当我被选为市政协委员的那天,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把他几十年来在市政协的提案和其他材料放到了我面前,厚厚的几大本,捧起来很重,我心里也顿感沉甸甸的。"文章里的父亲陈炳基是北京市政协的老委员,他是第五届至第八届的常委;儿子陈小兵则是第十二届的新委员。岁月,见证了父子两代的政协情。陈老现年已经87岁,他生长于宝岛台湾的台北市。陈老在学生时代就投身台湾岛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学生运动,曾被关入日本人的监狱;1947年岛内爆发著名的"二二八起义",陈老是亲历者和参加者;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