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的影子始终伴随我们成长的记忆,但是,我们终究未能走近他们真实的生活,明白了他们真实的自我。他们容颜几许,年龄几何,生活又是否富有传奇?干我们熟知的世界,他们终还是陌生人。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北川县吸收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34名青年为中共预备党员。他们在抗震救灾中不顾自己安危,哪里有危险、哪里最需要就冲锋在哪里、战斗在哪里,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孙慧 《学习与实践》2012,(9):103-108
站在知识论立场上的传统哲学,以一种实体化的思维方式去寻求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一种理论路径不但没有实现为人"有意义"的生活奠基,反而造成了本质主义的相对过剩。恰恰遗忘了人和人的生活世界,失落了人的意义。传统哲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关怀人的哲学的终结,而是转向自觉探寻人类有意义的生活的可能出路,从而确立哲学本有的独特功能和生活价值。现代哲学自觉承担起了在生活世界中找寻意义的思想任务,并通过文化哲学、存在主义和马克思哲学三条路径对时代的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为人类追求理想生活和开创新世界提供了新的意义尺度,为人类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提供了可供反思和选择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4.
我是仰望着“老民政”一的身影使大的,听着救灾济困的故事走近了民政,成了民政人,烙上“民政印”。有人将党和政府比作太阳,那么我们民政人就是手托太阳、播撒阳光的人。在保康,哪里最贫困,哪里就有民政人的身影;哪里群众生活最困难,哪里就有民政人的问候;哪里有灾情,民政人就在哪里出现…··民政人用心血、用汗水将无尽的春晖撒向3225平方公里的每个角落,架起了党和群众心心相通、血肉相连的桥梁。鞠躬尽瘁为人民,危难之处显身手,何惧马革裹尸还,更是民政人的壮烈情怀。保康十年九灾,灾害频繁,救灾救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5.
很少有词语像“幸福”那样叩击我们的灵魂、打动我们的心扉,让我们为之苦苦求索、为之感慨万分。时代在飞速前进、财富在大量涌现,我们在“获得”越来越多的东西,可又常常发现“失去”很多。幸福在哪里?这一恒久的生命问题再次成为时代的话题,“幸福指数”概念的传播就是一个标志。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敏感的神经,激起了我们心中的波澜,而成为时代的追问。追问幸福指向了对经济发展的反思。“发展”是时代的最强音,而追求经济增长、改善物质生活则成为普遍的价值诉求。经济发展使人免除物质的匮乏,这是获得幸福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一、世纪末的“三大反思”与新世纪的三个适度回归 在上世纪末,全球性的总结性的反思,则集中于三个方面,我们不妨称为“三大反思”。这就是:对于现代化的反思、对于科技的反思和对于人的最佳生活方式标准的反思。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三个适度回归。这成为人类当代文化发展的首当其冲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老了之后,用什么来为自己养老?我们养老的钱又在哪里?观察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有关部门,也走访了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发现问题还有不少:对于城市来说,仍有不少人退休金不够用;对于农村来说,很多地方仍然以传统养老方式为主,老人晚景不甚乐观.……  相似文献   

8.
数码技术,光纤卫星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传播新技术把人类带进了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多媒体技术重新构造了我们的现实,它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它冲击着传统的传达方式。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舞台。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的互动关系要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技术表现三个层面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反思,创造出具有”数字化“特征的视觉传达方式,为信息社会打下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唐装的流行引出的问题新年伊始,人们纷纷喜欢上了唐装,有传统样式的,有融入了时尚因素的。至于流行的原因,有人将其上升到国力强盛的政治高度,有人将其归结为传统东方魅力的回升,无论如何唐装的流行终究是好的,它至少表明在我们拼命学外语、进外企、争取早日变成能说英文不说中文的“白领”的时候,还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这种热情十分重要,它是民间文化得以绵延的关键。在这一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原有的生活方式,甚至离开了自己栖息的家园,与此同时,许多植根于我们既有生存方式的文化,也在…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生态危机的发生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现代性所倡导的在物质丰饶中纵欲无度的生活方式是否具有道德合理性与生态正当性。思考古人生活智慧给我们的启示,以及近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教训,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选择合乎生态的生活方式,人类才能真正地过上好生活。  相似文献   

11.
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我们每天都喝水,水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决定的。对工业文明时代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全面的生态型生活方式的重构问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富有解释力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3.
范武华 《当代广西》2012,(22):38-39
在电视的国际新闻中,每当哪里发生动乱或灾难,就会出现头戴蓝色贝雷帽的维和战士,他们临危受命,热血勇敢,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孔武的双手,人们亲切地称他们是维护人间和平的"天使"。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反思作为反思之反思,其主观意图是深度挖掘包含于人文主义技术哲学中的理论意蕴。我们的目的不是排斥那种具有悲观性人文主义者的技术哲学,我们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面对技术。构建一个合乎我们时代的技术观,合理地处理好自然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由技术而引发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5.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直接关系着个人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国家机关公务员应该率先树起良好的生活方式,这对家庭、集体、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将是现实又深远的。  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所导致的疾病,造成的不幸,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了!所以被称为90年代新型的“传染病”。美籍华人、社会学博士李桢在《来自西方知识》的一书中写道:“在西方社会中流行一种所谓现代瘟疫——在富有的工业化国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在高级生活方式——丰盛的饮食,诱人的烟、酒,快速的小轿车潜伏着的危险,而且只有在这些危险害死了千百万人之后才被人发现。中国为什…  相似文献   

16.
黄瑞新 《传承》2014,(3):100-102
公民责任共同体意识即"从维护我的权利到维护我们的权利"的公共责任观念。共同体成员要"同呼吸共命运",是因为面对"房间里的大象","沉默的大多数"只会筑起掩护罪恶的墙,唯一安全的社会是人人愿意承担责任的社会,否则都会在危险、恐惧中苟活。为防止公民社会沦为"游民江湖",必须加强公民责任共同体意识的启蒙教育,进而以维权行动将其化为脚踏实地的公共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化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与其母体文化不同的异质文化中后,基于对两种文化的认知和感情依附而作出的一种有意识、有倾向性的行为选择和调整.移民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必须努力去适应当地原有居民的文化,因此,移民的"文化适应"终究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我们以云南省永仁县异地扶贫搬迁移民为例,从移民生产方式的适应、生活方式的适应、宗教信仰的适应、身份适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卓华 《群众》2014,(12):90-91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人口流动性极大的国家,美国人换工作和搬家比较勤,从一个城市一个州搬到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州去,甚至从西海岸搬到东海岸去,在他们看来都是很简单的事情。美国人的祖先最先从欧洲移民到北美时,就有一句著名的口号:"哪里有面包,哪里就是祖国。"现代美国人继承着这种精神,哪里生活好,哪里就是家园,美国人平均一生要搬十几次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生活方式变迁的历史轨迹 ,然后重点分析了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所造成的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恶化的问题 ,对当代生活方式面临的困惑进行了深入反思 ,并结合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和现实 ,分析了当代生活方式的不平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人类的生活观,它要求人们在哲学的层面上反思生活,认清生活的历史性动态,分析现实生活过程中生存危机和生存困境,批判地实现人的合理性生存。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逻辑基点是现实生活矛盾;其思维方式是历史的生活实践思维方式;最终的目的在于缔造人的类生活,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