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倪波 《社会主义研究》2007,3(1):122-124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总结新时代政党外交的经验启示,是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百年新起点继续前进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要坚持以创新思维谋划拓展政党交往特色优势,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超越意识形态与坚持价值引领、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义"与"利"、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等六大关系。做好新时代政党外交,必须充分认识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政党外交协调机制,为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特风范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肖莉莉 《人大建设》2014,(11):39-40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稳步增强,"议会外交"日益成为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大与外国地方议会间的交往和联系也越来越活跃、紧密,与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相辅相成,在国家总体外交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内在要求外事工作是"一盘棋"。地方人大外事工作在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服务于全国人大的"议会外交"、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国外议会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和交流,宣传、介绍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外交──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交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外交是指代表国家的机构和官员,为了执行一定的对外政策,通过交涉谈判等和平手段,处理国家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的一种政治性活动;广义的外交是政治与经济结合,双边与多边交织,政府与民间并举,政策制定与实施兼备,包括各有关部门、综合各有关领域的多层次全方位总体外交。外交在维护国家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孙子兵法认为,通过外交手段战胜对手比兵戎相见的战争手段更为重要,即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一般来讲,外交需要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做后盾,所以国际关系常以…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有以下鲜明特点 :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外交战略的规划和外交策略的把握体现了务实性 ;对国家统一和南沙群岛等问题的处理体现了创新性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实行改革开放的问题上体现了和平与开放性 ;在中国外交的战略方面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在处理民族利益和世界利益的关系上既着眼本国又面向世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高瞻远瞩 ,善于立足长远 ,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6.
国家身份在历时性和共在性的空间内不断演化、更新和沉淀。这些不断演化、更新和沉淀的身份所蕴藏的价值诉求在对外关系中的实现离不开外交话语的支承,决定着外交话语的主旨和价值,但外交话语塑造、传播的方式、内容或效果实现或消解国家身份背后的价值诉求。我国国家身份演化背景下外交话语实践的经验与教训证明,外交话语实践要想最大化实现国家身份的价值诉求,即必须遵循民族性和国际性、合理性与合法性统一等五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文化外交是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政治化产物。对文化价值的科学认识和文化外交价值的战略共识,实现了中国特色文化外交的理论自觉。坚持国家利益与文化主权的统一、坚持策略灵活与制度建设的统一、坚持官方主导与民间互动的统一,是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文化外交发展的战略原则。坚守文化外交的中国道路、统筹中国文化外交的运行机制、加强中国文化外交的法治建设、综合运用互联网等文化传播技术和力量,是推动中国特色文化外交服务于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经历了40年的发展演变,收获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其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有效区分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并对政党外交进行合理定位;创造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和新型政党关系思想;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和合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其实践成果主要有:多元机制化建设的形成;政党外交数量和质量获得迅猛发展,建立了政党外交新格局;党际关系促进和推动了国家关系的发展等。在积淀成果的同时,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如必须坚持正确的党际关系指导原则;必须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开创政党外交新局面;必须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特色和优势,推动我国总体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扬 《求索》2013,(8):67-70
1949—1976年,中苏政党外交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建国初期,中苏政党外交处于友好合作发展期,并逐渐达到友好外交的顶峰:自20世纪50年代末始.中苏两党矛盾逐渐显露,两党外交逐渐陷入曲折与重挫。这种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意识形态的作用;两国国家利益的差异:苏共的大国主义与大党主义、中苏国内政治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张勇 《求索》2011,(6):239-241
援越抗美时期,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在新中国外交决策中相互交融彼此支持,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双重思考之下,中国决定援越抗美;战争初期,两者在中国的外交决策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意识形态因素逐渐淡化,外交决策中考量的天平一步步倒向国家利益,最终走向国家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1.
理解新中国六十年外交基本经验需要从内政外交相互关系视角予以观察.60年来,新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同时把独立自主与广交朋友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外交,同时把和平外交与捍卫核心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力更生,同时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国内属性、自我认知和国际角色间互构关系变化所产生的不同逻辑结果是导致新中国六十年外交变与不变的根本原因.新中国外交六十年是内政决定外交,外交影响内政,内政外交互动与互构的六十年.但传统的内外关系模式可能会限制中国外交转型,因而未来的中国外交有必要建树一种新型内政外交关系,制定以统一国家利益为基点的外交总体战略,以履行中国未来责任大国身份为目标,实施外交转型.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他不仅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权外交”的攻势,严正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障、实现人权这一科学的正确的道路。一、针对西方国家“人权无国界…  相似文献   

13.
美国建国后所采取的周边外交政策是影响美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早期美国周边外交的主要特点包括:对旧世界"隔岸观火",积极利用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坚持原则立场而又不失灵活态度;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综合运用;注重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打造等。美国在崛起过程中的周边外交策略及其所带来的这些启示,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战略思想一方面传递与外部世界围绕和平发展凝聚共识的信号。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国外交战略作出了必要的调整,将周边外交作为中国外交最优先的方向,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建立了更加完善和反应更加快捷的国家安全与外交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了国家间力量对比、国家治理以及人们的观念。受疫情影响,世界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逆全球化与地区主义、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交织等情况。这些变化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中国外交在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未来,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传统地缘政治的热点地区竞争加剧,将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此,我们应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6.
开阔视野     
国际制裁有几种国际制裁一般包括外交制裁、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等。外交制裁,通常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外交领域采取主动行动,对另外一个国家予以惩处,以维护本国的尊严,或者公开表示本国政府的愤怒与不满。外交制裁是一种国家行为,仅限于外交领域,其做法须是和平、非暴力、约定俗成的,通常在外交交涉失败后采用这种方式。比较常见的方式有召回大使、断绝外交关系等。经济制裁是指采用断绝外交关系以外的非武力强制性措施。一般认为,财政、金融、贸易、海运、航空,甚至军火贸易等领域的制裁均属于经济制裁。常见的方式有:贸易禁运、中断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外交方面的论述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外交五年以来的变革与成就;第二部分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第三部分进一步指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外交布局与构思。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以"新型大国关系"、"亚太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在维护国家利益等问题上形成了外交新风格;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重大倡议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新风采;外交领域因此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就。在这些新变化、新动向背后,中国外交新方向正在逐渐明朗化。未来中国要制定新的大国外交战略,要在确定战略目标的同时,推进战略指导思想的调整和战略方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刘少华  蔡索拉 《求索》2011,(3):60-62
公共外交是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家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的播放,中国公共外交迎来了新一轮高潮。本文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为案例,分析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机理,认为公共外交能够展示真实国家形象,促进文化传播与认同,提升外交能力与国际地位,引导国际舆论建立正面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20.
《台声》1994,(3)
前一个时期,连战、郝柏村、江炳坤等人陆续以私人身份赴东南亚国家“度假”,并和这些国家的首脑进行会谈.最近李登辉也以“私人度假”名义前往东盟国家访问.台高层官员推出一连串所谓“度假外交”,是台当局全方位“实质外交”的组成部分,是为突破外交困境所用的手段.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与中国建交国家同台湾进行官方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