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韩路  李文学 《经济与法》2003,(12):19-20
在世纪之交,随着高科技、信息和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国也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关于知识经济制度的选择与定位,是法学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认为“知识经济关系法”是知识经济追求的制度目标,应当建立“知识经济关系法”并完善其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以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改变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开拓图书馆建设的创新运行机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目标。我们认为,开拓和创新思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张娟 《法制与社会》2010,(1):153-153
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是伴随着网络时代发展而产生的现代侵权法的一种特殊法律责任。在网络时代如何规范该类侵权行为,平衡各方利益,对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体系的构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环境下如何构筑版权保护体系是网络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法律实现和社会实现两个角度来实现对版权保护,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无论成人社会是否准备好了,“网络时代”已经真切地降临。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成人社会的焦虑也与日俱增,这种焦虑集中体现在担心网络上的不良资讯,尤其是黄色、暴力、反动信息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青少年接受信息并受其影响的渠道也因此进一步扩大,本文认为,网络信息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有好有坏,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加强在网络时代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也对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虞岚 《法制与社会》2011,(35):284+290-284,29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网络息息相关。大学生的不成熟和网络的鱼龙混杂,决定了思政辅导员必须在其中扮演引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本文从思政辅导员应教会学生利用唯物辩证法辨析网络的真假;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交流工具发现自我价值;提倡学生利用网络创业开店作为自身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这三方面层层递进,详尽阐释如何增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索网络时代思政辅导员的角色新定位与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时代里,有了“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兴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了“网络犯罪的产生。金融网络犯罪,是整个网络犯罪领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面着眼,从点着手,对探索网络犯罪的规律性和防范问题,作一个实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学校辅导员权威是保障高等教育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分为传统的权威、感召的权威。网络时代的来临使传统辅导员权威面临挑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将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辅导员如何应对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学生人格的变化,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学生的道德养成,值得德育工作者深思。本文以此为逻辑起点,研究网络时代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意识转换是重塑高等学校辅导员权威的关键,对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知识权威、道德权威的现代重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证据是网络时代的新型证据。该证据不同于视听资料,它不仅具有强烈的技术性,而且唯一性特征模糊,易于伪造,具有易失性,不能自证其客观真实性。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审查和认定网络证据,是一个极待探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法是均衡作品的作者、传播者及社会公众三方利益 关系的法,试图在网络作品版权人的专有权和为社会公共利益而设的合理使用之间划出一条界线。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维护作者权益始终是这个均衡思想的核心,仅有法律授予而无法律保护的权利不算是完整的权利。网络时代的到来向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著作权救济制度在网络时代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一套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机制。本文从网上版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入手,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对我国的网络版权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一)侵权人及其责任性质 网上版…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的到来向实体政府施加了不容回避的影响力,"网络化生存"的政府只有顺应时代转型的内在要求,实施政府再造,方能在网络时代维系其合法性和权威性。在网络时代面临再造重任的政府,必须对其所处的全新环境做出理性认知与判断。本文对网络化行政生态的描述集中于四个方面:网络政治的勃兴、网络经济的崛起、网络社会的成型、网络文化的繁盛。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04,(11):4-7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还只是少数业内人士熟知的名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热火朝天的网络话题讨论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大小小的网站都预示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特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风靡了全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而充满魅力的世界。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网络作为一种信息工具业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一个网络时代。然而,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在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阴暗丑恶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商标侵权行为也随之蔓延开来。现有法律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网络用户的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无明确规定,不利于商标维权。本文认为商标法可借鉴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共同侵权责任予以规范,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在网络时代对商标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始,世界进入网络时代,特别是90年代后期,电子商务,无论从技术、管理方面, 还是从安全保护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或新经济时代。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尚属空白。因此,对一些利用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侵权(特别是一些知识产权侵权)的行为,法律在制止直接侵权者的同时,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并未明确规定。这就涉及到网络交易平台的法律定位问题。本文试从一则商标侵权案例中就网络交易平台的法律地位问题谈一些浅薄的看法,以此在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方面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时代,网络的参与者是不分对象的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中的一员,自由地使用网络资源。随着世界的老龄化和低龄化的到来,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逐渐成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未成年人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大,所以未成年人逐渐成为网络时代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权利之维护随之摆在了立法者的面前,但是未成年人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特性,我们理所应当采取不同的立法予以保护。和一般人群不同的是,我们可以发现未成年人这一网络参与者的特殊性在于:一是他们的价值观还未形成,他们判断…  相似文献   

17.
因为在网络散布谣言引发一起群众聚集事件,目前,4G嫌疑人已被陕西省神木县警方控制。谣言自古有之,但在网络时代危害之甚则前所未有。对于网络谣言,目前的普遍观点是要严查严防严惩。值得深思的是,事后将造谣传谣者绳之以法进而严惩,即使行动迅速,也难以弥补谣言借助网络快速传播而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赵然 《法制与社会》2014,(1):233-234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作品的传播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受到了前所未有挑战。为了研究网络时代下著作权侵权问题,文章从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况,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确认,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几个方面分析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9.
刑法必须敏感地应对网络时代的各种变化。但是,面对网络时代的新型犯罪时,能够通过刑法解释路径予以应对的,就不需要采取刑事立法路径。在采取刑事立法路径应对网络犯罪时,没有必要也不应当制定所谓“网络刑法”;当下应当在刑法典内,分别采取增设条款或者在既有条款中增设行为方式与行为对象的立法模式规制新型犯罪。在增设新罪时,必须坚持法益保护主义。作为刑法保护对象的法益,其内容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中,有些利益以前没有受到刑法保护甚至没有被认为是一种利益,现在需要由刑法保护时,就成为一种新型法益;有些已经受到刑法保护的传统法益,在网络时代增加了新的内容(利益),外延发生了变化,且受到了新的侵害;有些利益原本属于传统法益,国外刑法与旧中国刑法都予以保护,但我国现行刑法没有予以保护,且这种传统法益在网络时代受到了新的侵害。以上三个方面,都是网络时代的刑事立法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马睿 《政法学刊》2002,19(3):82-84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类生活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长期处于出版业“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处于网络时代的编辑工作者要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成为网络时代信息发布的合格“牢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