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耐特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确立了新的研究视角,实现了社会批判的"承认理论转向",转向的标志著作是《为承认而斗争》。在《为承认而斗争》中,霍耐特按照蔑视与反抗的道德模式解释了社会冲突的经验根源,并以此为据,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冲突思想一开始就游离了承认运动的"道德语法",进而处于值得怀疑的倾向之中。殊不知,他对马克思社会冲突思想的道德性裁判,有着严重的理论偏颇。事实上,马克思解释社会冲突"语法"不是主体性的"道德经验",而是现实人的"感性活动"。马克思的社会冲突是"感性活动"自我异化的结果,从横向看,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对抗,从纵向看,表现为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阶级对抗。  相似文献   

2.
朱林 《唯实》2010,(11):25-28
法兰克福学派由于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反人性的一面,其社会批判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后工业社会时代,面对西方社会的社会心理病症、社会冲突加剧的情景,传统批判理论陷入困境,在批判理论层面上,社会的症结已经开始由对人性的肢解向间际交往的失落转变。霍耐特承认理论及由此而引起的论争使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实现了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3.
杨芳 《唯实》2011,(5):43-46
霍耐特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黑格尔的早期承认学说和米德的社会心理学为思想渊源,以"爱、法律、团结"的承认形式和"强暴、剥夺权利、侮辱"的蔑视形式为核心内容,以承认道德一元为基础的多元正义构想为理论主旨,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承认理论.这一理论为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借...  相似文献   

4.
阿克塞尔·霍耐特认为要促进人的自由离不开相互承认的主体间条件。他确立了一个社会所需的爱、尊重和重视的承认原则。,这种原则的证明经历了从本质论向历史进步论的变化。本质论认为人的认同和社会承认原则是超历史的、固定的,这种僵化的观点难免会抑制人们认同和承认关系的变化。历史进步论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了人们认同的自由变化,但是因为它依靠较强的历史进步标准,所以它仍然可能迫使具体文化中的人们去承认某种他们并不接受的认同。霍耐特的前后两种路径都面临着同样一种困境:旨在作为自由之条件的承认关系反倒构成了对自由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曲树元 《世纪桥》2014,(8):73-74
中国的城市建设在很多方面走入误区。如果不尽快走出误区,势必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中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误区蔑视自然蔑视历史蔑视美。如果不去制止这种运动,那么中国的土地将受到极大地浪费和糟蹋,大有不可逆转之势。根深蒂固的"几种意识"是城建走入误区的主要原因。小农意识,赶超意识,错误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6.
二战前后一些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家移居美国,看到美国电影业和录音工业地位显赫,很受震撼,这导致了法兰克福学派把眼光转向对现代西方变化着的文化模式加以评估.这前后,他们开始在与"肯定文化"比较中注意研究"大众文化"问题,后来演变成关于"文化工业"的研究.可以说,从"肯定文化"到"大众文化"再到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构成法兰克福学派30年代末、40年代及后来的许多社会批判著作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6,(5)
在我国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迅速,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得到了一定的承认。然而,在分析当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时,承认不足仍是根本性原因。因此,以承认为视角来检视和讨论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在霍耐特承认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承认寓意,其承认结构包括职业身份承认、职业能力承认和职业贡献承认。承认结构整体呈现出互构性特征。鉴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承认现状,从身份、能力和贡献三个维度形成治理承认,将成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8.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法兰克福学派之前,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往往是正面和积极的,但是他们却犀利地指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作用。马尔库塞结合弗洛伊德的思想,继承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立场,他指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会成为拘束人类精神的工具。不仅阻碍人类作为自然人的精神表达,还阻碍了美学的升华,最终使得社会陷入对物质的不断追求的病态中,人不再关注自己的政治权,只在乎物质的满足,统治阶级则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进一步通过科学技术控制人的精神自由,让社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最终成为一个新的病态社会,人类变成了只有理性一面的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史上,二战前后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阿尔都塞学派与八九十年代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可以说分别代表了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三种类型、三个阶段。法兰克福学派极力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试图克服异化意识,恢复人的主体性。而阿尔都塞学派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则借用语言学结构主义方法,凸现社会结构,特别强调把个人"召唤"为"主体"的恰恰是意识形态的结构。将二者进行比较,从学理的角度来讲,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术标识和精神符号,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功能是用哲学的方式切中社会现实。狭义的"社会批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几乎同义。全球化境遇下的紧张状态和矛盾冲突是承认理论及其争论进入公共领域讨论视野的现实动因,批判学派的承认理论由此应运而生。承认理论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转型。社会批判学派的承认理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座"思想富矿",对它的开掘有助于中国学者理解和把握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和理论走向。对于当代中国学者而言,当前重要的学术工作也许不只是从事一般的概念考证、代际划分和规范定义等细节考察,而是用"世界眼光"对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西方的新发展—承认理论及其完成的理论转型、思想实质和当代价值进行整体性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1.
只从哲学的社会功能层面来定位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还不能从根本上把握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的内在本质,容易忽视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的生存论基础,把哲学变成理论上的虚无主义。应该从生存论出发理解和阐释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因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继承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存在状态的关注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的批判。在今天,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为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哲学视野,同时也为在现实生活中彰显人的生存,实现人的价值与意义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万一温棚搭建起来,上市的蔬菜便宜得跌了本怎么办?"想种植大棚蔬菜增收致富,但庄浪县良邑乡李咀村农民仍顾虑重重。就在村民们瞻前顾后的时候,乡上组织他们到万泉镇霍李村大棚蔬菜种植区开眼界,霍李村种菜大户的"现身说法"让李咀村农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弊端日益显露,20世纪20年代开始法兰克福学派便认识到技术对人的异化,马尔库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向度"理论,尖锐地批判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单向度性,在极权主义制度上势必塑造"单向度的人"。同时代的阿道司·赫胥黎也认为科学的盲目发展使现代社会堕落,堕落的社会塑造"非人",这些观点无疑是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合理性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4.
余平 《党员文摘》2008,(5):42-43
去年,我到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进修了半年。一个周末,我和同胞赵先生一起去距法兰克福不远的美茵茨休假。我们从出租公司租了一辆大众轿车,从法兰克福南部进入高速公路3号线。德国有1万多公里高速公路.一半以上不限速,你想开多快就开多快。我们的车时速120公里.两边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飞快地从眼前掠过。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尤其是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历史唯物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社会理论,都为以科克斯和林克莱特为代表的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商逾 教授     
《理论学刊》2012,(5):131
商逾,1963年生,陕西西安市人,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2006年-2007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研修法兰克福学派。主要研究领域依次为历史决定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就是去除社会组织的行政化色彩,还其社会组织自治性、志愿性、独立性、非政府性的组织特征。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改革有其历史和内在缘由,广州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新尝试,包括制定相关法规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解决社会组织主动依附政府体系问题、应对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后的生存发展问题等。基于此提出了未来中国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视界     
瑞典家具巨头宜家公司继2月25日在欧洲门店暂停销售肉丸之后,又于27日宣布将暂停销售法兰克福香肠。宜家公司称,法兰克福香肠是和肉丸由同一家供应商提供的,在宜家自查中发现"可能含有一些马肉"的迹象。图为在瑞典斯德哥尔  相似文献   

19.
孔刚  阎静 《党史文苑》2007,(2):61-62
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尤其是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历史唯物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社会理论,都为以科克斯和林克莱特为代表的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我们似乎都很忙,好像都没有时间去看书。这一幕与两年前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的一名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描述的情形极为相似,文章是这样记述的:"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