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李林 《求是》2015,(3):11-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指引、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的新局面,深刻折射出人类社会一般意义上的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殊场域下所遵循的特殊性规律。本质观之,这些特殊性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全面依法治国工程中的自我展现和自我实现。历史观之,5年来的成就以及所展现出来的规律性特征不仅对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良性的法治指引、增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贡献了创新性的法治思维,而且为世界各国法治道路建设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法治经验和法治智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贡献主要体现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导;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进行了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为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4.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施新州 《党课参考》2023,(Z1):170-179
<正>学原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导;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共同构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指引、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须途径。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决定》强调指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和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辛的探索过程。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基本方略和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前,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持道路自信,笃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理论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制度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 《奋斗》2022,(4):6-11
<正>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一、研究宣传宋慈《洗冤集录》法制价值的现实意义研究宋慈《洗冤集录》的法制现实价值,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历史积淀和传承影响。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方面,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  相似文献   

11.
陈宏 《奋斗》2022,(5):19-20
<正>2022年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分析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立足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4,(22)
<正>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相似文献   

13.
正道路问题关系全局、决定成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4.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优势决定的,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践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旗帜鲜明地宣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思维层面遵循的是实践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仅形成了合乎自身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特质的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文化,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法治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思维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逻辑起点和检验标准;第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实践活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展现出来的实践思维形塑着其实践模式,包括领导模式、目标模式、制度模式和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7.
邓齐滨 《奋斗》2023,(1):43-45
<正>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4,(11)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基于法治的本体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归根到底是为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基于法治的历史维度,积极回应新时代主要矛盾新变化、承担起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历史重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定位;基于法治的关系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科学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权"与"法"的关系、"德"与"法"的关系、"改革"与"法治"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法理关系;基于法治的运行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基础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严格监督;基于法治的方法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遵循以目标导向思维、系统战略思维、社会工程思维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管总式"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0.
依规治党的价值指向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长期执政;依规治党的实践基础是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党内法规制度质量;依规治党的战略协同是实现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坚持依规治党、以德治党相结合。依规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是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