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适应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为此,国家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通过梳理这些政策发现,呈现出与时俱进制定指导性文件、注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引导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鲜明导向。在这些政策的驱动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迈进规范化发展轨道、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活力逐步提高等方面。同时,也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政策要求未同步、“政产学研用”的协同机制尚未健全、高校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不够浓厚、重项目而轻学生与重数量而轻质量等问题,需要通过规范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平台、积极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等路径,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从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可持续道路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管亚威 《山西青年》2023,(1):118-120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型,探索应用型办学定位的教育模式,建立符合各院校应用型办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创业实践教育现状,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与培养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高校承担着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支撑平台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TRIZ理论是解决创新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要素包括创业动机、创新思维、专业知识、通识知识以及创业意识等。高校应将TRIZ理论与专业教育、创业竞赛、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真正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校对创业教育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方法途径单一等问题。为此,高校应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并不断拓展创业实践途径,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校对创业教育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方法途径单一等问题。为此,高校应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并不断拓展创业实践途径,努力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中培育时代精神的有效载体。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提出的时代课题,强化改革意识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前提,培养创新精神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这些特征让创业教育与时代精神高度契合。创业教育能够在社会、高校、个人三个层面助推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创业教育可以通过让大学生感受改革创新的意义、培养创造性思维、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践行改革创新精神等路径培育大学生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八一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动力之源。八一精神具有丰富内涵,蕴涵着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因子。高校应将八一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八一精神为引领开拓双创教育新思路;将八一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化八一精神为动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让大学生走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大学生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潜在的生力军,但当前大学生创业现状不理想,创业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文章将大学生创业品格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厘清“以劳创新”的内在逻辑关联,进而提出劳动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品格培养的实践路径,探讨通过选定有效的创业品格培养方案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搭建创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平台,发挥多方协同育人优势,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凸显“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理念,加强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拓展大学生创业品格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0.
郭璐 《山西青年》2022,(8):101-103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能有效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又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面临着政策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困境,制约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在借鉴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建立系统性政策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1.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5,(10)
高校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培育和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升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破解就业难题,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在高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必须着眼于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实训体系,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和初级阶段,创业教育模式还不成熟。本文在分析制约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障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积极模式,即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充分调动大学生创业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创业心理和营造积极的社会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创业人才培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的培养。针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要建构新型的高校创业人才培育机制,必须从构建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营造创业人才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确立创业航标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大学生能够从"互联网+"中获得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但"互联网+"也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路径可以从构建对接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对接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思维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教学工程。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工业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突出,借鉴其宝贵经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改进目前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依托于产学研合作等途径,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有力措施。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试图结合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性,探讨学生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探索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一)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取得了一些成效。河北省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开设了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河北省各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相关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纳入学分管理系统。例如,河北金融学院开设了《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商业企业经营》《大学生创业实务》等八门创业课程。二是为大学生创业团队配备创业导师。目前,河北省高校不断加强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为指导学生创业组建了校内外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有的学校实行"双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6,(2)
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依托。然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提出整改措施,主要通过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搭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完善高校创新创业考核体系,进一步推动高校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积极探索向应用型学校转变的路径。加强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取决于其鲜明的办学定位,也是提升其内涵建设水平的必然要求。应用型高校独特的资源、师资、专业优势,使其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抓好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创新教育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联动机制、强化实践活动以及大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