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毛泽东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讲话》),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由逻辑起点到历史展开,由哲学的抽象概括到文艺的具体指南,由普遍的科学真理到中国革命的具体运用的光辉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回顾这一历程,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促进我们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去从事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郑建 《前线》2014,(6):70-70
<正>1888年,恩格斯在马克思的旧笔记本中,发现了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下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之后,《提纲》作为附录首次公开发表在恩格斯撰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单行本中。《提纲》一共包含十一条,只有短短的一千多字,但是恩格斯认为,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是马克思从  相似文献   

3.
杜梅萍 《前线》2015,(2):7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包括丰富的原创性思想,涉及了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重要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活水和思想基因。正如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我们也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重要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手稿》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第一个大纲,也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首次较全面的深刻批判。在肯定黑格尔辩证法的同时,马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但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一直是近年来哲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在如何认识和看待实践的问题上见仁见智,意见纷纭.尤其对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阐述的实践观,更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王金福先生在《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说的“能动的方面”是什么?》(原载《唯实》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1997年第8期全文复印.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中提出,应将《提纲》中的“能动的方面”解释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方面,以及关于主体创造性活动的思想和实践的观点.对于这种观点,我觉得仍值得研究和商榷.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理解来看,我认为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为了在这个问题上得到明确认识,本文拟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理解出发,阐释其应有的内涵,并对王文中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的商榷意见,以求教于王先生.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完成于1844年4—8月间,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关于古典经济学、共产主义和黑格尔著作的经济学哲学笔记。《手稿》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著作,但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直到1932年才首次公诸于世,并由此引发了西方思想界长达几十年的"《手稿》热"。这部《手稿》因为是在巴黎完成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三部著作当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逐步完成他的实践本体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在以人为主线创作《手稿》过程中,所指的人非是一般意义上的、抽象的、泛泛的人,而是指个人、自由的个人、关系中自由的个人,马克思在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再现了活生生的个人。  相似文献   

8.
张帆 《世纪桥》2013,(11):62-63
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创作《手稿》时的主线即是以人为主的。“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实践概念。如何更好的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概念,就是将以人为本建立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人类发展合目的性与合手段性的有机统一上。  相似文献   

9.
杜梅萍 《前线》2015,(2):66-7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期的一部重要的著作。由于处于这样一个重要转折点和起点上,可以说,它是马克思早期创作中影响最大的文本。《手稿》由序言和三个笔记本组成,以异化劳动作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全部论述的出发点,使看似散乱的结构有了一以贯之的内容。《手稿》对异化劳动论述之充分、深刻,使异化劳动成为一个经典的话题,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0.
<正>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哲学之诞生地的揭示和批判,同时也就道明了自己的新哲学的诞生地。《1844年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何以就是马克思之新哲学的诞生地?第一,它确立了新科学观。如阿尔都塞所说:新哲学的诞生总是要有新科学的存在来引出。例如,几何学之于柏拉图,解析几何与物理学之于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在其整体性上是有其内在一致性的。其中,实践自始至终贯彻其中,实践是人的本质特征、本质规定。而且,马克思还强调指出,为了改变非人的生存状态,真正实现人之为人,就必须消天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时代的产物,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之作。通过对以往一切旧实践观的批判,马克思阐明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彻底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得以诞生,这标志着马克思实践观对旧哲学实践观的巨大超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成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志。研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探寻其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远影响,对于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闪烁的理论光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东  刘军 《理论学刊》2003,50(3):25-29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起点不是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而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文版将马克思的手稿分为三个笔记本,并将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部分放入"笔记本Ⅲ"的做法并不科学.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应单独成为<手稿>的"第四笔记"或"第四手稿".<手稿>的主题思想应是实践观思想.<手稿>的实践观思想表现为有机统一的四个方面实践的自然前提、实践的本质内容、实践的歪曲形式及实践的未来表现.这四个方面组成马克思实践观思想的理论构件,即自然前提论、对象性活动论、异化劳动论,复归环节是人化自然论.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深入系统地发掘《手稿》中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这对于廓清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迷雾.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进入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他的第三次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一次是1844年前后的《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次是1845—1849年期间的《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特别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全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建构的新阶段,这也是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的开启时期。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文献第二版(以下简称MEGA2)所显示的最新资料来看,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之前,马克思还经历过一个重要的直接占有原始资料的研究过程,这就是全面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的《1850—1853年伦敦笔记》(以下简称《伦敦笔记》)。在对这个庞大的理论资料群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初步看到后来马克思科学思想的实验思路和直接原发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曹兴江 《世纪桥》2009,(15):63-63,6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从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其特有之实践观。实践并非指一般的物质性活动,而是指人类特有的自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存在三个基本特征,即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以及自觉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分水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范畴之一,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与基石。因此,正确地解读马克思提出的独特的实践观,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体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发展成了系统的理论,即异化劳动理论。下面谈谈我对异化劳动理论的一点肤浅看法。一、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马克思最早谈到劳动异化是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在这里,他提出了人的劳动本质的异化,但并没有展开说明。在《手稿》中,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文件,它从实践观、社会历史观、认识论三个层面澄清作为新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关系。《提纲》从"对象性活动"角度重释"实践",突破费尔巴哈提出但却无法深入的"感性确定性",扬弃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观的影响,为唯物史观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西方形形色色的“马克思学”家,竭力宣传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后期,特别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抛弃了作为“真正的马克思”的“启示录”的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概念.他们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亦称《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异化问题,制造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晚期思想的对立,贬低《资本论》的科学价值。对此,我们不能苟同。本文拟从探讨《资本论》中的异化思  相似文献   

20.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最早刊载在《中共党史资料》第6辑上,1985年1月,又在《遵义会议文献》一书中发表,并说明《提纲》“是1935年陈云同志传达遵义会议情况提纲的手稿.手稿形成于遵义会议后不久从威信到鸭溪的行军途中,时间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具体日期尚难确定.手稿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实,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由于经过专家、学者的考证和注释,多年来,几乎所有党史研究和教学、宣传工作者,都把《提纲》作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