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器官中IgE的表达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ong ZQ  Xiao F  Feng Q  Xu XM  Zheng J 《法医学杂志》2006,22(1):18-20,F0004
目的寻找法医学鉴定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理形态学诊断指标。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豚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0,6,12,24h等4个时间点的心、肝、肺、肾、脾、胃、肠、气管及扁桃体组织中的IgE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肺及气管组织IgE呈阳性表达,脾组织IgE呈弱阳性表达,以死亡即刻表达最强,且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各时间点的显色信号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其它器官及对照组9个器官均无表达。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E在肺、气管、脾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法医学鉴定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理形态学诊断指标;肺及气管组织IgE阳性强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提示法医学鉴定过敏性休克死亡应尽早尸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豚鼠过敏性猝死后血清Ig E随死亡时间(PMI)的变化规律,探讨冷藏尸体血清Ig E在过敏性猝死法医学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建立过敏性猝死的豚鼠模型,置室温(20℃)保存6 h后,于4℃冷藏,于死后6、12、24、36和48 h取血清,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豚鼠血清Ig E的含量。结果过敏性猝死豚鼠与对照组豚鼠血清Ig E含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后6、12、24、36和48 h之间血清Ig E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猝死6 h后将尸体置于4℃冷藏条件下保存,48 h内进行血清Ig E检测对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心、气管、喉头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死后变化规律,寻找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诊断的客观指标。方法参照文献建立豚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豚鼠心、气管、喉头IL-10在死后0h、48h(4℃冷藏)、5d(-20℃冷冻)、7d(-20℃冷冻)四个时间点的表达量。结果在健康的豚鼠(对照组)心肌细胞、气管、喉头粘膜上皮细胞中IL-10均呈弱阳性表达,而在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实验组)心肌细胞、气管、喉头粘膜上皮细胞中IL-10均呈较强阳性表达,各实验组与相应的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在死后冷藏48 h或冷冻7 d内,IL-10在心、气管、喉头的表达量呈缓慢减少趋势,但各实验组之间IL-10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死后冷藏48h或冷冻7d内尸体,其心肌细胞、气管、喉头粘膜上皮细胞IL-10呈较强阳性表达,这可能成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鉴定的较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豚鼠过敏性休克死亡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的表达情况,试图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方法健康豚鼠24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死亡即时组、冷藏48h组和冷冻7d组,每组4只。实验组将0.5mL人混合血清用生理盐水1∶10稀释,注射于豚鼠后掌皮内,致敏后3周以人混合血清1mL注入心腔诱发过敏性休克致死;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混合血清。提取豚鼠心血及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豚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阳性细胞数量较少,分布在小血管和小气管周围。实验组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多数细胞形态不规则,阳性染色颗粒脱出肥大细胞并弥散到组织间隙。冷藏48h和冷冻7d的条件下对这两种酶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过敏性休克致死豚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的表达明显增强,在冷藏48h和冷冻7d内的条件下,可作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一项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CR  Xue SH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06,22(6):445-447
过敏性休克死亡在临床医学及法医学鉴定中较为常见,但过敏性猝死的死后诊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一大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了过敏性死亡血清IgE、组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P物质的含量以及其在肺脏和胃肠等组织中的免疫表达,试图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准确的形态学依据和诊断指标。本文就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诊断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IL-4和IL-10在青霉素过敏死亡豚鼠死后0~48h的水平或表达。方法采用青霉噻唑蛋白致敏和激发,豚鼠死后0~48 h提取血液或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组织表达和IL-4、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肺和气管中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的表达增强,血清、肺、气管中的IL-4、IL-10水平增高(P0.05)。结论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IL-4和IL-10在青霉素过敏死亡鉴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氯胺酮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变化规律及温度对再分布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室温组24只、冷藏组18只)和1个对照组(6只),实验组大鼠以氯胺酮290mg/kg灌胃,45min后缺氧处死,分别置于室温(24℃)和冷藏(4℃)条件下,于死后不同时间(0、12、24、48h)取心血、外周血、肝、肺、肾、心肌、大脑,检测其中氯胺酮含量;对照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各对应组织器官样品为空白对照。血和组织样品中加入内标物SKF。。后碱化,乙酸乙酯萃取,GC/MS全扫描定性,内标法、工作曲线法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结果室温条件下,大鼠死后48h内随着死亡时间延长,心血、肺、肝中氯胺酮的浓度呈升高趋势(P〈0.05),肾脏中氯胺酮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P〈0.05),外周血、心肌和脑中氯胺酮的浓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冷藏条件下,血液及组织中氯胺酮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心肌外,各样本浓度均低于相应时段室温条件保存的样本。结论氯胺酮在大鼠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温度对大鼠死后血液及组织中氯胺酮浓度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豚鼠过敏性休克类胰蛋白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Guo W  Chen YC  Liu SP  Cheng JD 《法医学杂志》2001,17(4):212-213
目的探索过敏性休克法医学客观诊断标准。方法建立豚鼠异种血清过敏性休克模型,采用专性底物对模型鼠的血清,肺,气管类胰蛋白酶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过敏性休克豚鼠血清,肺,气管类胰蛋白酶活力均增加,且三者增加的程度是平行的。结论过敏性休克时,血清,肺,气管类胰蛋白酶活力增加可作为法医检案客观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休克豚鼠血浆咽喉肺组织中P物质的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过敏性休克法医学鉴定的诊断指标。方法制备豚鼠过敏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中P物质浓度;免疫组化SABC法和BI-2000图像分析系统对咽喉和肺组织的P物质免疫反应进行染色观测,计算阳性指数(PI)。结果与对照组含量(87.70pg±7.60pg/μl)相比,过敏性休克豚鼠血浆中P物质含量 (131.01pg±18.93pg/μl)增加,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呼吸道内P物质免疫阳性反应增强,实验组咽喉和肺组织PI值分别为63.59±14.51和55.98±14.8,对照组咽喉和肺组织PI值分别为33.32±8.04和20.51±6.76, 两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P物质在过敏性休克豚鼠血浆浓度增加和呼吸系统组织中免疫阳性反应增强,可能有助于过敏性休克的法医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在过敏性休克死亡人体肺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对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进行检测,同时以10例CO中毒死者为对照:采用图像分析仪及Image—pro plus 5.0.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计算阳性肥大细胞数及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荧光表达强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休克死亡人体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的表达增强.可作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形态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休克死亡体内血栓素B_2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非平衡法,对青霉素和血清过敏性休克致死机体的血浆、肺、脾和肾中血栓素B_2(Thromboxane,TXB_2)进行放射免疫分析(RIST)。正常对照组血浆中TXB_2含量是9.63±1.77(ng/ml),实验组休克前是9.264±3.01(mg/ml),两者P>0.05。青霉素休克组30.36±10.72(ng/ml);血清休克组40.10±6.51(ng/ml),与对照及休克前相比均P<0.01。对照、青霉素和血清过敏性休克肺中TXB_2依次为:89.90±6.57、171.96±18.07和187.70±18.89(ng/g)(P<0.01)。脾中依次为:68.334±10.09、137.68±15.97和173.72±18.75(ng/g)(P<0.01)。肾中依次为:73.89±5.05、128.30±19.99和152.15±17.77(ng/g)(P<0.01)。过敏性休克致死的机体置室温6或12h,或冰箱48h后,不明显影响TXB_2的检测。研究者认为:发生过敏性休克时,血栓素系统发生剧烈变化,表现为血和脏器中TXB_2的增加,可为确定过敏性休克死亡提供一个重要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混合人血清诱发豚鼠过敏性休克猝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n GM  Bai JW  Gao CR 《法医学杂志》2005,21(3):169-170
目的建立多人混合血清致豚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动物模型。方法将健康豚鼠18只随机分为致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将致敏组豚鼠右侧后爪掌皮内注射致敏原免疫3周后,诱发过敏性休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致敏原。结果致敏组豚鼠均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及体征,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E水平显著增高。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过敏性休克的豚鼠实验动物模型,进一步证明了异体混合血清的高致敏性,为过敏性休克的临床及法医学诊断及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检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机体血中IgE类抗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豚鼠体内的IgE类抗体。结果显示:休克组血清中总IgE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用青霉噻唑蛋白(Penicilloylated Protein)作包被抗原,检测特异性IgE,以阴性参考血清的平均光密度加3个标准差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发现过敏性休克动物血清中特异性IgE均呈阳性反应。本研究还发现:休克组动物在休克前、后特异性IgE间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虽然休克后特异性IgE略下降,但仍明显高于阳性标准。本研究认为:IgE量的变化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关系应是:体内IgE升高并不必然导致过敏性休克,但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甚至导致死亡,应是IgE,特别是特异性IgE出现和升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4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的特点.方法 对14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与62例非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的血清IgE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过敏性休克死亡大多发生于医疗机构,占77.46%.采用单纯静脉给药方式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占53.5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在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生前治疗药物中占有重要比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多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非过敏性休克死亡组的血清IgE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死因鉴定应根据案情、解剖检验结果及血清IgE水平等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敏性猝死法医学鉴定的诊断方法和指标。方法采取10例正常人、9例过敏性猝死和19例其他死因(排除过敏反应、冠心病)尸体的静脉血,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Pharmacia UniCAP100过敏原定量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gE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过敏性猝死和其他死因的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过敏性猝死者的血清类胰蛋白酶和IgE含量升高,与其他死因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他死因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死因相比,过敏性猝死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增强(P〈0.01)。结论过敏性猝死者血清IgE和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含量显著升高;过敏性猝死者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染色增强。  相似文献   

16.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咽喉、肺、小肠组织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MCT) ,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鉴定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交通事故致严重颅脑损伤死亡者 10例 (对照组 )、明确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死亡者 15例(实验A组 )和羊水栓塞死亡者 8例 (实验B组 )的尸体 ,分别取其咽喉部、肺及小肠组织 ,石蜡切片 ,HE染色及用免疫组化超敏SP法进行MCT染色。结果 实验A组的咽喉部组织充血、水肿 ,咽喉部粘膜下层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为 48 2 3 ) ;实验B组的咽喉部粘膜下层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为 42 72 )。肺间质尤其是小支气管壁及小血管壁上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分别为 46 98和 43 5 0 ) ,小肠粘膜层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分别为 48 2 3和 42 72 )。对照组的咽喉部、肺和小肠MCT颗粒计数较少 ,分别为 7 79、 12 94和 2 0 2 5。实验A组与对照组相比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实验A、B组相比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过敏性休克及羊水栓塞死亡的尸体 ,其咽喉部组织、肺组织及胃肠道组织MCT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