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出路在于全面改革开放。 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移,集中精力搞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是国际激烈经济竞争所要求。  相似文献   

2.
1956年是建国以来我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探索,在思想上收获十分丰富的一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和新方针。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超前完成,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早在1956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讲活就指出,我们总是说资产阶级“唯利  相似文献   

3.
《求是》1999,(21)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南。一、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工作重点的确定和转移,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他总结以往的教训,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结果。早在1956年9月,党的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7,(8):55-55
马龙闪在第389期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邓小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全面突破。对这些重大突破.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对斯大林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模式论的突破;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吸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思想创造,对苏联社会主义“超阶段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因而,适合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良好开瑞中共“人大”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后,提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家的政治生活已经不再是搞阶级斗争,而是“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因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问题必须成为中共“八大”的重要议题。第一,适应国家战略转移的要求,提出扩大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次年9月,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又率先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重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此后20多年的历史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这个改变是50年代后期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曲折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源。一、改变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是毛泽东个人主观作为党的八大,曾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正确的论述。八…  相似文献   

7.
党的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人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八大制定的“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路线,是在科学总结我国社会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后提出的,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八大路线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使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曲折坎坷,步履维艰,付出很大的代价。在纪念建国50周年之际,分析八大路线中断的原因,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  相似文献   

8.
在庆祝建国5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回顾共产党人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适时实行工作重心转移的教导,胜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历史性转变的光辉历程,总结在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透视在指导思想和思想方法方面的得与失,可以提高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为今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在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在正确分析建国前主客观形势的基础上,辩证地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的工作重心转…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0,(15):44-44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表述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表述,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揭开了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序幕。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体制变革,打破了“一大二公”的经济模式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等弊端,极大地解...  相似文献   

11.
(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了(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前的酝酿)一文,其中有些史实不够准确。现大体上按史事发生的时间为序列举几例于下,供参考。一、文章说:“1975年4月至6月间,在毛泽东支持T,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三次会议”,对江青等展开批评。事实是,由于“四人帮”提出所谓反经验主义问题,毛泽东对“四人帮”进行批评,由此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有四次,而不是三次,其中有一次是毛泽东亲自召集并主持的。具体说来这四次会议是:4月27FI,政治局开会讨论毛泽东4月23日对新华社(关于报导学…  相似文献   

12.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中心,中国共产党在此实现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党的工作重心在此实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并提出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把进京称之为“赶考”,并指出: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不要被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他为全党出了一道历史性的考题,并且亲自做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决定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前进方向、工作重心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实践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在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逐渐陷入迷雾,其间,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总的说来,是一个从基本正确逐步走向错误的过程.对于失误的原因,学术界从各个视角进行了广泛探讨,本文试图从哲学的层面来剖析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认识问题上产生迷误的深层次根源,并解析其历史启示,意欲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为培养当代领导干部战略思维提供有益之鉴.  相似文献   

15.
全面系统地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支柱地位马桂经早在1994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曾明确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对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从而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二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梁栋 《唯实》2000,(3):21-23
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的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一、依据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为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6,(5):22-2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个重要方面。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中共中央曾多次郑重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个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9.
秦慧杰 《世纪桥》2008,(17):53-56
本文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社会基础,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为阐述问题的出发点,概述了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总结出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是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对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甘肃省委工作部门的设置和调整,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和管理体制的调整进行的。主要经历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