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20年春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知阶层集聚于老渔阳里2号,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宣传、阶级动员、人才培养、组织创建、筹备成立大会、初期发展等项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期,老渔阳里2号因其在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作用,被确定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二馆。但由于各种原因,几年后被关闭。2018年10月,老渔阳里2号整治工程启动,将恢复其革命历史纪念地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1920年2月19日(除夕),寒冷的北风,不时侵袭着上海。在北京被警方追捕的陈独秀,经李大钊秘密护送至天津,乘船悄然来到了上海,住进了不显眼的惠中旅社。不久,搬到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居住。 老渔阳里2号,是一幢一楼一底普通的石库门房子,原来是安徽都督柏文蔚居住,人称“柏公馆”。柏文  相似文献   

3.
在风雨飘摇的20世纪20年代,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渔阳里成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地,其中,渔阳里2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诞生的整个过程。这里是多种进步刊物的创办地,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组织地,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地,中共一大召开的筹划地,中国共产党中央局的办公地,在中共党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 1920年4月,经李大钊介绍,魏金斯基一行来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商谈了在上海建党的工作。为了沟通中俄两国间的关系,他们决定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建立中俄通讯社(后改称华俄通讯社),由魏金斯基的翻译杨明斋负责。  相似文献   

5.
兄长牵线 喜结良缘 1919年底,20岁刚出头的长沙学子李启汉,随毛泽东领导的驱逐军阀张敬尧请愿团来到北京.在湖南同乡、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的帮助下,李启汉进入北大旁听.邓中夏比李启汉大4岁,像兄长一样关照他,1920年5月又推荐他到上海华俄通讯社工作.在这里,李启汉与陈独秀、李达等结识,随后加入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邓...  相似文献   

6.
1920年初.陈独秀为筹备在上海出版《新青年》,曾约陈望道、李汉俊、李达和茅盾等人。到其位于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二号的寓所谈话。茅盾后来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会见陈独秀。  相似文献   

7.
肖舟 《党史文汇》2002,(4):18-20
1920年8月,设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这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出版的一本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它的出版,对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推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8.
从1920年春陈独秀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酝酿建党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树德里望志路106号召开,宣告中共正式成立,中共建党活动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围绕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这一方圆不过一公里之遥的里弄街区铺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上海复兴公园街区作为革命阵地,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机缘,与这一街区的区位环境、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思想认识及其与国民党人的关系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据民国时期老报纸《铁报》的一篇文章记述,有一个叫"杨松白"的旅俄华侨于1920年随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在上海渔阳里6号创办外国语学社,作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展社会工作的主要活动场所。比照其他史料可知,杨松白就是建党时期的重要人物杨明斋,"杨松白"是为杨明斋的别名。  相似文献   

10.
渔阳里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渔阳里与"渔阳里研究"、渔阳里的叙述与综合研究、渔阳里的专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述评,进而提出"渔阳里研究"亟须开拓新的资料来源,运用多学科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11月16日,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上海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由上海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俞秀松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新渔阳里6号的石库门里创办了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取名为“外国语学社”。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众多干部学校中,外国语学社算是最早的一个。它既是建党早期为全国各地离开家庭和学校要求进步的青年搭建赴俄学习的平台,也为处于秘密状态的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提供了公开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  相似文献   

13.
《湘潮》1998,(3)
今年3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先驱李启汉同志诞生100周年纪念日。在短暂而光荣的生命历程中,李启汉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李启汉,又名李森,1898年3目28回出生在江华码市李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李启汉少年就自救国大志。”五匹”运动前后,他先后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和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活动,开始接触和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0年,在上海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参加了上海共…  相似文献   

14.
季静云 《党建》2023,(7):55-56
<正>在上海市太仓路127号,矗立着一幢坐南朝北、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建筑,这是百余年前博文女校旧址所在地。墙上的铭牌标明此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宿舍旧址”。1921年7月,毛泽东等在上海参加党的一大时就曾居住在这里。1920年初,陈独秀带着《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往上海。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成立,实际上扮演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角色。在上海及北京党的早期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  相似文献   

15.
李启汉,1898年3月28日生于湖南省江华县(今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朝阳村一个农民家庭.乳名志生.字仙槎。1917年转入长沙岳云中学读书。五四运动时期他积极参加湖南爱国运动.接着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1920年在上海参加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李启汉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运领导人.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有一个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的,至少是被淡忘了的革命旧址──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所在地。该址位于南昌路100弄2号,科学会堂对面,首称环龙路老渔阳里(后改称铭德里)2号。说它被淡忘,是因为这里既无人参观,也无人加以直传。几十年来,它默默地处在一个冷清的角落里,和近在咫尺的中共一大会址每年接待成千上万参观者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从历史的连续性来说,假如没有1920年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成立,就不可能有次年的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中共一大也是由中共上海发起组筹备召开的。中共上海发起组…  相似文献   

17.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9):F0002-F0002
最早的中共中央局机关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位于上海市南昌路100弄(原环龙路渔阳里)2号。曾是原安徽都督柏文蔚的寓所。1920年初陈独秀到上海后,便寓居于此,移沪后的《新青年》编辑部也设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霞飞路渔阳里6号正式成立。 第一个报道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况的人:1920年,瞿秋白以北京《晨报》驻俄国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苏俄,写了大量介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真实情况的文章。 第一个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人:1923年,瞿秋白把中文配到歌谱里。又把译稿发表在《新青年》上。 第一名女共产党员:1920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缪伯英是当时北京地区惟一的女共产党员,也是我党第一名女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个青年团组织是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诞生的。发起人有8个: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沈玄庐、袁振英、金家凤、叶天底,前6位都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会议把青年团的名称定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亦即S·Y青年团(英文“社会主义”“青年团”两词的第一个字母)。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书记陈独秀也参加了会议,指派这8个人中最年轻的21岁的俞秀松为“负责人”,参加会议的苏共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提议称为“书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次年,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从1952年开馆以来曾征集到一批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有关文物史料。1961年6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周伯棣曾将一帧1921年4月3日外国语学社学生罗亦农、柯庆施、周伯棣3人的合影原照由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转交给纪念馆。外国语学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的一个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 ,是在1920年9月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 ,地点就设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内 ,即霞飞路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周伯棣当年不仅在外国语学社学习 ,而且还在该学社担任图书室管理员。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