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行》2016,(2)
正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赵乐际朱镕基表示哀悼李鸿忠王国生张昌尔看望慰问家属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第六届湖北省政协主席沈因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2月20日15时09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沈因洛同志逝世后,按其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向遗体告别,不举行追悼会,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赵乐际、朱镕基对沈因洛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6,(2)
正省老领导沈因洛同志20日因病辞世,96年的人生历程画上休止符。去世后3小时,遵照沈老生前意愿,家属将他的遗体捐献给了红十字会。18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征战疆场、服务国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湖北改革发展呕心沥血,他用毕生心力,书写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爱党、爱国、自律、为民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惟留清风在人间!"22日,沈因洛同志追思座谈会上,人们这样评价他的人格魅力、品德操守、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6,(12)
正2016年2月20日,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因病在武汉去世,享年96岁。从踏上抗日救亡战场,到带领武钢创造辉煌,再到走上湖北省领导工作岗位,沈因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石门峰武汉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的第1304个名字,是沈因洛留给后人最后的"痕迹";没有花圈、没有哀乐、没有追悼会——捐献遗体,丧事从简,是老人一直念念于心的最后承诺。  相似文献   

4.
王琰  康曦 《春秋》2011,(2):30-33
2010年12月1日,一位行医65年的老人在济南安详地离去了。家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体捐献给了济南市红十字会,成为山东省历史上第一位捐献遗体的外国友人。老人的后事没有隆重仪式,没有追悼会,甚至没有一个花圈,一束鲜花,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家人希望用这种方式,送老人安静地离去。然而众多的济南市民闻讯后,自发到老人的家中吊...  相似文献   

5.
《世纪行》2016,(12)
正不写回忆录、不接受个人专访,不帮秘书谋位子、不给司机开口子、不为家人批条子;去世后遗体捐献,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式……"活不争利,死不占地。"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2016年2月20日因病在武汉去世,其以身载道的党性修为成为人们深切怀念的对象,其清风正气的光辉形象,更是如同一面明镜照进人心。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12月13日,合肥市农工党党员姚敬业因病离开了我们,他生前留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体捐赠给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捐献中心,供医学教学研究所用。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不平凡的行动,表现出一名老党员的高尚品格和大爱情怀。  相似文献   

7.
《黄埔》2009,(1):10-11
2008年10月24日,深受广大黄埔同学爱戴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运昌离开了我们。李运昌会长是一位经历了中国百年风云的老人,一位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浴血沙场的老将军,一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的老共产党员,一位把自己的晚年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祖国统一事业的老黄埔学长,最后他还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祖国的医学研究事业,这一切都让我们无比感动和敬佩。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生命     
汤军 《思想工作》2005,(9):20-21
2004年12月27日,一位年仅28岁的赤峰女孩在她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死后无偿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用自己的角膜为他人换来光明,为医学研究捐献遗体。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12月21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红十字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24年3月1日起施行。1997年颁布施行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同时废止。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团体,红十字会的募捐、救灾、救助、应急救护、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等工作备受社会关注。新颁布的条例共八章50条,对红十字会的组织、职责、财产、保障、监督、法律责任等内容予以了明确。  相似文献   

10.
《乡音》2013,(10):2-2
【人物名片】陈晓星,男,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唐山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河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唐山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做好红十字会的带头人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主要职能是"三救、三献"。"三救"即救援、救护、救助,"三献"即推动无偿献血、组织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捐献人体器官。2006年1月,陈晓星担任唐山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后,他将个人追  相似文献   

11.
上海电机学院离休干部唐磊是一位有着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8月,已90高龄的唐磊因病去世。按照老人生前的遗愿,其家属将其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作为医学研究。这位值得敬仰的老人生前一直执著追求,挥洒真情,一刻都没有停止为党的事业作出奉献。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10,(5):21-2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政协第六届河南省委员会主席阎济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5月3日11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5月9日,阎济民同志的遗体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相似文献   

13.
河北沧州市残疾人李铁生因伤致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为了回报社会,他表达了要捐献遗体的愿望。2006年7月11日,李铁生终于在《沧州市公民生前志愿无偿捐献遗体申请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相似文献   

14.
有这么一位令人钦佩的老人,当他知道社会上有那么多人需要健康的器官挽救生命时,拿定主意,死后要无偿捐献自己一切有用的器官,并为此不辞辛苦奔波数年,终于将手续办妥。 透过辛劳的历程,老人对遗体捐献有了新的认识。他说,国家在这方面是不是投入得太少,注意得太少了,只有提倡,只有号召,却没有组织。他呼吁:遗体捐献亟待立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月20日上午,东风公司总医院太平间哀乐低沉,人们表情肃穆。东风公司总医院原皮肤科主任、农工党党员唐以昭同志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追悼会结束后,遗体被车缓缓运往郧阳医学院。郧阳医学院与唐以昭的家属在该学院举行了简短的遗体捐赠移交仪式。郧阳医学院解剖实验室高级实验师郭国荣称,医生捐赠遗体在全国都属罕见。“据我了解,唐医生应该是我们湖北省首位损赠遗体的医生,并且他们的遗体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一位年迈的老医生,临终前还牵挂医学事业。其实,唐老捐献遗体的想法由来已久。1991年,他赴重庆参加哥哥的追悼会时,当时哥…  相似文献   

16.
肖国金 《世纪行》2010,(6):32-33
<正>我任湖北省政协六届专职副秘书长时,沈因洛主席走进我的办公室,谆谆教导我:"千万不能坐而论道",对我围绕参政议政搞科研,起了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而没有遗体,就没有解剖。然而,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我国遗体捐献工作起步晚、阻力大、发展慢。上海市遗体捐献工作自1982年在我国大陆率先开展,并于2001年3月1日颁布实施了第一部遗体捐献的地方性法规。截至2015年底,上海遗体捐献登记累计已达41170人,约占全国的1/3,实现捐献累计8770人,约占全国的2/3,成为了全国遗体捐献工作的领头羊。回顾历史,在遗体捐献工作的推动、立法和率先垂范方面,上海九三社员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相似文献   

18.
3月10日,90岁的农工党党员刘子严同志去世,遵照刘子严老人的生前遗愿,他的遗体捐献给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3月11日上午8点,刘子严老人遗体捐赠暨告别仪式在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第三教学楼前举行。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联祥,邯郸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曾雪梅,农工党邯郸市委会秘书长岳增平,部分农工党员、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师生共100余人参加。刘子严生前是邯郸市眼科界的权威。刘子严的儿子刘兵说,父亲还在壮年时,就已经有意去世后捐献遗体。参加捐献仪式的农工党党员们表示,刘予严老人不仅是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更是农工党党员的楷模和骄傲。  相似文献   

19.
王刚 《黄埔》2013,(2):111-111
2012年6月19日上午十时,石河子殡仪馆一号大厅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一位百岁老人安详地静卧在鲜花翠柏中,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他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届、第八届政协委员,自治区第五届政协常委、新疆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师景岳同志:在低缓的哀乐声中.  相似文献   

20.
他人如其名,33载扎根山区,将最美好的人生岁月献给了大山。他用赤子般的忠诚,坚守着自己的承诺,践行为民代言的崇高宗旨。他,就是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宜都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人大主席周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