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各地区之间、地区内部各地之间的经济金融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而经济决定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相适应,金融发展也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金融发展的东西差异尤其显著,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的金融创新不足。造成西部金融受抑制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与西部金融相关制度供给的相对不足。如何打破区域金融的非均衡发展和消除西部金融对经济的抑制,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韩磊 《群众》2020,(6):50-51
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江苏形成了完备的实体经济体系,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在金融发展超前化与过度化、实体经济收益率增长乏力、金融资源在实体经济层面错配等因素影响下,江苏实现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金融服务若仅着眼于如何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筹集和配置资金,虽能应对实体经济资金短期约束问题,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构建高质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系,需要突破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局限,实现金融资源供给与实体经济企业需求的对接,疏通金融资源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环节效率,实现金融服务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3.
提高西部大开发中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离不开城市商业银行。文章首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并在剔除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对2009—2016年西部地区1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前期在经营管理水平及运营能力提升的带动下,西部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体现为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后期在规模效率递减及技术退步的双重作用下,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下滑;14家样本城商行中仅有4家城商行全要素生产率几何平均值大于1,占比不到三成。随着规模效率递减的到来,西部地区城商行可以同时通过进一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两个路径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作为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会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怎样使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道路为很多人所关注。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耦合协调度判断湖北省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90-1999年为不协调时期,耦合协调度为负值,2000-2009年为基本协调时期,协调度为正值。2.2009年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存在地区性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较高,中间水平和低水平地区耦合协调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在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中,要构建与沿海经济带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金融是连接各种要素市场的纽带,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有效程度决定了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的当前时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更值得关注。本文分析指出,为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化解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促进经济金融协同发展,金融业必须立足实体经济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对接实体经济需求投向,必须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同时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7.
杨行健 《前沿》2002,(8):38-42
当前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全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正确处理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全国总体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西部大开发与东部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 ,以科学、可行的区域发展的战略举措并通过有效途径 ,促进东、西部地区间良性互动 ,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使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8.
张利华  申昌元 《前沿》2011,(24):122-123,183
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增强地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促进经济与金融发展有重要意义。江西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经济基础不强、金融法治环境不理想、信用体系不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缓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要优化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法治环境、构筑全面立体的信用体系、加快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创建稳定协调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域,首先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做出评价;然后深入分析影响其协调发展的因素;最后,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颖 《求索》2008,(10):21-23
本文运用协整方法对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比研究了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机构效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带动作用,但需与实际利率、资本生产效率等因素结合才能共同构成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实现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仍需较长过程。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地区经济差异评价及协调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区间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当前,湖北省的地区差异之明显,因此,湖北省在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应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适度倾斜、总体协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同时,政府必须为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重点塑造三大城市经济圈,增强其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提高落后地区自身发展的能力;坚持城乡网络化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胡杰  杨莉 《求索》2010,(6):42-44
西部区域金融发展的一个有效可行途径就是建立西部区域金融中心,而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取决于当地金融与经济的互动程度及实际发展水平。于此,本文利用1978—2007年的样本数据,通过ADF检验、E-G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ECM)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西部区域金融发展的三个中心城市——成都、西安和重庆从金融支持角度展开实证比较分析。研究认为,重庆市区域金融对经济的增长支持力度最强,最具有辐射力,适宜作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目标思路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的核心在于寻求城市圈经济与金融支持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的实践路径,应该包括培育货币市场,完善资本市场;鼓励金融业和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鼓励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和谐发展;分层次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监管信息共享制度;发挥区域金融主力军作用,全面提供信贷、结算、智力支持和财富管理服务;打造城市圈金融中心,推动区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彭伟  戈银庆 《前沿》2010,(24):18-20
西部地区是众多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然而,基于经济发展需要的对自然长期的无节制掠夺,导致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生态耦合链的断裂。这不仅使西部民族地区陷入贫困—生态脆弱的恶性循环,而且危及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求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耦合的途径,实现生态经济耦合链的重接,成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张惠 《桂海论丛》2014,(4):43-47
我国金融市场运行中存在扭曲现象,实体经济发展驱动力不足。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推进,从根本上改变着实体经济的生存发展环境,处于弱势地位的实体经济部门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冲击与压力难以预测。现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着偏离实体经济发展、资金价格扭曲、资源配置无效等问题,"普惠金融"理念并未真正植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实体经济弱势群体遭受挤压。突破实体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是遵循市场价值的基本规律,积极化解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的负向效应,提升实体经济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张为付 《群众》2020,(3):18-18
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2020年预期目标,我国宏观经济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统筹推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综观当前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实际,稳金融需要着力做好稳金融服务、稳金融秩序、稳金融体系、稳金融开放四项工作。稳金融服务,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稳金融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推动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共生共荣。首先,要有效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着力畅通“宽货币”向实体经济“宽信用”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优势互补显得越来越重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东西部地区的互补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李鹏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国的经济格局大体是: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但生产力水平较低;东部生产力水平较高,但自然资源不够丰富,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互补性很强。积极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民族间的经济交往,是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支柱。”①一、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的直要意义从地理位置上分,我国内蒙古…  相似文献   

18.
虚拟资本及其对实体经济发展之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妍  郑贵廷 《求索》2012,(1):8-10
虚拟资本是现代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实体经济为虚拟资本的运行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虚拟资本能够在金融领域内脱离实体经济独立运行,实体经济是虚拟资本运行的基础,实体经济的良好运转产生了对虚拟资本的需求。当虚拟资本适合于实体经济规模时,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当虚拟资本的发展过度占用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资源时,会扭曲资源配置直至产生泡沫经济。本文主要针对虚拟资本在实体经济运行中产生的效应进行研究,虚拟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了"储蓄-投资"转化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金融一体化效应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构建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12—2021年31个省份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了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进一步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但在区域分布上存在异质性;全国层面基尼系数有所下降,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内差异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区域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一级指标中经济、文化、社会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关键共性障碍因子,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中主要障碍因子各区域不尽相同。基于此,从补齐各区域协调发展短板、畅通要素跨区流动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突出城市群都市圈引领带动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作出的一种政策安排,需要通过市场协调和政府协调共同实现。其中,政府协调更为重要。政府协调主要是通过制度来体现,因此,制度的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制度创新体现在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消除地区之间要素壁垒,实现地区间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等方面。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应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根本转变过程中,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