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迅 《中国减灾》2022,(5):32-35
灾害损失评估是地震灾害应对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20世纪以来既有震害评估方法的局限,专家学者通过震害调查、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以"变形饱和"为标志的建筑结构地震致灾机理新认识,概括了"变形饱和"的宏观表现.本文将对我国地震灾害评估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并对震害现场评估实用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地震灾害频发,其中不乏多个巨灾,像中国的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等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如何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灾害早期预警、建设完备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一个主题。日本政府采用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地震纵波与横波的速度差来实现地震发生后的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危害大,迄今为止人们尚无方法控制地震。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人口、财富、信息的聚集地。城市一旦遭受地震灾害,其灾害特点突出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次生灾害连发、社会影响广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  相似文献   

4.
<正> 长期以来,“湖北无大震”的倾向掩盖了湖北地区中等地震灾害的客观事实,社会上对地震事件的承受能力较脆弱。近几年来,我省多次有感地震和地震传闻事件的社会反应,充分说明了我省广大群众对地震科学知识还缺乏了解,地震意识还极其模糊。在今天,人类还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只能采取适当的对策,尽量地减轻地震灾害,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提高对地震科学的认识,逐步增强全民的抗震防灾意识。增强全民的防灾意识,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1.广泛开展地震宣传,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地震灾害涉及千家万户,它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个阶层密切相关。开展地震知识宣传,就是让广大人民了解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大多数地震,特别是破坏性地震是有前兆  相似文献   

5.
正7月20日至22日,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项目管理办公室在杭州组织召开2021年度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建设任务培训,31个省级地震局、5个直属事业单位共计79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围绕"铺开阶段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钻孔资料收集工作"和"活动断层资料收集数据入库"的地震普查专项内容开展。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害的最大特点就是使人们猝不及防,人员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所造成,因此,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是防止伤害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灾害频繁且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千百年来.人们在同地震灾害作抗争的过程中,在无数次的地震灾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赵荣国和张洪由在一份关于20世纪全球地震灾害的综合报告中指出:地震灾情逐世纪加重,死亡人数以10%至300%的幅度递增,经济损失则以10倍乃至100倍的幅度增长。本世纪因地震灾害造成死亡的总人数在163万至175万之间。死亡人数超过万人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9个,分别为中国、日本、意大利、伊朗、土耳其等国。按较为保守的估计,中国为57万,日本15.5万,意大利14.5万,伊朗14万,土耳其8.5万(不包括8月17日的大地震)。一次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中国  相似文献   

8.
地震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建设的大敌。它以巨大的能量,瞬息间使成千上万乃至数十万生灵惨遭伤亡,使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地震灾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灾害,而是自然与人类作为共同作用的综合致灾过程。人类正确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大减轻地震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富损失;而人类应变行为的失当则会加重地震灾害,从而带来不应  相似文献   

9.
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共同决定了灾情的大小。建筑物设施是地震灾害系统中最主要的承灾体,据中国地震灾害致灾因素分析,我国农村乡镇发生地震的概率远远高于大中城市,西藏、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等西部农村乡镇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为严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12月28日,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专家组召开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工作视频会。会议听取了试点"大会战"中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工作情况,研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中相关工作进行了提前考虑和谋划。中国地震局为确保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
正1月25日,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组召开与国务院普查办评估组的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评估工作对接会。震防司相关领导、国务院普查办评估组组长和成员、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相关专家、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专项工作小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重点对地震单灾种评估与综合评估在技术规范、数据、产出成果(危险性、风险评估、重点隐患评估)方面的衔接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针对地震房屋详查、  相似文献   

12.
方樟顺 《中国减灾》1993,3(4):21-23
大会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我十分荣幸能参加这次国际研讨会,现请允许我对中国减轻地震灾害的管理工作进行简要的介绍。一、严重的地震灾害和有限的防灾能力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史最长、受灾最深的国家之一。自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的35%,全球三次8.5级以上特大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8.6级,1950年西藏察隅8.6级地震,1960年智利8.6级地震),有两次发生在中国。本世纪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约占全球的53%。据统计建国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高达  相似文献   

13.
正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受国际减灾领域重视弹性社会的影响,同时基于对东日本大地震的反思,开始实施弹性国家建设。从2013年开始,日本的弹性国家建设,实现了制定法律、明确责任组织、制定实施规划,明确实施指标的制度建设。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大陆地区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约20次,6级以上地震约4次。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了52.57%,超过50%。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仍然处在快速  相似文献   

14.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灾害可谓"群害之首".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如今仍然傲然屹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4,(3):50-51
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地震、洪涝、干旱、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巨大。广元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6.
王斌 《中国减灾》2012,(23):46-47
江苏是我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水平比较高的省份,也是地震致灾较为严重的省份,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中强地震,是国家确定的全国24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该区域由于人口稠密、城镇密集,经济比较发达,社会财富比较集中,一旦发生中强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将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兵库南部地震谈起杨永康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强烈地震往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特别是发生在城市及其附近的地震灾害愈加惨重。今年元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发生的M7.2直下型地震,又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浩劫,是近二十年来地震灾害损失、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一...  相似文献   

18.
《宁夏政报》2016,(5):44-45
正宁政办发[2016]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开展地震监测工作,是进行地震研究和编制地震灾害防御规划的基础,也是有序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改  相似文献   

19.
正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地震、洪涝、干旱、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巨大。广元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亿元。近年来,广元市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  相似文献   

20.
唐山大地震在带给中国大地巨大的损失和不可磨灭的记忆之余,还引发了中国地震研究的诸多问题,而关于地震灾害分级的设想也是其中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