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任晓兵 《求索》2010,(10):219-221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写作流露出浓厚的民俗趣味。民俗趣味既是他审美的高度概括,也是他文化心态的曲折流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写作的题材择取以及美学建构。沈从文将文学与民俗融合同构,建构了湘西小说的民俗审美。回溯历史情境,文化语境、他者影响、个体体验三个向度的因素是沈从文湘西小说民俗审美缘起的内外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王国中有大量物质、社会、精神、语言等方面的民俗文化。但莫言并没有停留于社会生活层面的诸种民俗事象活化石般地记录和复现,而是经过审美取舍和艺术关照,通过场景化、情节化、意象化等叙事手段将民俗叙事与小说整体叙事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作家"人的小说"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3.
王欢 《求索》2013,(9):159-161
沈从文和莫言分属20世纪前后不同时期的中国乡土小说写作的大家.沈从文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而莫言则荣幸地成为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两人的小说写作都属于乡土文学的范畴,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中国乡土社会的镜像。纵观两者的乡土小说艺术,有一致之处,然而亦有不同之处: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呈现的是文学的艺术.而莫言的乡土小说呈现的是艺术的文学。两者以其不一样的格调,建构出了中国乡土社会不一样的情境。  相似文献   

4.
罗勋章 《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1):132-134
沈从文在小说文体上的突出贡献是在其描写故乡湘西的作品中,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叙事方式,即注重细节的真实生动,通过大量风俗场景的描写,使小说中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描写(即人物活动的背景)成为可以与人物活动等量齐现的叙述手段,进而通过情节叙事的突转,完成了人物的背景化,创造了深具中国文化意味的小说叙述方法,在20世纪西方小说形式在中国大量的复制与繁衍中,卓然特立,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5.
毛杰 《求索》2014,(11):136-141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小说绣像并非总是仅作为一种审美形态而存在,在特定的条件下,这种作为图像的存在常常具备着独特的叙事功能与价值。如果我们从小说史实际出发,兼顾口头及书面这两种小说叙事方式,那么绣像对于小说叙事的具体干预至少包括其对说唱伎艺的参与、对文本的建构、对叙事之触发与辅助这几种具体方式,这大体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小说绣像参与叙事的主要方式,亦是我们以图文关系、图绘内容为中心对中国古代小说图像叙事内在机制考察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蒋林平 《求索》2010,(10):222-224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沈从文和乔伊斯在乡土叙事的时代背景、乡土叙事的主题以及乡土叙事的视角等方面存在趋同性,在叙事的哲学思想基础、乡土小说叙事的范畴以及乡土叙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层面呈现差异性。沈从文的乡土叙事具有较强的狭隘地方色彩和家庭观念,他的乡土叙事是以阻碍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乔伊斯的乡土叙事范围更广,表明社会向前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乔的乡土叙事是有利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世界建构元素和功能推进命题是文本世界建构的两个组成部分。文学叙事语篇的叙事人称和叙述视角会影响读者文本世界的建构。在第三人称叙事中,由于叙述者不在小说的虚构世界中,读者直接走进小说故事表征小说的文本世界。由于全知第三人称叙述者既可以从外部观察小说世界,也可以进入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读者的文本世界建构也会随着叙述者叙述视角的转换而发生变化。当叙述者站在故事外叙述时,读者建构语篇的文本世界;当叙述者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时,读者建构从文本世界偏离的亚世界。  相似文献   

8.
废名和沈从文系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两人的乡土小说在构建方式上都带有诗性的特质。废名长于诗性智慧的锻造,沈从文则长于诗性生命的礼赞。对两人乡土小说的诗性建构的研究,既有助于加深对京派作家群体性艺术追求的理解,也可一定程度上丰富对废名和沈从文乡土文学创作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鹏飞 《求索》2012,(12):194-196
当代数字技术与新媒体技术为叙事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超文本叙事形态。传统叙事是由角色、情节、结尾构成的封闭式系统,作品单向地由作者流向读者。而超文本叙事是由作品、作者、读者、媒体构成的开放式系统。在作者层面,作者身兼编程者、管理者、叙述者的多重身份,负责建构系统规则,与读者共同设定话题与语境,在话题与语境中完成情节设定与角色建构,引导读者阅读、阐释或共同完成作品。在阅读层面,读者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阅读乐趣,传统叙事中的由作者前定的"情节"转向为由读者主导的"进程",读者的行动推动叙事进程,读者的选择最终导致意义的产生,结局成为个人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小说观照了两个世界:都市和湘西,对于沈从文来说,这两个世界都是"他者",是沈从文的自我主体意识的审美映照。正是在对"他者"的言说中,沈从文理想中的人性主体得以建构。都市和湘西不是纯粹的客体,它们互为"他者"。从整体上说,湘西世界是对都市世界的颠覆,但它的存在却是依赖于以都市世界为"他者"的审美观照,真正对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起建构作用的正是现代都市世界。反之,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民俗小说的叙事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俗小说以民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并将其与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从而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最充分的形象化的解释。现代民俗小说作家解释民俗生活世界的叙事类型包括异地追忆怀旧型、民间体验采风型和综合历史方志型;同时他们对民俗内容的表现又分别采取了多方位全景式的叙述、以民情民性为主的叙述和以民俗事像为主的叙述等几种不同的叙述角度。  相似文献   

12.
东干族小说作品里,有着极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民俗意蕴,构成了东干小说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和话语特征,是建构人物形象和结构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直接指向东干民族的性格特征A与精神世界。为东干文学研究开启了一扇重要的窗口,展示了东干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傅其林 《思想战线》2005,31(6):110-115
20世纪20年代中国雅俗小说在叙事模式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互动现象,具体表现在讲听模式与写读模式、情节模式与情调模式的转向、互动.叙事模式的互动不仅加速了通俗小说借鉴现代新小说的过程,促使了通俗小说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而且促进了新小说的民族化叙事风格的形成,从而对现代小说格局的多元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5,(7)
<正>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提起现代作家不提沈从文,是失礼。沈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奇迹,只读过小学的他,用笔杆子打出了天下。提起沈从文而不提《边城》,就是失策了。《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中民情粗犷强悍,民俗淳厚善良,充溢着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被誉为"田园诗  相似文献   

15.
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复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文鑫 《求索》2010,(5):189-191
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复调性至今都是学界较少涉及的领域。本文认为,沈从文通过叙事与对话的手段,建构起一个复调文学世界,《边城》、《八骏图》、《水云》等作品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作。本文还分析比较了沈从文的复调创作与其他作家的异同,并深入探究了他的复调文本中主体形象的分裂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东 《求索》2010,(12):215-216,186
传奇作为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始终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方式的生成和发展。徐訏、无名氏的小说创作,在上海这一"传奇"时空的映照下,自觉适应大众消费的通俗文学需求,努力采用通俗而传统的传奇写作和叙事策略,在超越日常的"浪漫想像"中营造出一种奇异的"欲望化叙说",以其对传奇叙事传统的成功承袭,形成了具有深刻"中国经验"的现代都市传奇。  相似文献   

17.
马会 《前沿》2012,(6):173-174
中国古典戏曲是大众文艺的重要形式之一,出游情节是其中具有类型性的一类情节,其叙述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模式:出游情节的叙事模式化与戏曲情节模式化关系密切;出游情节基于内容的不同,其在文本中出现的位置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来;出游情节在剧作中的安排体现出了逻辑分明的叙事模式。该文就试图对古代戏曲的叙事模式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图像叙事研究逐渐兴起。在此类研究中,插图版译本的图像叙事研究较为特殊,因为在插图版译本中,不仅存在由一种文字至另一种文字的语际转换,还存在由文至图的符际转换,且二者共存于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中。插图的图像叙事往往形成对源文话语层的偏离型重构。在鲁迅小说的英译本中,这种偏离型重构主要有三种类型:插图对源文的情节进行预叙、插图对源文的叙述视角进行转化、插图对译入语读者的观察位置进行具化。它们以不同方式影响译入语读者对小说的理解。由此,建构一个涵盖偏离型和忠实型重构的分析框架,能够助益今后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韩巍 《前沿》2009,(13):74-76
民俗是对特定区域、特定群体生活真实而直观的写照;旅游是一种认知不同民族或地域生活和民俗文化差异的行为;民俗旅游产品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基础进行开发,以实现旅游者观赏、了解、领略和参与民俗文化与活动的单项旅游产品;民俗旅游产品的分类与细化研究,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20.
《爱,友谊,追求,爱情,婚姻》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她独具匠心的叙事技巧受到了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从多元叙事的视角来看,该小说中采用了叙事聚焦的策略,在零聚焦叙述、内聚焦叙述和外聚焦叙述中灵活转变,又将三种叙事聚焦有机结合,互为辅助和补充,深刻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心理活动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将小说的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小说的主题"爱,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也得到了深刻的阐释,为读者奉献了一场精美的文学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