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始了以大工业为基础的世界各民族间的普遍交往,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世界历史的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4—255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伊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这标志着我国经济步入了世界经济发展轨道,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如何在这利弊相连、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风浪中,使中国这艘大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进,胜利地到达我们理想的彼岸,这是新世纪领导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早在150年前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  相似文献   

3.
人类共同生活在已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星球上。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后,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经济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8年所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海陆交通的发达,不仅破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内部的封建割剧状态,而且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从此,“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这是使资本主义在它统治的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并行不悖的两股潮流。两者既密切相关,又并不相同。这里就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其联系做一番探讨,并简要介绍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对于全球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阐释。其实,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作出过论断:“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  相似文献   

5.
一、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双重困境在全球化中,由于在经济上各个国家的相互需要和借重,各个国家在经济往来中可以利用比较优势相互获益,因而使经济成为全球化的第一步。政治上,为了使本国的经济在全球化中获益,有必要使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作出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全球化的经济运作模式,同时把一部分原属于国家的主权让渡给国际组织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全球化的最终阻力来自文化层面上,即民族国家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趋同或者认同。文化层面上的全球化所遇到的阻碍在不同民族国家都是一样的。美国作为全球化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陈海燕 《理论学刊》2005,1(11):91-93
本文从全球化的角度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差异、文化的融合、文化在全球化图景中的状态,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的条件下,各民族的文化既面临世界多元文化的挑战,也面临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就可以使自己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在全球化进程加剧的条件下发挥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红 《理论学刊》2007,(1):92-95
全球化带来了全球范围的社会变迁,在多方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全球化在民主发展方面的局限却酝酿了民粹主义的生长条件,民粹主义突破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融入了反全球化运动之中,成为这场运动的一面旗帜。一、“全球化”时代的民主困境“全球化”始于经济领域,最初指世界各国在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领域的一体化趋势。1958年经济学家T·莱维最早用这个词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在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全球性自由流动,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与融合。政治学家们从…  相似文献   

8.
袁继道 《学习月刊》2010,(20):82-83
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和最突出趋势,这一趋势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世界各国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碰撞。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世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交流,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在西方文化中心主义驱使下,西方社会思潮、价值观念蜂拥而至,消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日益泛滥。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和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金融市场全球化是核心 ;当代世界市场经济体系是载体 ;知识化和信息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高表现 ,更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对中国而言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 ,既是机遇 ,更是挑战。只有用法律来确保基本国策的实施 ,处理好开放国内市场与保护民族经济等几方面关系 ,在体制上与国际接轨 ,深化、扩大对外开放 ,才能切实增强我们搏击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任洁 《理论学刊》2004,2(10):40-43
全球化将各民族文化纳入了互相交流、碰撞的历史空间内 ,然而这种交流不是完全对等的 ,而主要是以西方强势文化的输出为主 ,此种文化扩张行为强化了非西方民族的文化意识 ,然而在关于现代化与西方化、普世化与西方化、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澄清和反思 ,以期使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文化心态 ,促进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1.全球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过程。还是一种有意识的、意识形态性质的“谋划”?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全球化的本质和定义。一些人认为,全球化是各国市场,各民族国家不可抗拒的一体化;另一些人则认为,全球化是那些企图使各个国家和个人屈从于市场力量的经济自由主义者有意编造的“神话”。有人认为,全球化是数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发生的资本主义扩张达到顶峰的表现形式,由资本主义的民族国家阶段发展到了全球资本主义阶段。也有人认为,全球化的开始是以1991年的柏林墙的倒塌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12.
揭晓 《求实》2005,(Z1)
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商品、劳务、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活动 ,使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指生产要素跨国界的自由流动 ,是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目的就是要努力降低产品要素流动所带来的交易成本 ,就是要使全球资源得到最有效 ,最合理的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各地区经济融合成整体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保证生产要素自由和合理配置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任何国家都不能无视经济全球化而阻碍本国经济的发展 ,闭关自守只能使…  相似文献   

13.
李金蓉 《理论学刊》2002,(3):117-119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趋同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生活方式的趋同和市场价值理念的相似。但与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以多样性为前提一样,经济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各民族国家间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刺激各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及不同于经济的特殊价值,也决定了民族文化差异的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4.
企业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直接对外投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广泛利用国际资源,在一个或多个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它使一国的企业摆脱了单纯的地域界限,成为面向整个世界的国际企业。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开始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国界正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各国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依存,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进行跨国经营。跨国经营已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发展的国家化时代。面对激烈竞争,风云多变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能否参与到全球性的跨国公司生产和营销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发展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民族文化在日益频繁的交流、碰撞中越来越呈现出某种全球性的融合趋势,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经济强势衍生的文化强势也已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保留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6.
当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日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全球抢夺殖民地,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把它的炮舰随着大批商品开到中国的大门口,在这个时候,有着优秀古老文明的中国,在长期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却显得十分落后了。到发生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不但政治腐败,经济落后,而且其固有的文化也显得陈旧,已不能适应自强发展的要求。时代的改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发展到科学,随着西学东渐,同西方其他新思潮一样,社会主义学说也不可避免的被传播到中国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20世纪发展中的“世界历史意识”李荣海蒋立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①世界发展出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②的开放趋势。中国的20世纪,...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6,(6)
自上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来,世界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领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沟通交往,推进了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入世界历史的进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被呼唤出来,为解决全球化问题和指导全球化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各个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多地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经济信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经济活动面临着经济科技的挑战。超前的信息,可以救活一个或几个企业;信息滞后,会使千百万职工下岗失业。信息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发展趋势之一,“信息高速公路”使信息流通量特别大,又特别快,特别广,而且又非常方便。当前,全球计算机网络的形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中国的外汇平衡问题,必须研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并根据国际经济金融新形势调整我国的外汇平衡战略,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步的发展。一、90年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基本判断(一)国际经济变化趋势本世纪最后10年,世界经济将处于一个经济秩序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之中,国际经济活动将越来越走向全球化;在生产、贸易和金融等领域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经济国际化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都在加强,低速增长将构成90年代总体的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变化呈现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