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等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正在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层次变化,新兴大国在所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成为更加重要的行为者。新兴力量呼吁并推动全球治理进行转变以适应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全球治理需要纳入多方面的力量以形成合力推动全球治理更健康地稳步前进。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论坛等模式就是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竞争中的制度化形式,体现了全球治理改革的进步。在力推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变革的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国家有可能重塑全球治理谱系。国际政治体系正在新兴力量的推动下发生重大转型,全球治理多元化的变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金砖国家崛起与全球治理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面临三大机遇同时也是三大挑战。其一,全球治理体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下降;联合国体系难以适应新的全球问题;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开始共同设定全球治理的议程。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际格局变迁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变革国际制度的需求日益上升,由此推动国际制度体系发生深刻转型。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的新兴大国,既要积极参与甚至引领既有国际制度的转型,也要促进和推动新的国际制度的创建。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大国实力对比的显著变化,特别是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国际制度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前与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潮流。大国之间的竞争正在让位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必将出现欧、美、亚洲三大自由贸易区三强鼎立的局面。三足鼎立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关键在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将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动态演变及世界多极格局的最终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重大的国际政治议题,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广泛参与。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对于气候政治难题的化解和新兴大国自身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学界对"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研究,主要侧重"全球气候治理"的理论思考及其对新兴大国的战略启迪,而对"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气候政治"方面的讨论则较为偏向个案分析。综观现有研究,有关"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比较分析和整体性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经济避免重蹈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覆辙,主要原因是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以V型强劲反弹,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生力军。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发展依然鹤立鸡群,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推动力量格局向东转移,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更趋多元。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价值链视角引起了广泛关注。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其洞察世界经济格局深层结构及其变化的能力,而且体现于其反自由主义的新型发展观。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终端市场正在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转向,而这给一直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新兴经济体带来了经济升级的机遇。由于环境标准与全球价值链中的经济租和升级过程密切相关,经济升级与环境升级应该同时考虑。本文认为,新兴经济体的环境升级,正在成为当下全球价值链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为此,新兴经济体应该更加重视沿着全球价值链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这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传剑 《当代世界》2010,(11):11-13
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对长期以来主要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也使全球治理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新兴大国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巨大的合作潜力,但要真正成为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一员,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新的时代背景需要新的战略思维,究竟以何种身份和角色参与全球治理进程,进而推动国际秩序朝向真正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相反,国际关系的政治方面呈现出分散化的倾向,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所谓"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多极化世界格局中最具实力的一极,正在大力推行全球战略,企图充当世界领袖,主导和独霸国际事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地区大国成为新的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宏松 《国际展望》2014,(2):109-122
自G20实现升级转型以来,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获得了与发达国家平等的对话机会。通过参与对话,新兴大国可以影响G20议程,进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的模式选择和改革方向。G20议程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新兴大国的影响?本文以BRICs/BRICS峰会宣言、G8峰会公报和G20峰会公报的比较结果为依据,评估了新兴大国对G20议程的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议题上,新兴大国对G20议程具有相对较强的影响;在消除贫困与发展援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两个议题上对G20议程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在其他议题上,没有证据表明新兴大国对G20议程具有独立影响。新兴大国之所以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议题上具有相对较强的影响,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是美国对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持支持态度,其二是中国发挥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说明,在自身综合实力快速增长和外部条件基本具备的条件下,中国外交有更大的积极作为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丰富的实践中形成新的理念和观念,并逐步整合成为系统的大国外交理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源于中国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和优秀的国际外交思想理论。中国集世界文明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和发展中大国三位于一体,这代表了历史的继承、当代的创新和发展的方向。外交理论同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国家特色通过国际交流而更具世界意义,中国为此需要在增强理论自觉和自信、超越传统思维局限和确定国际交汇合作方向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展望未来,中国需要全面和辩证地处理好机遇和挑战、特色和共性、目标和能力这三对关系,从而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14日-15日,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德国卢森堡基金会在京联合举办了“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近40位中外学者政要与会,就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金融危机后新兴大国的发展走势、新兴大国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及新兴大国与国际新秩序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选取四位专家的研讨会论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10年9月14-15日,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德国卢森堡基金会在京联合举办了"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来自德国、荷兰、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近40位学者政要与会,就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金融危机后新兴大国的发展走势、新兴大国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及新兴大国与国际新秩序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全球安全形势可以概括为,世界总体稳定,一些地区热点问题降温,但新的热点同时升温。对话与合作依然是大国关系的主流,但大国矛盾和利益冲突明显上升。威胁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蔓延并成为新的安全隐患。国际安全中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亚洲安全面临新挑战,亚信会议肩负新使命。  相似文献   

15.
西方在近五个世纪以来统治世界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亚洲在过去50年来超乎常规的经济发展是导致上述变化的根源。西方的政治权力仍然体现在技术、军事、外交和经济主导地位诸方面,但是这些优势正在迅速流失。拉赫曼认为,这种趋势造成的各种后果正是决定当代全球政治的核心要素。他为此创造了"东方化"这个概念来总结当代全球政治形势的根本特征。他的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主流精英对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他建议西方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反映了当前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外交战略背后的逻辑。本文对"东方化"的概念进行了批判,揭示了拉赫曼代表的西方主流精英思维方式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超越东西方之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国际格局演变正进入关键阶段,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加速形成。由西方单方面主导的国际体系遭到严重冲击,共商共建的全球体系正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中国是新兴全球体系的积极推动者和塑造者。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性问题的日趋凸显,进一步加强有效的全球治理既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成为各地区谋求发展合作的主旋律。冷战结束后,伴随国际体系加速转型、新兴大国纷纷崛起和世界发展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东亚地区在推动全球治理的实践进程和理念构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受国际环境、国家实力以及国家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晨光 《当代世界》2016,(12):73-76
近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重视与非洲开展合作。但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各金砖成员国的对非外交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总的来说,中国、印度更加强调对非合作的战略性,俄罗斯、巴西较多考虑对非合作的稳定性,金砖机制注重开拓对非合作新的重点和领域。  相似文献   

19.
G20机制化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了现行全球经济治理框架的缺陷,二十国集团峰会为全球合作共抗危机提供了一个重要协调平台,G20的机制化则使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找到了新的起点和路径。但是,对机制化后G20的前景不宜过于乐观,因为迄今为止其仅仅是对现行全球经济治理框架的一种技术性修正。不过,G20机制化所代表的改革方向却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即在全球经济治理框架中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的权重。在通过G20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过程中,中国既要态度积极,又要坚持改革的渐进性和在原有框架内进行的原则,谨慎看待中国的作用与责任,以妥善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动力的中心正在转移。欧洲单一经济共同体的出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东亚的经济成就意味着一个多极化的全球经济正在形成。 事实已证明,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领先于世界任何地方。在过去的20年中,四个新兴的工业化经济实体(韩国、台湾、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