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望波 《当代亚太》2006,23(4):47-51
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华资与港资是中国大陆成功引进外资的开路先锋。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中国香港为中介对中国大陆进行投资。1992年以来,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有了显著的增长。随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也由于西方资本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东南亚五国以及中国香港的投资在中国大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是,东南亚华商以中国香港为中介积极投资中国大陆的趋势依然不变。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动向及我们的因应措施陈乔之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全面正常化,东南亚地区再次掀起“中国热”。在这股“中国热”中,东南亚华商特别是华人大财团的对华投资也日益升温,渐成热潮。面对这一新的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一、东南亚再...  相似文献   

3.
闽粤侨乡制度的创新和变迁早于中国其他许多地区,这是与侨乡的特点相关联的.闽粤侨乡由于邻近东南亚地区,与外界联系密切,信息的获得比中国其他许多地区来得方便、快捷.当中国的国门向世界敞开时,一些新的思想、经营理念便随着东南亚华侨华人对故乡的投资或探亲被带入了当地.可以说,在当代闽粤侨乡制度的创新和变迁过程中,东南亚华侨华人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海外华商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指出在海外华商与中国大陆日益加深经济整合的同时,中国大陆在该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日趋明显。以中国大陆为核心的海外华商网络将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性和合作的非制度化灵活性等诸多原因,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将不会一帆风顺。东南亚是海外华商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改革开放20余年来,该地区华商利用其与中国的特殊关系,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的桥梁和载体。目前,如何再次发挥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优势,推进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从人口发展速度上,还是从社会发展水平上来说,东南亚国家都有了巨大变化。本文主要利用世界银行的数据,从人口红利的角度分析东南亚国家教育投资、健康保健、人口迁移等方面的投入政策,研究东南亚国家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推出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教育改革方案,调整健康保健投资结构,解决流动人口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东南亚国家通过对教育、健康保健、人力迁移等方面的投入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验,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的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出访海外乡亲所在地成为闽粤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华侨华人及其社团也经常前往闽粤祖籍地探亲、投资或考察.同时,侨乡民间也通过复办侨刊乡讯、恢复民间组织等,与海外华人社团建立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魏燕慎 《当代亚太》2003,(11):28-31
战后海外华人经济经历了缓慢增长与迅速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作为华人经济活动主体的华商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战前的独资企业、家族企业 ,逐渐发展为合股公司、控股公司和跨国公司 ,各国华人资本相互渗透 ,组成若干华资集团。在战后东亚经济崛起的进程中 ,华人资本在推进东亚、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中国侨乡农业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华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以全国著名侨乡--广东省梅县为个案,从种植业这个视觉切入,阐述和探讨华侨在侨乡梅县农业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认为,在传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以及山林业的发展诸方面,华侨通过多种形式的努力,或引进并推广优良品种,或传播先进生产技术,或身体力行改变经营管理方式等等,推动了传统种植业的更新.正是由于华侨这一资源,农业中近代新因素(新品种、新管理、新的经营方式、新的技术与人才)开始在侨乡梅县出现并日渐成长,有力地推动农业近代化转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有约250万中国新移民涌入东南亚.除中国与东南亚政治关系的改善、中国放宽出国限制和国内劳动力大量过剩等引发移民的因素外,推动新移民涌向东南亚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与东南亚经济整合的飞速发展.双方经贸额激增、中国在东南亚的投资、援助和承包工程等,推动了双方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为中国新移民提供了大量谋生和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印尼的五月骚乱突出了东南亚华人问题。反华排华一直是东南亚的普遍现象。导致东南亚地区华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民族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语言的复杂性、以及受冷战格局和所在国与中国关系的影响。为了根本解决东南亚的华人问题 ,华人本身、所在国、中国及国际社会等不同的社会主体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走出去"--到缅甸做生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9月缅甸政府全面对外开放,使缅甸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得到全面发展.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国家对缅甸的影响有所减弱.中国加入WTO特别是江泽民主席访问缅甸后,更有利于中国企业到缅甸去投资.2002年9月8日-11日,国家外经贸部举办第六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其间举行了"走出去"研讨会,缅甸是唯一被列入讨论的东南亚国家.这说明国家外经贸部对缅甸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Expansion of foreign trade and investment has been a vital factor underlaying the high economic growth of the Southeast Asian economies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As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economies continue to deregulate and prosper, trade and investment flow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ithin the region. The character of this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owever, has shifted recently. The role of the Japanese has declined while that of China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has boomed. Whereas China has absorbed huge amounts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vestment to the Southeast Asian economies appears to be weakening significantly. This weakening of investment is occurring just as many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struggle to uppgrade the technical levels of their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to accommodate the rising wages and income levels that are fundamental to sustained and broad-based increases in standards of living throughout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推动作用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有日渐增强之势.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他们不仅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经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无形中也推动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中国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的介绍和引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对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行为的支持与解释等方式,在促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与认同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未来如何更有效地借用这一资源,减少并消除相关制约因素,促进中国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赢,是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澳门的对外关系中,东南亚并不是最重要的。然而,从长远的和发展的眼光看,东南亚在澳门的对外关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澳门应该重视发展与东南亚的经济社会关系。与东南亚建立良好的密切的关系,将为今后澳门经济的继续繁荣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复苏到新的增长--东南亚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南亚经济可谓是一波三折,一些国家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步地走向复苏,马上又面对世界经济不景气,尤其是美日等国市场需求的萎缩,紧接着又受到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的冲击,真可谓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近年来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些国家正在艰难地复苏,一些国家已经出现新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7.
东亚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既具有相对的同质性或整体性,又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它们之间的文化传播又具有双向互动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对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产生巨大影响,而各具特色的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影响也不可轻视。当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观念,继承发展东亚传统的优秀文化,学习、吸收西方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力增强东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将为21世纪东亚地区以及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argument that common ethnic identity has facilitated the creation of transnational business networks leading to the rise of a new economically powerful “global tribe” comprising ethnic Chinese from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The primary contention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a network with the economic clout of a “global tribe” would entail interlocking stock-ownership ties, a sharing of resources and cooperation to the point of merger. Through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nvestments in China by ethnic Chinese from Malaysia, this article proves that even major Chinese-owned companies have little or no interlocking stock ownership and directorate links, either domestically or across borders, with other Chinese-owned companies. The growing inflow of investments into China by ethnic Chinese from Southeast Asia is primarily due to endeavours by government leaders in the region and China to encourage businesses to invest in the Mainland.  相似文献   

19.
世界性的粮价暴涨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冲击.中国可通过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放宽粮食出口限制等短期措施及加强农业合作、投资当地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粮食物流设施等长期措施,帮助东南亚国家渡过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20.
"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封建时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宗藩关系曾经维系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仍坚持"和为贵"的传统理念,提倡"和而不同".这一理念尤其体现在亚非会议期间中国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求同存异"的主张上.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也是建立在完全平等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