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观念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青年的政治价值观念体现着青年对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反映着青年对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想往与追求,同时,也制约着青年参与和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基本结构和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国青年的政治价值观念也经历了激剧的嬗变和更新。许多固有的传统政治价值观念受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改革十年来青年的思想发生了一场深刻革命,那么显示这场革命的运行轨迹就是青年价值观的嬗变过程。因此,当人们把视野扩展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层面,以及由此而伴生的广泛社会生活中去的时候,研究和认识青年的正常需求心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从更深的层次上进一步地来把握青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的价值观变化,就更有必要了。通过这种变化来认识和理解青年的行为特点,改变以往人们对青年的偏颇评价,消除青年自身常常因不公正评价而萌发出的一种无名的焦虑和不满,进而引导青年朝着有利于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发展大步前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和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以及文艺作品的大量引进,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对我们中国人,特别是青年发生了强烈影响,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乃至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冲击。8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的所谓“潘晓讨论”、“萨特热”、“尼采热”、“弗洛伊德热”,以及89年出现的规模巨大的学潮,都是这种影响和冲击的突出表现和集中反映。在学潮平息后的今天,反思和探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我国青年的影响,从而引导青年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正确对待我国的本土文化和价值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 ,也是社会变化的“传感器”。透过青年思潮的兴起、变化、发展与走向 ,我们能真切的触摸到社会运行过程中怦怦跳动的脉搏。 90年代以来 ,中国青年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它的演变轨迹也出现了重大转折。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及展开 ,中国青年思潮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两大走向将日益凸显。(一 )全球化这个概念最初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 ,用来描述各国经济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日新月异而形成的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状况。然而它的作用又不仅仅止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政治…  相似文献   

5.
青年文化是青年生活方式的总和,它指的是被青年社会的成员作为合适的行为导向所认可的、并共同具有的规范、观念态度和习俗,青年亚文化是青年文化的重要内容。一、关于青年亚文化的争议关于青年亚文化,加拉赫(Girallagher,1979)的观点是,遵奉与成人价值观念相反的友伴群体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这种亚文化主要存在于中学。青少年在那里组成一个小型社会,他们大多数的重要交往是在它的内部,与外部的成人社会只有很少一些联系。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们呆在学校,并参加越来越多的课外活动。与成人世界的隔离,使他们发展了与成人不同的、具有自己的语言、方式和特别重要的价值体系的亚文化。作为生活在一个被隔离了的社会的结果,出现了能得到友伴认同但不为成人所同意的亚文化。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作为群体意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青年群体情感的变化,必然要反映时代发展的脉络。反过来看,在青年这种群体情感中,必然要表露出他们对诸种社会生活现象的或是肯定或是否定的评价态度,而在决定这种态度的认识观和价值观中,又渗透着社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依据这一线索,我们就可以透过青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去分析和追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轨迹,揭示出与其相关联的社会根源所在。随着十年动乱岁月的结束,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政治上、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以及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全面实行,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观念等方面,孕育着一  相似文献   

7.
70年代宋到80年代末的十余年间,中国大学生的行动主义引人注目,它对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影响不能低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探讨大学生的行动主义对于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政治文化形成以及掌握学潮发生发展规律并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生行动主义研究成果简述对大学生行动主义的研究。国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论述学生行动主义的文章、书籍比比皆是,最重要的原因固然是60年代的事实证明大学生动乱是破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对社会安定和政治秩序造成深刻影响。P·G·Altbach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青年的价值取向、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之中。伴随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青年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了摸清青年价值观变化的真实状况及其基本走势,以便正确地认知和评价当代青年,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协同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广西、黑龙江、辽宁等地的青少年研究所或团校对全国8省市近4000名青年的价值取向及社会心态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并与部分省市的一部分青年进行了座谈或交谈。现将调查的初步统计结果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美国青年的集体倾向及价值观念90年代的美国青年对社会、政治、公民权的共同看法是怎样的呢?在当前经济不景气,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冲突不断的年代,他们是如何看待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他们是如何看待社会公平,又是如何看待公民权的?更重要的是,这一代青年...  相似文献   

10.
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经历了从曲折发展到恢复正常化,再到规范加强的历史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曲折发展时期;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大前夕,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恢复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是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加强时期。70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演进给予我们深刻启示:政治自觉的反观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基本路线的坚持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向保证;政治纪律的强化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要求;科学制度的供给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宗旨意识的唤起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青年发展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也出现许多争论和疑问,首当其冲的便是如何评价十六年来在改革和开放时期青年发展的种种实绩和种种问题,也就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青年因为就业岗位不足,因为某种政治诉求难以满足,也因为日常经济压力的增强,显得极其焦躁不安。从几乎每个家庭到街头,从传媒到工作单位,到处弥漫着青年的怨气和不满。年轻的青年(如高中生)和年长的青年人(如返城知青)尽管经历大大不同,但是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却是一致的;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的生存状况是一样的糟  相似文献   

12.
一、职业类别、从业身份的说明在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取向及其演变的时候,我们无法回避下列事实:各类青年在许多主要的价值评价领域并不完全一致。这首先是由“青年”这一集合概念本身引起的,这一概念是超越了许多具体社会特征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这并不等于说上述差别就不存在了。恰恰相反,在青年小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它无时不体现出来。要准确描述过去十年多期间中国青年价值观念及其演变的轨迹,就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差别,要深入其中,全面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社会变迁的年代,在社会价值观念的裂变重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心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观念出现新的特点,呈现从宏观到微观,从理想到现实,从单一到整合,从严格到宽容,从外向到内向的发展趋势,昭示着一代新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 ,世界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变化时期 ,科技、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变化相互交融和激荡 ,其变化之巨、之广、之深、之快令人眼花缭乱。这样的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也同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及整个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 ,不可避免地要受来自两个层面的冲击 :世界变化作为新的客观存在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文化价值体系的一般性冲击 ;其他文化价值体系尤其是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具有特殊针对性的冲击。这必然会对我国的思想领域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搞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滚滚潮流,推动着广大青年前进。他们政治上日渐成熟,思想上更加敏锐、活跃,生活上有新的追求,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代部队青年同整个社会青年一样,在这个大趋势影响下,也显示出崭新的时代风彩。勿庸置疑,健康的进步的社会思潮能对青年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腐朽的社会思潮,对他们的侵蚀和危害也是不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青年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1990年代以来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思潮之一。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的民族主义,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着积极影响;但由于其“应激型”的特点、理论建构的模糊和发展前景的多向性、运动形式的非组织性等也对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变迁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率先由英格尔哈特提出,并在之后长达数十年的价值观调查研究中加以丰富和完善。该理论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经济发展引起价值观的变革,价值观变革的结果则是整个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一核心理念同样适用于解读当今西方社会的政治格局,如社会意识形态的极化趋势,竞争性政党更加明显的政策差异,日渐兴起的民粹主义思潮以及生活质量问题进入政策议题等等,种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我们没有觉察到或者不愿意承认的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最终会反映到政治结构中来,并对现实的政治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任延刚 《学理论》2012,(26):8-9
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空前的发展。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迎合了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而且还对各区域的经济、政治乃至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政治生活更趋民主,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然而,这种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将面临许多更加纷繁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提高青年的现代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而青年现代化素质的提高,是青年主体和社会结构之间按照一定的方武,不断相互作用、相巨影响的过程。青年素质现代化的意义和地位社会的变化总是从经济开始,然后反映到政治上,引起制度的变革,最后反映到文化上,造成从心理结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一系列人的素质(这里不研究身体素质)的变化。对社会变迁过程作静态考察时大体总是这种“程式”。但对社会进程作动态综合考察时,则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了。在这里,人的素质的变革总是和社会经济、政治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1、问题的提出 政治效应感(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是指政治行为的主体在心目中自认为他的行为已经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政府或政治过程的一种主观感受。政治效应的高低,一方面直接反映出政治行为的主体在社会政治活动中自信程度的高低、参与欲求的强弱,以及对政治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兴趣程度;另一方面,它又间接地折射出一个国家政治系统的民主程度。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青年的政治效应感反映的是青年对政府及政治过程作用大小的一种主观体验。从社会学角度看,青年的政治效应感既是青年与政治系统互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又对青年未来的政治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青年的政治效应感,不仅可以了解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