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开展了以“告别陋习,争做文明市民,建设和谐家园”为目标的“十大不文明行为”(乱穿马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贴乱画,损坏公物、宠物扰民,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泼乱倒、占道经营)曝光活动。此次活动由该市文明办组织、策划,专人定期不定期地到人口密集区,就市民日常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影响较大的过马路不走斑马线、随手乱扔垃圾、随意搭建违规建筑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拍摄、制作,在市电视台“双创”专栏播出、曝光。节目播出以后,引起广大市民的强烈关注。不少市民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3,(7):25-25
很多孩子都是在母亲“过马路慢点,小心看车”的唠叨声中长大的,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地区100名母亲志愿者携子女穿着斑马服,手拿斑马行动牌走上街头,倡导市民文明安全过马路,不要闯红灯。这种特殊的方式不仅教育了年轻人要注重交通安全,维护文明秩序,也通过志愿者的身体力行感染到了身边的路人,大家纷纷加入到“走路不闯红灯”的文明承诺中来。  相似文献   

3.
近期《民主与法制》杂志刊发文章《修建马路,不如先修建“马路文明”》,批评国内一些驾车者不守交规等不文明现象,读后深有同感。恰好最近携家人赴美,租车自驾于美国各地,亲眼目睹了美国的“马路文明”,两相比较,更是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4.
最近,网络热议"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对行人不按信号灯过马路提出批评。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随意过马路的行为确实是我国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文明行为,它不仅影响车辆正常通行,造成一定程度的拥堵,还给行人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但是,解决问题不能仅看表面现象,应抓住矛盾的本质,探究引起问题的真正原因,方可找出有效解决措施。除了行人的安全意识不够等主观原因外,造成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随意过马路还有以下几个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5.
莎车县“小红帽”文明交通行志愿服务队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切实增强市民文明交通意识,着力纠正各类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莎车县为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以“争做文明幸福莎车人”为主题,在全县大力开展以“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乘车”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交通行动。 此项活动由县文明办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分时间段,在各主要路口有序开展。劝导内容包括:对行人、非机动车乱穿马路;不按信号标志通行(闯红灯)等其他不文明的交通陋习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旨在通过实施文明交通劝导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13):38-39
三五个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管他红灯绿灯!这样的行为很危险,但却又似乎已司空见惯。中国人过马路随意闯红灯,最近突然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有网友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13期刊登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罚与教》,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探讨。针对一些地方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的现实,文章认为,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单纯依靠自觉和说教,也不能依赖于严刑峻法,如何在尊重个人自由和确保公共空间禁忌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度,适当使用公权力和行政、法律手段,是当代社会管理的一门精妙学问。  相似文献   

8.
正公民行为规范,体现了国民素质的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一些公民的不文明行为仍然有待规范。例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插队,过马路闯红灯、翻越栏杆,随地吐痰、随手乱丢垃圾,损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依然存在。日本、新加坡公民比较守秩序,究其原因,除了家庭及学校教育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有完善的法律来规范公民的行为。我国国情特殊、人口众多,国民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从法律和制度上规范公民行为显得  相似文献   

9.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3,(36):14-15
道德的伤口 人心是个江湖,从中映照的是社会文明、道德伦理和公民素质。2013年的中国,行进于社会转型的轨道,也经历着人性道德的纷争。这一年,从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背后隐藏的交通陋习,到多地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所遭遇的“集体抗拒”;从故宫铜缸被刻上“到此一游”,到长假期间景区垃圾成山的丑陋景观,无不暴露了公共准则、文明素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4,(36):14-15
失守的道德 纷繁的世态万象,隐喻着文明的高度、人心的真相、道德的密码,一个“真实的中国”,正是存在于这样的生活细节和社会切面之中。 2014年,从“中国式过马路”屡经整治依然积习难改,到黄金周各大景区争吵四起、垃圾成山的丑陋景观,无不暴露了文明素养的匮乏;从广西玉林“狗肉节”上演“攻防战”,到内地儿童在香港街头小便引发口水仗,无不折射了道德观念的冲突。也是在这一年,紧锣密鼓制订中的国家级公共场所控烟条例,迈出了重建文明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1.
“走在路上要文明,机关干部带头行;过往马路要看灯,黑白线上讲文明;骑车外出要谦让,树立公仆好形象;驾车出行要规矩,不闯不抢不乱停;乘坐公交要礼让,我为群众作榜样;上下电梯要有序,营造文明小天地”。这是4月24日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市文明办举办的市级机关“迎世博文明出行”形象展示活动启动仪式上对市级机关公务员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话题     
《民主与法制》2013,(12):56-56
【北京即日起带头闯红灯者将被罚款10元】北京交管部门表示,4月9日起将严查行人及非机动车违法,严格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交管局官员表示,行人强行闯灯并对周边行人造成带动作用,此类行为必须处罚。  相似文献   

13.
池墨 《民主与法制》2013,(22):55-55
读了贵刊2013年第13期《“中国式过马路”的罚与教》,笔者对文章剖析“中国式过马路”的困境深有同感,在解决出路方面,又感觉有许多话要说。  相似文献   

14.
乱穿马路、乱扔垃圾、说脏话粗话,不仅会受到行政处罚,还可能违法。前不久召开的上海市“两会”传出消息,《上海市民公共行为条例》正在热议中,并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提交人大审议,变成地方立法。为此不文明举止该不该用法来治,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崔曙平 《群众》2013,(12):I0014-I0016
车辆穿行、花草绿荫、人流涌动、店铺林立这些再熟悉不过的马路场景,构成市民生活的重要场域。然而近段时期,交通拥堵的抱怨、城管与小贩的争执、“拉链马路”的质疑、“中国式过马路”的调侃,凸显出马路治理现状与公众期待之间的差距,拷问着城市管理者的决策智慧。马路上的决策,不妨放宽视野,在转换思维中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当今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为此,对各种各样的“中国式”折射出国人对于规则的漠视和不愿意“墨守陈规”的心态.青少年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而物质丰富精神矮化的缺憾对于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塑造极为不利,“中国式过马路”被关注,既是在期待公民素质的自省与自觉,也是在呼唤城市重视城市精神与公民素质培育,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引导.文明习惯养成首先要明确教育途径,多方位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模式;其次要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的教育;再次要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17.
侯晓娜  温玉斌 《传承》2013,(2):66-69
“中国式过马路”是中国人过街难的乱象,实质则指向了当下道路交通管理措施中的软肋。它不但反映国人交通文明素质的欠缺,也凸显了民众法制意识的淡漠,规则意识的缺失,对安全的忽视,当然也有的是现实中被逼的无奈。  相似文献   

18.
乐华 《公安学刊》2013,(5):91-94
“中国式过马路”,是国民素质与公共管理均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产物。根据“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实质和成因,杭州市着力构建以“宣、改、管、治”四头并进为主体的治理模式,实施严管重罚、规范设施、宣传教育的治理策略。应在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过街设施、深化宣传教育等方面,探索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是中国目前一大社会顽疾,问题的实质在于路权之争,但并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路权冲突的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行人与机动车驾驶人互动过程中因为存在着对交通规则、平等、人权、执法者与司法者的倾向性等问题认识的某种信息不对称——认识偏差,才会出现社会交通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使正确信息对行人的影响,即纠正行人的意识,才是根除“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文明素养,提升辖区文明程度,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北京市通州区北苑街道办事处在整个辖区范围内公开招募“道德警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区域监督,引导辖区广大居民摒弃乱涂乱画、随地吐痰、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树立道德新风尚,有效改善了辖区环境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