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益均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目前,影响我国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于利益分配的失衡。建立健全利益均衡机制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必须建立健全利益的导向机制、表达机制、监督机制、调节机制及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治国方略。而协调各方利益使之均衡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为此应建立利益均衡机制。而利益均衡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表达机制、社会流动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瑞勇 《求实》2005,1(7):51-53
分配正义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是分配正义的社会。分配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和谐社会制度文明的重要标志。合理正义的分配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团结与和谐关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利益均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好利益关系,必须找准对利益关系的协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制度是实现利益关系协调的最关键的因素。利益协调的制度不仅仅需要统揽全局的总体要求,更需要具体的体制机制设计。和谐社会理应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制度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5.
玉溪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方面成效显著,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补偿机制,完善对散杂居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保护制度,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目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还存在着不利于和谐社会进程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7.
利益关系的法律调整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利益均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实现分配正义和利益关系的均衡则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与功能。因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完善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法律调控机制,以建立一个有能力解决利益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趋于均衡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宗福 《理论学刊》2007,2(5):75-7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社会保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其中关于社会保障的重要论述,从社会保障问题与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农民和农村社会保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全社会保障法制与夯实和谐社会法制基础、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与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社会保障标准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探讨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晓崇在《奋斗》2005年第6期撰文指出, 加快实现利益均衡特别是对重大利益关系作出必要调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一、创设利益均衡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决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社会利益关系越复杂,冲突与整合的问题就越显重要,制度机制转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要重点实现政治权利平等、利益分配合理、司法公正、机会均等以及文化权利公平等五个方面的目标。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