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思想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构成必然性和长期性的辩证统一体。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性、长期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迎来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3.
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污染对人类尤其是对社会最底层无产阶级生存的严重危害,指出共产主义是实现"两个和解"的最终归宿。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吴强 《党史文苑》2009,(4):24-26
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克、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儒忠 《世纪桥》2008,(5):11-12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结合19世纪40年代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和生产力反抗生产关系的历史,科学地提出了“两个必然”。当经济危机过后,马克思又从实际出发,对“两个必然”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得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从而科学地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并回答了资本主义为什么现在仍然在发展的现实命题。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思想的相继提出,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宏伟视阈,通过对生产力范畴的哲学思辨,阐明了社会形态演进的科学之基:社会变革必须以物质生产力为根本衡量指标、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匹配为根本旨归。"两个决不会"重要思想在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上均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理论上,其既深化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同时又支撑和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向度;在实践上,其不仅为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直接依据,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两个决不会"思想通过对社会形态内在规律的客观揭示,奠定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的理论基石,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结合19世纪40年代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和生产力反抗生产关系的历史,科学地提出了"两个必然"。当经济危机过后,马克思又从实际出发,对"两个必然"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得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从而科学地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并回答了资本主义为什么现在仍然在发展的现实命题。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思想的相继提出,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的具体语境有两个方面:一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消灭分工"的思想;二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现实状况。马克思理论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指引并号召人们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而不断地进行着"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而消灭这种"现存状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社会分工,因此,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与马克思理论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还谈到了另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论断。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批判旧哲学对"市民社会"所做的形而上学的肯定,指出生产的社会化必将推动人类扬弃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和对立状态进入感觉共享的"人类社会"。马克思的"人类社会"思想非常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追求,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其引领下,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突破了崇"德"不崇"力"的思维局限,在"王道"的基础上探索"富强"之路,创造性地提出"合作共赢"的新型现代化理念,确立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以构建信息时代的"共享经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实践智慧反哺马克思的"人类社会"思想,为人类文明创新再次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王贵明  邱光政 《探索》2005,23(5):90-95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学说形成于对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批判与扬弃的基础上,它强调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权利。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马克思在科学剖析资本主义和总结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的基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共产主义所有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以更为隐蔽的方式成为当前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视阈下的全新命题,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劳动异化"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转变。对于数字时代的劳动异化,需要重新回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从源头上发现并探究数字资本逻辑主导下劳动异化的新特点。文章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在对数字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解决当前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劳动异化的有效路径,探讨数字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如何提升以及数字经济如何更好地实现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4,(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首先是从"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他们将共产主义社会划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进行了描绘,指出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发展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不仅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阶段的一切国家"。列宁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了原则性的构想,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具有多阶段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5.
深化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首先要正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科学论证“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以及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贡献和发展。其次要全面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变化。从中可以认识到这些变化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矛盾,因而也决不会改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早期"异化"概念出发,也即是在关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完满的维度上来解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压制了人类潜能的发展,人被普遍置于一种奴役状态下,不仅受他人奴役,而且受自己所创造的非人格化和非人性化二力量所奴役,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先天分裂的诸生产要素也根本不能确保人的潜能得到实现。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导致人的异化的总病灶,消除它得以运作的核心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面对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停留在已有的结论上,而是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规律,不断获得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方面的理论创新启示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才能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两个决不会”的重要思想。●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要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就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这对于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明确历史任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必然规律。"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原因,实质上社会主义在美国"貌似例外却并不例外"。揭示美国"例外"的本质,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学说科学性与普适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些学者把马克思所说的他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起源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制在西欧各国的范围内”的论述,理解为马克思是说只有西欧各国具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西欧以外的其他国家都不具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为马克思只研完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没有研究其他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和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且把认为西欧以外的其他国家也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观点斥之为违背马克思的有关论述.这种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是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误解和曲解.  相似文献   

20.
涂金坤 《求实》2005,1(12):72-75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