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子刚 《中国民政》2013,(12):51-51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应着重做好“十个结合”。  相似文献   

2.
冯雨 《中国民政》2007,(9):31-32
近年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为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两年多来,笔者就陕西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群众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新时期的起步发展,连同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的民主探索,在本质上蕴含着重大的制度创新意义,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黄平 《中国民政》2006,(2):53-53
江苏省泗洪县把农村专业协会作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三大主体之一进行重点扶持,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培育出了一大批活动规范、品牌作用明显、带动大量农民致富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目前,全县共登记、备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8家,发展会员3万多人。县民政局作为农村经济专业协会的审批管理部门,在其培育和发展中,重点在规范登记和扶持服务上做好文章。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4.
姬文波 《新东方》2005,(1):61-71
农村经济协会(有的称农村专业协会)的起源虽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作为具有社团性质的组织,是从1997年后起步并发展的。以山东省为例,目前,山东省各类农村经济协会共19958个,会员农户约58万户,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储运、营销等12个行业。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情况,我们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对山东省部分地市的农村经济协会进行了实地典型调查,共走访了17个协会,涉及4个地级市,搜集到了许多鲜活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运行机制直接制约着协会的发展情况。构成中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协会内部的产权制度机制、治理结构与民主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自我服务机制以及与外部市场、政府等的联结与互动机制。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运行机制也就是上述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玉妹 《中国民政》2006,(12):31-31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三农”工作中,注重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全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着眼大局,把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10,(1):54-54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河南省南阳市农村经济形势面临重大挑战,一度出现农产品价格下滑、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衣户收入降低等现象。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专业优势和引领作用,通过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户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举措,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民政局围绕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载体,把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为民政部门直接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作为打造强势民政的重点工作之一。本着“积极推进发展、逐步加以规范、引导发挥作用、推动做大做强”的指导思想,实行市、县(市、区)、镇三级联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强势推进,既扎扎实实又有声有色地做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工作。该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工作走在江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3,(5):50-50
近年来,各地都非常重视农村经济协会的培育和发展,将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很多地区都对农村经济协会简化登记手续,降低登记门槛,以此来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山东省微山县民政局肖蕾认为,作为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农村经济协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技术含量和农业科技化、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当前农村经济协会布局结构欠合理,服务水平不高,扶持力度不够,缺乏规范的管理,发展趋势缓慢,特别是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使农村经济协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兴化市民政局通过一系列措施,全市建立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55家,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发展规划。兴化市出台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09,(8):46-48
近年来,信宜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精心培育和发展具有信宜特色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大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使山地鸡、三华李、南药、凼仔鱼、玉器加工、竹器编织等领域的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该市农业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共24个,其中县(市)级14个、镇级10个,会员总数达10多万人,辐射了全市绝大部分农村,业务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领域。2008年,专业经济协会的会员人均纯收入为6416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397元高出约20%。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农民进入市场重要组织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特别是在2003年10月29日,民政部印发《关于加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之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有关精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切实做好当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也有不少地方培育发展和登记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有的是由民政部门审批的,也有的是由工商部门审批的。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3.
应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立政 《中国民政》2009,(11):45-45
当前.农村社会组织特别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健康有序发展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巍 《中国民政》2007,(9):46-46
加快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当务之急。在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中,要做到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自愿,规范管理,宣传到位,营造环境。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一)圈绕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总体目标。一是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徐庆生 《现代领导》2005,(11):29-29
近年来,各地农村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类专业协会,不但逐步承担起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发展任务,而且使农村、农业的组织方式逐步与新阶段新体制的变化相适应。切实抓好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建设工作,不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水平的需要。它既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繁荣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前沿》2007,(2):207-209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发展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法律上肯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地位,完善运行机制,坚持农民是合作经济组织主人的原则,制定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工师指南》2009,(1):23-23
湖南省绥宁县委组织部通过“四个延伸”,增强了党在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中的影响力。 把党组织的创建触角直接延伸到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中。绥宁县出台《关于切实发挥乡镇村党组织作用,推进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乡镇为单位,依托生产基地、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建立党支部67个。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从上至下,都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以下简称农专协会)的发展充满期待,希望这一新型民间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就培育和发展农专协会下发了很多文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作为一名基层民间组织工作者,笔者现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抛出,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9.
于水  孙云志  罗真真 《前沿》2007,(5):182-186
农村专业协会作为民间自发建立的组织,由于内在的规范性和外在生存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通过对农村专业协会的现状与发展问题进行的研究分析,进而提出引导、规范和监督管理农村专业协会的设想,从而达到把农村专业协会建设成为一个富有生机的、能顾及广大会员切身利益的农村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20.
《广东民政》2010,(7):46-46
2008年6月以来,广东省参照国家民政部的要求,将社会组织改革创新试点引向深入,分别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东莞、中山、肇庆设立了涉外民间组织管理、综合改革、信息化、行业协会、社区社会组织、行政执法、等级评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等8个改革创新观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