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向谁放权——向市场放权、社会放权、地方放权民众对政府机构改革翘首以盼,概因当前部分政府职能分配不合理,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定位不清,影响甚至阻碍了社会发展。13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了向谁放权的问题,即向市场放权、社会放权、地方放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既有理论支持,又有现实动力。当前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已成为我国政府治理转型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深入调查,从现实基础、实质进展、主要问题等方面对泉州市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实践进行检视,分析政府与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推动政府放权、改善环境、加快社会组织现代转型、在深化改革中推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12,(2):64-64
“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不再需要挂靠主管单位。”目前,广东省提出,对社会组织“松绑”放权,今后大量政府的事务、政府管理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社会自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会自治认识的局限性、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管理体制的惯性思维和社会自治组织的自身缺陷是社会自治面临的障碍。促进社会自治需要政府向社会自治组织放权放手和培育、扶持社会自治组织以及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法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有效政府治理的制度创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在我国的实践是从地方开始的。究其原因,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满足多样需求、有利于弥补财力不足、有利于塑造公共形象。但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还未发展成熟,在中国的地方实践也在不断探索中,还要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在我国方兴未艾,既有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有各地政府的积极实践与探索,还有广大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热情参与。这些力量推动着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不断向前发展。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开展中,杭州、天津、武汉三地的实践颇有特色,这些经验将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依据(一)全国性的政策文件  相似文献   

7.
陆睿 《当代党员》2013,(6):23-25
下放权力增活力 ——向市场放权,该归市场的逐步放归市场;向社会放权,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向基层放权,赋予基层在经济社会中更大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进一步依法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经济放权与政治放权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平等放权,健全完善中央与地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及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根本改变了中央政府集权控制、包揽所有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局面。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各级政府向企业放权,政府逐步减少对一般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是改革以来的三个重要趋势。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从一些管理领域的撤退,  相似文献   

10.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抓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激发社会活力。明确政府在市场、社会中的公共属性地位,既包括政府向社会与市场放权,也包括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放权,对现行的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构和调整,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系统的改革,也是克服各种阻力和干扰的过程。在这一重大过程中,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管理到底是什么,如何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理论界和实践界都还没有清晰的统一认识。对于这些问题,杭州的复合治理实践探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杭州案例不仅带给我们社会管理创新的诸多经验,并启示我们,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实现由政府对社会单向度的管控向政府与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合作治理转变,其实质首先是一场政府改革。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很好地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公益需求。杭州市社会组织参与公益事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机制尚不健全、能力不强、公信度不高等现实困境。其实践探索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启示:一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应建立新型公益协作关系;二是应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公益事业的新渠道;三是应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公益事业的能力;四是应加强以公益精神为核心的公益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治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重要转变,网络治理是现代治理模式的全新发展,也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途径.上海浦东市民中心作为浦东新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项举措,体现了网络治理的理念,"一站式"便捷服务、积极培育社会组织、促进公民参政议政、增进社会互动平台、强化社会监督等都是其探索创新.网络治理理论及市民中心的实践对于中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矿产权经历了国家垄断、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部门分权、向企业赋权、向社会让权的改革历程。在这一改革历程中,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管理权和收益权,地方政府又逐步把权力分散到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体,显示中央向地方放权和政府向企业赋权的治理特征。改革进程也引发了地方保护主义、府际间利益分割、部门间利益分化、村干部腐败、官煤勾结等问题,反映了煤矿产权改革中政府治理转变的曲折与艰难。文章采用制度分析方法,通过对煤矿资源开采和利用中经济运行背后的产权结构进行政治分析,考察不同利益主体在煤矿产权改革中的博弈行为选择,揭示煤矿产权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路径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杨越 《学习论坛》2005,21(1):54-56
中国的改革经历了重新界定产权的过程。这在中国体现为一个分权化的过程 ,包括政府向企业放权和中央向地方分权两个方面。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权状况的基本特点是“政 (府 )事 (业单位 )不分”、“政 (府 )企 (业 )不分” ,政府全面介入经济和社会。政府作为政治组织 ,承担着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任务。产权制度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 ,它的建立是从分权开始的 ,分权又催生了私有产权 ,中国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中国正在建立的产权制度的特点是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并存 ,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 ,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成为监管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是近年来学术界与实践领域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借助于经济学领域关于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的概念体系,而没有形成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的概念体系,由此导致关于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出现某些偏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上说,我们认为,政府规模就是政府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活动范围以及政府行为对个体或组织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政府规模结构是指政府规模的组织构成、内容构成以及组织-内容匹配性构成.因此,政府规模与结构应该从政府活动、行为及其社会影响三个维度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城市管理对效率的追求催生了以精细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北京东城区、上海浦东新区在网格化城市管理向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转型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本文从整体性政府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角度分析了两地实践探索的路径、进展与异同.东城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注重于信息技术整合的流程再造,而浦东新区更注重基于执法整合与下沉的组织创新.这两种模式都力图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社会管理的高效率、精确化与可控性.但是,城市社会管理必须超越对“效率”的迷信,回归城市生活的根本目标.这也许是城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未来探索亟需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地方政府组织结构改革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然给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变革带来深刻的影响.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切入,可以明确服务型政府的五个特征:民主、放权、合作、利民、回应性、富于弹性.地方政府组织结构的改革需要从精简层级、重视咨询机构、现场办公、推行电子政务等方面入手,创造开放的组织环境,实现政府与公民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回应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双重背景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成为弥补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的理性选择。具体来说就是,社会组织为了获取核心资源、彰显专业化功能、拓展合法化空间,对政府实施制度性嵌入和关系型嵌入;政府组织则出于行政化控制的惯性、社会稳定的前提导向和互信机制的严重匮乏,对社会组织进行反向嵌入,其结果是社会组织的独立自主性日益弱化、购买服务场域的固化效应不断积聚和社会服务内卷化趋于严重。而促使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由监管式控制向协同共治转化,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信机制,强化政府组织的合同制治理能力,完善购买服务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是优化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嵌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邱静 《唯实》2012,(12):88-90
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目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与江苏类似,近年来在社会事业发展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值得江苏进行借鉴。从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四方面将金砖国家与江苏进行对比,可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发现问题,从而为江苏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