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采访过程中我想起了自己以前读 过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叙述者是一个在“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的小姑娘,她说那个特殊的时代自己四十多岁的母亲在处境堪虞时竟跑去上电大拿来了一个物理专业文凭.花了整整五年时间。她那时一直没有理解为什么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母亲还要辛辛苦苦地学那个,只记得当她带领同学抄自己的家把那份证书烧掉时母亲的眼泪…… 这个故事要是与当代学生嘴里念叨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结合起来就不那么纯粹了、但事实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做学生的机率与人们选择做学生的期望大大增加了。大的…  相似文献   

2.
深深的怀念     
深深的怀念赵建荣每当谈起母亲这个话题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那白发老母,引起我对她老人家的深深怀念。我的母亲同天下众多母亲一样,数十年置身于柴米油盐之中,敬老养小,默默地承受着为人之妻、为人之母的义务,把满腔的热血都给了我们那个家庭,把全部的爱,都...  相似文献   

3.
马丽萍 《人民公安》2006,(16):54-55
在时下风靡的畅销书《婚恋·婚炼》中读到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位中国教授因无法面对被强暴的妻子生下的女儿而终日痛苦不堪,折磨妻女,折磨自己,教授的外籍导师发现后,为了拯救自己的学生,讲述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德国二战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了,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吊死在家里的窗户外面。第二天邻居们出门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开着,她两岁大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着,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了呼吸。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冲上楼撞开了门,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下来。她…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女孩讲述的一个亦恨亦爱警察的故事。说她到北京的第二天就遭遇过一次抢劫,简直是恶抢,连一元钱的公共汽车费都没有给留下。那天她去人才市场应聘,穿了一套最亮眼的衣服,坤包里带着下岗母亲12个月在街头卖报攒下的5000元钱。当然这也是她进京半年的生活保障。出了人才市场,顺便拐进旁边的三利商场,为自己买了一瓶洗发露一瓶面霜。出了商场,华灯初放,走在天桥,望着天上人间的流光四溢,她想,北京是多么的富有,北京的夜是多么的美丽,它将接纳每一份光每一种热。当然她还看到了贫穷,那个带着残疾…  相似文献   

5.
常理 《今日广西》2008,(21):16-17
简单一句“我喜欢尝试新的东西”,道尽了李崇基十余年的职场人生。李崇基一贯都是行色匆匆。要不是她那个稍显硬朗的名字,记者很难把眼前这位操着吴侬软语的典型江南女子与那个在业界大名鼎鼎的女强人划上等号。她的名字是为了纪念母亲的母校——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而取的。小时候她一度觉得这个名字太男性化了,长大以后,她才逐渐欣赏起自己这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多丽斯·莱辛出生在伊朗东北部一个贫困的家庭。迫于生计,她6岁时随父母移居津巴布韦。她本应该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时光,但灾难却不期而至。12岁那年,她突然得了眼疾,她眼里的世界一下子模糊起来。为了安抚她,母亲每天晚上回来,都要给她讲一些外面的见闻。为了打发时光,她把母亲讲的见闻编成故事,没想到,父母听了她的故事后,竟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7.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13,(12):38-39
曹青菀和母亲张朝霞坐在我的对面,一缕阳光从窗外涌进来,屋子里暖洋洋的。 凛冽的北风呼号着、夹带着飞舞的落叶撞在玻璃上啪啪作响,伴随着一个母亲用不紧不慢而优雅的播音腔调和她女儿用活泼而近乎标准的普通话向我讲述着他们的故事。交谈中,张朝霞为我念了一段话,这段话在她的手机里不知放了多久而不舍得删去:人要学会对自己的境遇有信心。不论境遇如何,都欣然接受。  相似文献   

8.
母亲 我不知道自己的路还有多长,也不知道未来将要带我奔向何方,我想起了已经过世的母亲,想起的却是她年轻时的模样。她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20岁时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婚后又失去了一个年仅2岁的女儿;35岁时离婚;45岁时身患癌症;57岁患脑血栓,从此长达16年瘫痪在床上。她躺在床上,回忆自己的一生,不禁泪流满面。到后来,她每次见到我都哭,但已经是没有声音,也没有眼泪的无声干哭了。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的门前,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训斥自己的孩子,她以女性的敏感似乎听出了那位年轻母亲的不满和忧怨来,并不单是针对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她能理解同龄女性的情绪,她也属于情绪型的人,刚才这一幕已把她感染得郁闷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中央三台的《真情无限》栏目,曾在一期节目里讲述过一个儿子为母亲献肾,并对母亲严守秘密的感人故事。这位母亲不幸患了尿毒症,医生几乎已经对她判下死刑。可是她的儿子却怎么也不肯接受这样的判决,他每天穿梭于药店、书店之间,并上网搜索大量关 于尿毒症的治疗方法,只为了心中一个信念,“三十八年前,是母亲给了我生命,所以,今天一定要救她!”  相似文献   

11.
4年前,是他抓住正在行窃的她,并把她扭送到派出所;4年后,是他给她戴上了婚戒,让她做了自己的新娘。这就是船长和女贼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叫冯宝贵,女主人公叫柳妹儿。逮住一个小偷多了一份牵挂冯宝贵现在的身份是芜湖宝贵水上航运公司总经理,但此之前,他却是安徽省芜湖县十连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和人合伙买了一艘大铁船,搞水上运输。按说这样一个整天在水上漂泊的人,是不会和女贼沾上边的。可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你认为不可能的事,它往往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发生了。1997年7月,冯宝贵的母亲生病住进芜湖弋矶山医院…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这位老人的百岁生日,她念叨的三儿,已经14年没有在她身边了。家人都告诉她三儿在外边打工挣钱。而实际上那个叫李斌的三儿,此时正在南京监狱服刑。为了满足百岁老母的心愿,也缓解正在服刑的李斌的念亲情绪,南京监狱的民警与社会帮教志愿者——江苏电视台两名记者一起,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为这位百岁母亲唱起生日祝福歌。而警官帮囚犯尽孝心的故事,也在当地村民间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前,母亲已近三十岁了。也就是在那一年前后,她先后生下了我们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一个平凡的苏北农民家庭,要养活这么七个儿女谈何容易。可母亲却硬是凭借着普通农村妇女所特有的坚韧和勤劳.把我们一个个拉扯成人。  相似文献   

14.
复仇的母亲     
洪帆 《民主与法制》2007,(4S):54-55
玛格丽特一戴维斯,一位普通的英国妇女,当她的儿子在国外遭遇不幸时,出于母亲的本能,她觉得儿子的死另有蹊跷。这位母亲决定自己调查,挖掘出真凶。历经3年磨难,母亲最终将凶手绳之于法。2006年底,玛格丽特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为了对儿子的爱》。  相似文献   

15.
云芳 《今日广西》2007,(20):54-55
男友隐瞒了婚史,不知情的云芳无意中做了第三者。就在她想要退出时,男友的母亲找到了她。乖巧的云芳没想到自己能得到未来“婆婆”的支持,她决定将这场女人间的战争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6.
修菁 《台声》2023,(1):61-63
<正>“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一点点主动联结,每个人都可以搭建一座通往两岸的桥,而文化的纽带会把两岸的我们心拉得更近。”余纪萱表示。而她本人,也确实身体力行着这样的“两岸一家亲”。大陆有许多温暖的人余纪萱出生在台湾省,父母都是客家人,父亲的老家在台湾苗栗,母亲的老家在新竹。从小她就经常听母亲聊老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正> 母亲年轻的时候曾是十分风光的,这不仅因为她的容貌美丽、多才多艺,更因为她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她当时在一家兵工厂当技工,在那个备战备荒的年代,能在兵工厂里谋到一份工作,别提有多神气了。然而,正是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粉碎了母亲如梦般的豆蔻年华,把她带入了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在三十多年前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潼南县人大代表杨红英是一个公司的老总,她以一个母亲特有细腻和爱书写了代表履职的新故事,深深影响了川渝两地的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19.
渭法  江楠  张虹 《民主与法制》2013,(16):48-51
日本电影《人证》堪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它是根据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杜会派推理小说作家森村诚一的小说《人性的证明》改编的,讲述了女主人公八杉恭子与她的黑人儿子焦尼之间哀婉动人的故事。儿子焦尼千里迢迢来日本寻找母亲,母亲却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而杀害了儿子。  相似文献   

20.
秋结婚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为她求神拜佛,保佑她生的是一朵“金花”(壮语占卜语:男孩儿)。母亲一趟一趟地到很远的深山里去,走几十里崎岖且人迹罕至的山路,找到据说“算得很准,许了愿就能应验”的巫婆,母亲总要从秋的米缸里掏几斤米,带上一小包茶叶过去,让巫婆施了法术,再拿回去让秋煮吃,她认为这样秋就能生一个男孩儿了。自打秋结婚以后母亲就忧心忡忡。秋没有阻拦母亲在自己的卧室里烧香并口中念念有词地忙乎,她甚至每一次都会把母亲煮给她的带着神灵之气的饭菜吃个一干二净,她知道只有这样母亲心里才能平静些。但过后秋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