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宗教工作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中国社会的整体变化改变了少数民族宗教政策的环境,也使宗教政策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政策成就、分析宗教政策执行中遇到的新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宗教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民族政策实践从红军长征时期开始,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百年俱进的历史轨迹。统一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实践,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四川实际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凸显四川民族工作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的创新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充实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巩固了四川民族地区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一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二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三是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四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些民族政策的实施,确保了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少数民族地区,最终实现了大转移,影响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也为党进一步制定民族政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及少数民族、宗教界与各行各业及全国人民一样,是抗震救灾举全国之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在抗震救灾中的积极作用,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及少数民族、宗教界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成功政策。而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曾经提出并使用过“民族自决”的民族政策。考察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变迁,可以使我们客观的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民族问题,以及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对民族干部的危害是深层次的、系统性的,不仅仅停留在干部的史观问题上,更深层次的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会影响民族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政治站位。由此,在历史虚无主义对民族地区构成严重威胁的复杂情况下,突出少数民族干部的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提升民族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文化自觉,强化民族干部"四个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实际密切结合的产物,保证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早期便注意到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并且产生了民族平等、民族自决、联邦制以及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语言等重要的思想,为以后的民族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而这些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播,二是共产国际的影响,三是当时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同一性并存的社会历史条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伴随民族各项事业实践和经验不断积累,民族理论和政策体系日益发展完善.中国社会进入不同发展阶段,民族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各不相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世界历史上的民族宗教问题做过大量的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观.并把它化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具体观点  相似文献   

11.
民族是历史发展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马克思论证了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并指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预测了无产级阶级革命胜利后民族问题发展趋势.列宁初步论证了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地位及其发展趋势,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规律的理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三代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揭示了社会主义阶段民族问题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超过一亿,占全国人口8.4%分布在64%的国土面积上.中国有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几乎都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与15个国家接壤,有30多个少数民族与国外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在世界上多民族国家中绝无仅有.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面临着世界上任何政党从未经历过的考验.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促进中国各个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关键时期,所以统一战线中的民族问题尤为值得执政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值城市化的高峰期,城市外来人口数量逐年攀升。在城市多民族的交往过程中,以民族宗教为导火索的民族摩擦问题不断。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转变政府对城市少数民族宗教工作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同时,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即外来少数民族本身,将政府宗教工作的外在引导转移到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内部的自我调节上,进而形成少数民族对城市化的良性适应机制。在处理城市民族关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神圣宗教融入世俗社会,强化国家认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共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注意到少数民族文化问题。1921年建党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从无到有,提出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民族文化政策,内容涵盖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其总路线、总任务而制定的处理民族问题的方针和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措施、规定的总和。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政策的形成和演进,清晰地显现出若干基本特征,并给人以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6.
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实践实现重大突破的重要阶段。探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生成逻辑,不仅要从理论上追溯源头,还要从实践上动态观察,更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于长征中积累了民族工作经验,在革命形势中紧抓民族政策重点,总体把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为延安时期民族政策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环伺宇内,当今世界的冲突多与宗教、民族问题有关。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往往全民信仰某一宗教,宗教氛围浓厚,信仰虔诚。从扑朔迷离的宗教现象中,剖析假宗教之名的民族分裂行径,是本文的主旨。文章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宗教的特点,透过宗教、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之间的外在关联,剥离出宗教极端主义与少数民族宗教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以及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民族分裂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之间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民族宗教问题是导致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的重要因素。能否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民族和谐与宗教和睦,甚至会影响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和政权基础。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的动因,主要有因民族宗教差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教派冲突引发的大规模械斗事件、因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引发的事件、因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引发的事件和因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制造的暴力事件等。要从扶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等方面予以应对,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宗教、民族、国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古代世界历史看,宗教形态的变化与民族、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相伴随,国家的建立促进民族的融合、宗教的传播;从近代历史与当代世界看,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宗教冲突相伴随,宗教、民族冲突是当代国际冲突、国家局势动荡的主要诱因。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对于认识和处理当今影响世界和国家局势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应系统规划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方法与路径,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面向全校师生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工作总体要求,将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与学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阵地工作、校园政治安全和稳定工作,以及与思政理论课创优和课程思政建设、学生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相结合,开展分层次、多形式、广参与、讲实效的政策教育和宣传,构建符合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实际需求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