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求知》2005,(6):41-42
今年3月22日是第13届“世界水日”,主题为“生命之水”。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到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10年”,宗旨是唤起全社会对“生命之水”的“安全、节约、保护”意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对此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他们的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民主》2009,(9):53-54
李亚威说:“当钱和艺术放在一块的时候,我肯定先选择艺术。我对艺术崇敬到可以用生命来换。”李亚威说:纪录片其实是在用生命记录另外一个生命,我是用“心”在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李亚威做导演,其实是半路出家。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她曾经是一名小提琴手.在长影乐园参加过许多电影音乐的演奏。  相似文献   

3.
白虎 《理论视野》2023,(10):89-95
福柯的生命政治学是一种诞生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生命治理技术,他在生命政治批判范式建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思想史的考察方式,以谱系学为方法对权力作用于生命的机制进行分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命政治批判路径。一方面,这一路径承袭了法国认识论传统中的“断裂”与“非连续性”逻辑,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批判认识论色彩;另一方面,这一路径基于知识、权力与谱系的分析确立了微观权力批判的范式。但它并未真正在差异化或者断裂性的总体性中找到一条主体的解放之路,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批判范式展开认识论反思,而这一反思必然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在后者的批判逻辑中,对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才能展开。  相似文献   

4.
邢慧丽 《求知》2004,(1):13-15
我们党对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党内民主的探索由来已久。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没有党内的民主,党的生命就要停止;如果党内民主不充分,党的生命就会不健康。把党内民主提到党的生命的高度来认识,这在  相似文献   

5.
李玉山 《学理论》2008,(3):74-76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相似文献   

6.
知足知不足     
平白 《瞭望》1999,(33)
题目的两句话,倒个过儿,分两章,先说第二句,再说第一句。(一)知不足知不足,是所有有理想、有追求、有事业心的人的最可宝贵的品格。“盛德若不足”。人生追求,道德修养,总有不足,永无止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索取无限的知识,生命显得那么短暂。所以契河夫认为,“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叶于陶先个曾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未厌居”,他解释:“在任何情况下,对人生总抱着决不厌世的态度;而对自己的工作总感到不满意——永不厌足。”未厌,对人生充…  相似文献   

7.
政工短讯     
马钢举办“老年论坛” 2004年11月2日,安徽省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马钢第三届老年论坛”,160余名离退休老同志围绕“让生命快乐,让生命闪光”的主题,从不同层面展开热烈研讨和交流。马钢曾于2002、2003年分别举办过主题为“时间与生命”、“生命与健康”两届老年论坛。这种论坛形式,贴近离退休老同志晚年生活实际,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晚年珍爱生  相似文献   

8.
从维熙 《各界》2010,(6):10-13
在中国文学馆讲学时,有听众问我:在你漫长的劳改生涯中,最痛苦的经历是什么?我说,当属“丈革”年代一场四月飞雪的记忆。对我来说,那是仅次于死亡的生命休克。笔者现将这段剜心的历史伤痛呈现给今天的读者,以“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9.
王登新 《学理论》2009,(32):136-136
书法作品的“意象”追求,贯穿于书法创作的整个过程,“意象”的表现是书法形质与神采的再现,书法“意象”美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韵味,是指导书家进行创作的重要审美取向。同时,欣赏者也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意象思维感悟书法作品中的这种“意象”美。  相似文献   

10.
"人"的词义     
樊升海 《各界》2011,(5):96-96
“人”这个词所指的对象,对当代任何人都是清晰无误的,不会被应用于其它有生命的对象。尽管“人”的定义或者作为概念的内涵,并不容易回答。然而,这种说法已经是……“人”的……历史发展结果。“人”字的内涵也就是人字的词义,比“人”字作为视觉符号在人类历史上使用的时间要早许多。在当初,并不象今天这样,人指的不是每一个芸芸众生,而是针对少数的特殊人群的称谓。  相似文献   

11.
黄强 《学理论》2009,(30):225-226
《边缘之水》是瑶族诗人黄爱平的代表性诗歌。诗虽以“边缘”为名,以“水”为眼,“边缘”为何者?何者为“水”?这看起来是个令人捉摸不定的意像,用新批评的细读法对此诗进行解读,可将“边缘”理解为诗人的故土,将“水”理解为栖息在故土上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线天长  吴营洲 《各界》2011,(1):50-54
曹雪芹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大部分是在北京西山度过的。这段时间,曹雪芹没有再写再改他的啼血之作《红楼梦》,以致“书未成”,自己也“泪尽而逝”。而在人们通常的印象里,曹雪芹该是“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其实不是。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帮操江湖义气,讲“兄弟伙”感情的法盲,他们在酒精的刺激下,不问缘由,凶狠地群殴一个他们“看不惯”的中年人,不到10分钟,一条鲜活的生命就结束在他们手中。打死人后,他们还认为小事一桩,主动来派出所“了断”——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三昧     
郑良 《党政论坛》2014,(16):17-17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却能教人悟出个中三昧:猪八戒称“悟能”,凭着主观能动性,乐于享受生活;沙和尚称“悟净”,做到了心地清净,善于自我保养;孙行者称“悟空”,法力超越时空,终于修成正果。生命三昧能、净、空,就是在解喻生命的三重境遇:生理——心理——哲理。  相似文献   

15.
史志谨 《理论导刊》2000,(10):37-38
一“五四”时期,针对封建保守势力压制新生力量,以“老”自傲而歧视“黄口小儿”的旧意识,鲁迅大力宣传了进化论的生死观,指出新陈代谢的规律不可抗拒而应正确对待:“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如此各各走去,便是进化的路。”当然,进化仍须斗争,鲁迅总是给青少年以引导和激励:“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在《两地书》中,鲁迅也郑重地表白过,他“是不厌恶‘死’的”,因为“死是…  相似文献   

16.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及六中全会《决定》中,再次强调了“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党中央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为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面貌,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学将生命问题与主权相关联,在权力与生命的互动关系中阐发了自己的权利思想。阿甘本权利思想缘起于对20世纪纳粹反犹与美国霸权的思考,以及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回应。他将施米特“例外状态”理论改造为一种纳入性排除的例外结构,指出资产阶级权利话语建立在纳入性排除的逻辑之上,这一逻辑导致了主权者对生命的征用和所有权的异化。阿甘本的权利思想与马克思的权利思想都揭示了资产阶级权利话语的虚假性,但阿甘本的权利思想偏激且缺乏实践基础,其真正的理论价值在于确证了主权对于守护人民权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应急管理》2011,(3):54-55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犹如一堵“水墙”。这种“水墙”含有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相似文献   

19.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吸收20名志愿者,成立了“赵广军志愿服务队”,与赵广军一起接听“生命热线”这是一个志愿者自费开通的“生命热线”,每天24小时随时随地接听。在“生命热线”里,他接听了200多名轻生者的电话,倾听委屈、化解怨恨,让一度想自杀甚至报复社会的青年重获新生。在“生命热线”外,他义务帮教了  相似文献   

20.
王兰凤 《学理论》2008,(5):30-31
人生价值观,就是关于人生价值的各种观点和观念。自有人类的文明史以来,人类社会曾流行过,奉行过多种人生价值观,然而,这种人生价值观,说到底都是关于“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和“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观念,即关于人生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观念。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