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党史知识     
《湘潮》1992,(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  相似文献   

2.
《党史博采》2001,(5):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  相似文献   

3.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列席会议。会议由博古主持。会议首先由博古做"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把第五次反"围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06,(4):60-6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同时决定以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为三人小组,全权指挥军事。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历史性的伟大转折—11935年1月7日,红军治局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执占领遵义。毛泽东、周恩来、行局中共党团书记)、秦邦宪(即博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随军委纵队于古,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1月9日下午进入遵义城。这时,负责人)。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向  相似文献   

6.
当前被党史界认定为最早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是1934年1月18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上设立的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其成员有秦邦宪、张闻天、周恩来、项英.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县城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增选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即中央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有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的召开,特别是毛泽东的耐心工作,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1935年1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遵义召开。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参加会议的还有刘伯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初,红军强渡乌江,挺进遵义。1月9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进了遵义新城古寺巷一位黔军旅长的住宅里。晚上,周恩来赶了过来,查看了他们的宿营地,向他们通报了遵义城内及周围的敌情、民情和社会情况以及红军下一步的部署。  相似文献   

9.
毛儿盖会议     
《党史天地》2007,(8):58-59
毛泽东主张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 陈昌浩发言支持毛泽东主张 1935年6月25日下午,张国焘、陈昌浩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在川西茂县两河口镇相会了。  相似文献   

10.
《广东党史》2013,(4):57
1934年12月,敌人调集重兵,准备围歼向湘西转移的红军。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建议红军改向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参加的中央军事指挥小组。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是否在遵义会议上提出了政治路线错误的问题?○王双梅遵义会议在中共历史上是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等无疑在会议上起了重要作用,但其他同志包括刘少奇也起了一定的作用。1980年5月17日,邓小平在追...  相似文献   

12.
陈晋 《新湘评论》2015,(1):40-43
编“党书”,让人“恍然大悟” 1941年9月到10月,中共中央多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党的历史,目的是澄清路线是非。会议对土地革命后期中央领导层犯的“左”倾错误,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张闻天、博古、王稼祥等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承认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能获得这个共识,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是毛泽东在会前编印了...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周恩来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批评了李德、博古的错误观点,为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会议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并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中,严肃批评了李德的极端恶劣的领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般认为,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起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长征的主持筹划工作是由“三人团”负责的,作为“三人团”成员之一,周恩来在党和红军中的身份和地位重要而特殊。周恩来以其实际参与领导红军长征和直接指挥作战的核心领导人的身分和地位,对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相似文献   

16.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个伟大转折。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毛泽东和张闻天的亲密合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黄平桔园谈话,张闻天提议毛泽东出来指挥军事深秋,贵州黄平一个桔子园里。两副担架抬进园来,并排放在树下。担架颇为别致,上面有油布做成的半圆形的顶盖,可以抵挡日晒雨淋。担架上躺着两个“眼镜”:一个张闻天,一个王稼祥。此时,他们都无心观赏桔园秋色,头靠头说起话来。王稼祥问:“这次转移的最后目标,中央究竟定在什么地方?”这一天是12月20日。前两天,即18日,中央刚在黎平开过政治局会议,张闻天和毛泽东一起同博古…  相似文献   

17.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但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召开并取得成功并非历史偶然,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聂荣臻、朱德等人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王稼祥,他是最早从"左"倾阵营里分化出来,最坚决支持毛泽东,他投了"关键一票",有很大功劳。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关于变换领导的决定,除了以张闻天代替博古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军事领导权的变换。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作出了贡献。虽然其间不无小的曲折,但总的说来,从遵义会议起,中经二占遵义,四渡赤水,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由确立而稳固,经过会理会议最终得到完全巩固。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时常委共5人: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博古、陈云),但还没有正式决定参加军事领导。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即1月18日,在遵义又接着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上常委进行了分工,决定“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  相似文献   

19.
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邓小平生前曾四次回延安。第一次,1938年9月。8月15日,中共中央电告邓小平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时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从华北前线动身,于9月回到延安。9月29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项英、王明、博古、王稼祥、彭德怀、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38人参加了会议。张闻天致开幕词,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地方…  相似文献   

20.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3-13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