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历了由“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几个改革发展阶段,最终发展到现在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遵循市场规律的就业制度,并按照毕业生就业的规律、特点来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使有就业愿望的广大毕业生得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下学术界热点探讨的一个极具应用性、跨学科性的前沿课题,也是各国政府正在致力于破解的政策难题.日本政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其之所以取得了预期的政策目标和实质性的政策效果,与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改善与优化不无关系.本文侧重从日本大学生就业体制的现代转型、就业政策的法律化和就业观念的理性化,以及日本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等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南明、云岩、小河三个行政区划组成的贵阳市中心城区,不仅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吸纳和扩大大学生就业的主导力量。但随着各类就业群体的不断增长,初次就业和再就业需求叠加,由此形成的就业总量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交织出现,从而影响了中心城区吸纳和扩大大学生就业功能的释放。中心城区应增强就业容量、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等,从而更大程度吸纳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新形势下的重要人才战略转变,是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举措。本文首先阐述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不仅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影响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因素主要来自政府政策、高校、市场机制、大学生个人和基层单位等方面。最后,针对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路径选择,希望能够达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我国的区域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本高校以其健全立体的就业服务体系、科学先进的就业指导理念、系统完善的就业政策保障、全面细致的就业指导内容、便利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职业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等举措,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其就业指导体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有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有:建立引导就业的政策激励机制、形成通过市场配置高教资源的良性竞争机制、形成不断扩展社区服务的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高校就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高校统一战线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优势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国家人力资源规划,影响家庭、高校及社会发展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统一战线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高校统一战线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必须找准切入点,在改革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引导教育大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国外大学生就业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方国家大学曾出现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西方国家在国家宏观政策、高校加强就业指导两个层面促进了大学生就业。政府直接、间接创造就业岗位,制定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对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应积极从国外大学生就业政策中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9.
就业事关民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及推进仍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不匹配凸显、就业主体心态不容忽视等问题。要建立“产业带动就业,就业服务产业”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人力资源产业联动;构建就业监测机制,完善大学生就业评估创新体系;强化人才服务保障生态,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吸引大学生就业;开展部门联动机制,监督考核大学生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也步入“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模式”阶段,笔者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青年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青年失业和就业不足成为引发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道德失范和社会不公的重要因素,也影响了公众的教育投资信心。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政府在需求政策上应采取提供更多的青年就业岗位、鼓励青年创业等措施;在供给政策上应促进青年改变就业观念,大力提升青年的就业能力,为青年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13.
扩大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扩大就业必须改善创业环境。当前,我国创业环境现状急待改善,主要表现在创业的思想环境不优、政策环境不优、制度环境不优、产业环境不优、市场环境不优和知识环境不优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社会就业已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一直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当前我国就业率不高,将会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文章从失业的界定与计量、失业的形式分析入手,指出我国就业形势存在的严峻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集中破解此难题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有关破解我国失业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快速启动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历史时期,我国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选才难的矛盾局面.如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工作机制没有进一步的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必将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就业权的限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权限定性有其特定的涵义,该理论发展于日本;就业权限定性的实践基础是市场经济。当我们将就业权定位于“限定性就业权”时,就提出了劳动就业从行政化的就业方式向市场化的就业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也就决定了我们无论是在观念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都要与此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高峰的到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高职学生为了能够就业,纷纷增加就业成本,当然就业成本与就业率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正比例关系,但两者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转变理念,从多方面降低高职学生的就业成本,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进行机制创新,从而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8.
平等就业既是不歧视国际劳工标准所贯彻的法律精神,也是禁止就业歧视的权利支点。一个体系完整、制度健全和功能完备的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必然依赖于一个成熟的平等就业权利支撑体系。《就业促进法》的平等就业是一大“亮点”,但面临重重困境。其中,加强政府促进平等就业的职责,划清政府与人力资源市场的界限,回归平等就业权并健全平等就业权利制度,改革平等就业权利救济机制并强化法律责任,是《就业促进法》中平等就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对于南宁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观点认为,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而引起的结构性失业必然大量增加。于是便给出结论:知识经济与劳动就业成负相关,知识经济的发展势必造成失业率上升,使劳动就业矛盾突出、压力加大,为“充分就业”带来负面效应。据此提出知识经济在我国应当缓行。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本文拟就知识经济与劳动就业的关系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就业问题的对策略作探讨。(一)事实已经证明,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有条件的,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等。一般地说,只要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